黃疸肝病

黃疸肝病

黃疸肝病就是由於肝炎病毒使肝細胞破壞、肝組織破壞重構、膽小管阻塞,導致血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症狀。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於2-3mg/dL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

基本信息

黃疸肝病

當發現自己尿的顏色較深,如濃茶樣,並且出現皮膚鞏膜有黃染就會很自然想到請醫生診治,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出現黃疸是疾病的重要表現之一。
出現黃疸的原因基本有三種:1、淤血性黃疸(肝前性);2、肝細胞性黃疸;3、阻塞性黃疸(肝後性)
急慢性黃疸性肝炎是一屬於肝細胞懷黃疸,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肝細胞疾病,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等導致肝臟肝細胞壞死變性,水腫,使肝臟對膽紅素攝取,結合與排泄障礙。膽紅素返流入血液中,因此表現為明顯黃疸。
急性黃疸型肝炎可根據流行病事操史,臨床症狀,特徵綜合檢查進行診斷,可有食欲不振、發熱、乏力、上腹部不適,右上腹痛、噁心嘔吐、厭油等症狀,隨後出現黃疸,表現尿色,如濃紅茶、共體、皮膚鞏膜感染。肝臟可以腫大,有點痛。
實驗若檢查肝功能異常,轉氨酶明顯升高,膽紅素升高,病原體檢測可查到病毒分型,目前有甲、乙、丙、丁、戊五種病毒。急性黃疸性肝炎以甲、戊病毒為常見,大多數能痊癒,少數呈瘀胞性肝炎,病程延長,但預後變良好。而乙型、丙型容易進入慢性,急性黃疸性肝炎經適當休息,注意飲食,僅選用適當中、西藥治療,大多預後良好,而值得提醒的是有0.1%急性黃疸型肝炎由於肝細胞損傷後不能得到控制,出現肝細胞大塊或亞大塊壞死,而出現急性重型肝炎或亞急性重型肝炎,2周或2月內出現病情嚴重惡化,預後極差,可以急性黃疸型肝炎也要引起重視,及時就診。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重型肝炎發生。慢性黃疸性肝炎:慢性肝病,肝功能反持續異常半年以上。大多為乙型、C型肝炎的黃疸程度是評價脂肪肝等。根據2000年9月肝炎診斷標準,慢性肝炎的黃疸程度是評價肝臟損傷輕、中度的參考指標之一,結合其它檢查指標及臨床症狀特徵,膽紅素人正常2倍為輕度,2-5倍為中度,大於5倍為得度。慢性重度肝炎可有明顯或持續肝炎症狀,如乏力、納呆、腹脹,尿草,伴有肝病面容黝黑,可有肝蜘蛛痣、腫大、肝功能反覆或持續異常,白蛋白下降,白球蛋白比例異常,重度肝炎說明肝臟已受到嚴重損害,進一步發展就可能導致肝硬化,所以慢性黃疸性肝炎(重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質量。
如果慢性肝炎患者在短期內黃疸急劇上升,同時伴有極度乏力,嚴重消化道症狀,肝功能異常或呈膽酶分離,凝血酶活動度延長等,亞急性重型肝炎表現預後極差,死亡率高。所以對於慢性肝病患者在早期輕度階段就應及早治療,控制病情,減少肝細胞損害及纖維化,阻止肝病發展為重度及肝硬化。
我國是乙有感染的高發地區,現在肝炎病人有1億多,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成為難治性肝炎,如何控制為症活動,控制病毒降低感染性,防止慢性化肝硬化與癌變是肝病醫生的治療目標。
從足部反射區診斷的角度認為多於十二指腸處的大乳頭有關。因為十二指腸大乳頭是膽總管與十二指腸的結合部,十二指腸大乳頭的括約肌是膽汁進入腸道的門戶。十二指腸大乳頭的括約肌如出現功能性的問題時直接使肝的排泄受損而傷到肝臟。 

黃疸性肝炎分期症狀

黃疸性肝炎整個病程一般分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病程2-3個月。主要表現為噁心、肝區疼痛、食欲不振、黃疸等。
1、黃疸前期
黃疸前期,一般持續2~7日,多數起病緩慢,可有畏寒發熱,主要症狀為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肝區脹痛、腹脹、便秘或腹瀉等。某些病例有明顯的上呼吸道症狀,類似感冒。本期體徵不顯著,部分病例有淺表淋巴結腫大。於本期末小便顏色加深,繼而鞏膜及皮膚先後出現黃染。
2、黃疸期
鞏膜、皮膚出現黃染,約1周左右達高峰,部分病人短期內可出現肝內梗阻性黃疸的臨床表現,黃疸日益加深,皮膚瘙癢,大便呈淡灰白色,肝多腫大,質地充實有壓痛、叩擊痛。約10%的病人脾腫大。肝功能檢查有明顯異常,本期病程2~6周左右。
3、恢復期
這一階段,大約持續2~3周,有的持續1~2月。這一時期黃疸已退,食慾恢復,精神和體力也逐漸恢復。肝功轉氨酶逐漸下降一直到正常。肝腫大也逐漸恢復。但是肝臟實質的真正完全康復還需半年左右。而急性無黃疸性肝炎的症狀和體徵與急性黃疸性肝炎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無黃疸性肝炎無黃疸,其它症狀和體徵也輕。
有人觀察有部分A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病情恢復後,可再次出現病情復發(黃疸和轉氨酶升高),少數患者呈慢性經過。有報導病程遷延達1年之久,黃疸持續時間最長達33個月。

危害

危害二
本病的轉歸與黃疸的性質、體質強弱、治療護理等因素有關。陽黃、陰黃、急黃雖性質不同,輕重有別,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陽黃若患者體質差,病邪重,黃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現熱毒熾盛症狀可轉為急黃;陽黃也可因損傷脾陽,濕從寒化,轉為陰黃;陰黃重感濕熱之邪,又可發為陽黃;急黃若熱毒熾盛、內陷心包、或大量出血,可出現肝腎陽氣衰竭之候;陰黃久治不愈,可轉為積聚,鼓脹。 
危害三
一般來說:陽黃預後良好,唯急黃邪人心營、耗血動血、預後多不良,至於陰黃,若陽氣漸復,黃疸漸退,則預後較好;若陰黃久治不愈,化熱傷陰動血,黃疸加深,轉變為鼓脹重症則預後不良;急黃病死率高,若出現肝腎陽氣衰竭之候,預後極差。此外,還可引起膽紅素腦病。

 黃疸肝病的飲食治療

相信這是一個眾人非常關心的問題,肝病專家說對於黃疸肝病患者來說飲食有節,勿嗜酒,勿進食不潔之品及恣食辛熱肥甘之物。黃疸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黃疸肝病一旦發現,立即隔離治療,並對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將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經治療黃疸消退後,不宜馬上停藥,應根據病情繼續治療,以免復發,下面我們看一下黃疸肝病的飲食療法:
1.雞骨草煲紅棗:雞骨草60克,紅棗8枚,水煎代茶飲。適用於陽黃、急黃
2.溪黃草煲豬肝:溪黃草60克,豬肝50克,水煎服。適用於陽黃、急黃。
3.丹參靈芝煲田雞:丹參30克,靈芝15克,田雞(青蛙)250克。將田雞去皮洗淨同煲湯,鹽調味飲湯食肉。適用於陰黃。

牡蠣肉玉米須湯
取鮮牡蠣肉100克,玉米須150克。先將玉米須洗淨,切成小段,放入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備用。再將鮮牡蠣肉洗淨,用快刀斜剖成片,與玉米須藥袋同放入沙鍋,加清水適量,快火煮沸,然後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蠣肉熟爛後,取出藥袋,濾盡藥汁,加蔥花、薑末、精鹽、味素各少許,拌勻,再煨煮至沸即成。此湯分兩次服食,有清熱退黃之功效。

症狀

皮膚橙黃色,常見於重度肝炎。
皮膚黃綠色或褐綠色,常為肝內膽汁淤積,肝內或肝外膽道梗阻所致。
皮膚黃染並進行性加深,多為胰頭癌、膽道系統癌腫或原發性肝癌。
皮膚色素加深:出現面色灰暗發黑,尤以眼眶周圍明顯。醫學上稱為色素沉著。這是因為肝臟病變引起的黑色素代謝障礙所致。
肝臟疾病其他隱性徵兆:
腹壁靜脈曲張:正常人腹壁靜脈一般都看不到,或者只隱約可見。當肝臟發生疾患時,由於腹部靜脈回流阻力增大,發生淤血而曲張,可出現以臍為中心放射狀向四周延伸,嚴重時可伴有腹壁水腫,出現皮膚緊繃。
蜘蛛痣:是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擴張所形成的血管痣,常見於顏面、頸部、前胸、手背和肩部等處。呈鮮紅色,大小不一,可由針頭大小至數厘米大小不等。
其特徵是,有一中心點,周圍有輻射狀擴張的毛細血管,形似蜘蛛,故稱蜘蛛痣。當用細棒一端壓迫痣中心時、全痣消失,放開後又會出現,這一點可與其他血管痣相鑑別。
手掌出現斑狀發紅:特別是掌心兩側邊緣的大、小魚際肌及指末端最明顯,其特點是加壓時退色,減壓時又出現。這多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特異性表現,故醫學上稱其為肝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