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簡介
黃泥鎮是潛山縣的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西南與太湖縣相鄰,東南與懷寧縣接壤,是潛、懷、太縣交界之重鎮,素有“一腳踏三縣,一帆通四海”之稱。黃泥鎮三面環水,一面傍山,依託長河通長江的水運優勢,黃泥歷史上一直是人來舟往的繁榮碼頭。建鎮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是周邊地區的商貿中心,被譽為潛山的“小上海”:直到今天,黃泥老街市場依然興盛繁榮,有著“三縣重鎮,五縣市場”的美稱。黃泥屬於圩畈地區,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水面充足,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推進,已形成以勝利、前進等村為主體的養豬基地,以工農、文昌等村為主體的蔬菜基地,以龍坦、金墩等村為主體的養魚基地。黃泥因商貿而聞名,如今的黃泥鎮既有大型的現代化超市,也保留有古色古香的店鋪茶館。黃泥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鎮區內供電、供水、電信、金融、廣播電視等配套完善,新區開發更是讓古老集鎮煥發青春。黃泥有優越的經濟發展環境,黃泥鎮設有開發區,在潛山縣綜合經濟開發區內開闢有黃泥工業園。對所有投資者鎮政府給予極大的優惠政策,採取全方位代理服務;黃泥有精明的經商隊伍,長期以來,黃泥人“會經商、善交友”而遠近聞名。全鎮在外經商人員達6000多人,其中出國經商人員達300多人。
經濟發展
黃泥鎮建鎮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是周邊地區的商貿中心,被譽為潛山的“小上海”:黃泥老街市場興盛繁榮,有著“三縣重鎮,五縣市場”的美稱。黃泥屬於圩畈地區,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水面充足,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推進,已形成以勝利、前進等村為主體的養豬基地,以工農、文昌等村為主體的蔬菜基地,以龍坦、金墩等村為主體的養魚基地。 黃泥因商貿而聞名,既有大型的現代化超市,也保留有古色古香的店鋪茶館。黃泥有優越的經濟發展環境,黃泥鎮設有開發區,在潛山縣綜合經濟開發區內開闢有黃泥工業園。
招商引資
2008年以來,黃泥鎮大手筆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確保了上半年招商引資工作實現良好開局。截止2008年6月中旬,投資400萬元的大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已落戶黃泥;投資200萬元的金鑲玉木塑項目也已成功落戶黃鋪工業園區;依託縣經濟開發區平台,總契約價值5.5億元的投資意向正在積極洽談中。
特色農業
黃泥鎮以打造黃泥農業特色園為著眼點,結合黃泥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構建引領黃泥特色農業生產發展的“雙培雙帶”示範基地,立足示範基地建設平台,強化“三培養”措施,大力拓展示範基地示範功能,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新農村建設效能,積極引導、鼓勵、扶持發展能手進入一個產業、上一個項目、帶一批民眾、富一方
經濟。力促通過黃泥農業特色生產示範園形成亮點牽動產應,引領黃泥農業特色園健康發展,為基層黨組織依託黨建工作載體構建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亮點,拓展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引領民眾立足鄉土創業和致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黃泥鎮文昌村地處黃泥鎮集鎮區。2007年,文昌村黨總支圍繞鎮黨委、政府打造黃泥農業特色園總體規劃,在充分調研基礎上,適時引導、扶持發展能手李焰林利用原黃泥花炮廠閒置廠房和場地發展養雞業,帶動了一批民眾積極參與,形成了黃泥特色農業生產示範園建設亮點。園內年養雞可達40萬隻,年產值可達500萬元。產品滿足周邊市場需求的同時,在村黨總支的積極協調和幫助下,通過同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開展合作的形式,暢通了產品遠銷外地的渠道,有效拓展了黃泥養雞業的規模,提升了黃泥養雞業的效益,為黃泥傳統養雞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引導並激發了黃泥守土農民發展養雞業的熱情,形成了良好的亮點牽動效應。食用菌產業
黃泥鎮依託山林資源,堅持產業富民策略,大力發展以黑木耳為主導產品的食用菌產業,為農村發展、農民致富奠定了堅實了基礎。黃泥河村有90%以上的家庭都在從事食用菌種殖,並有不少家庭因此脫貧致富。靈芝、香菇、榆黃蘑等食用菌產業也在黃泥鎮得到迅速發展,食用菌產業規模和產量大約占到了安慶市的50%。2004年,黃泥河鎮木耳發展到3000萬段,年產乾品1200噸,創收5700多萬元;靈芝200萬段,年產乾品140噸,創收200多萬元;其它菌類80萬段,創收200多萬元,該鎮農民在食用菌發展項目上,實現年創收4800元。2005年,這個鎮的木耳已發展到了6000萬段,成為黃泥鎮名副其實的第一大重點產業。
養殖業及第三產業
黃泥鎮6000多名剩餘勞動力中一部分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在本地找到了創業門路。黃泥鎮黨委、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剩餘勞力進行摸底排隊,根據他們的自身條件和技術專長,做出了“發揮專長、分工就業、逐步致富”的規劃。對適合從事農業、養殖業的,在技術、資金、良種、信息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該鎮先後開發商品糧、水產養殖及蔬菜等基地5000多畝,僅養殖業一項就吸引勞力1100多人。對有一定經營頭腦的剩餘勞力,鼓勵他們發展第三產業。鎮政府在充分發揮黃泥古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的同時,在交通便利的公路兩旁建起許多商店和廠房,鼓勵農民朋友經商辦廠。2004年引進外資建起的“金橋商貿開發小區”,讓100戶農民成為商店業主。小區內的大棚市場攤位150多個,也讓農家小攤小販所占有,既能交易農副土產品掙錢,也為城鄉居民改善物質生活。到目前為止,該鎮已有工商戶500多家,吸納勞力近幾年3000人。不少村、組還根據自身條件,揚長避短,創辦了油料、食品、棉花、飼料加工和磚瓦窯等企業,個體運輸隊伍也在不斷發展中壯大,給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帶來了方便,也增加了經濟收入。走出去戰略
中國改革開放後,黃泥鎮農村富餘勞力紛紛走出家門務工經商。1997年,這個鎮文昌村的6名青年農民大膽萌生去寮國經商的想法。儘管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但憑著頭腦靈活,生意越做越好。2000年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他們帶動下到東南亞經商辦廠,走出國門創業。2008年是該縣農民在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經商的第九個年頭,僅在寮國創業的就由當初的6人發展到480多人,經營業務範圍也由當初的販賣小商品發展到經銷服裝、建材、五金、交電等,有的還在國外辦起旅行社和餐飲店。據老李介紹,中國小商品因價廉物美深受寮國等東南亞人的青睞,一些產品在寮國市場占很大份額;同時寮國等國奉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穩步上升,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社會治安良好,生意也越來越好做。
鄉鎮建設
黃泥鎮勝利村黃泥鎮勝利村是養豬專業村,全村共有百頭養豬大戶百餘戶。2008年年初,該村大力推進農業特色園建設,科學構建興牧養殖小區示範基地。一是堅持圍繞勝利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的思路,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將百姓閒置的廟山地改建成興牧養殖小區示範基地。二是緊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思路,嚴格養殖戶入區標準,引導養殖大戶集中養殖,增強示範基地聚集效應。三是著眼吸納能人入區發展的思路,強化示範基地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改良養殖品種,提高養殖技術,提升養殖效益,不斷拓展示範基地示範功能。四是堅持提升組織服務效能的思路,硬化服務措施,對入區養殖戶實行集中管理,統一防疫。五是圍繞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推進“養殖—沼氣—綠化農村產品”的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推進興牧養殖小區建設實現向生態養殖小區示範基地的蛻變。
政治文明
黃泥鎮2.1萬總人口中,有6600人常年外出務工經商,留守孩子總數達2500餘人,其中中國小“留守學生”數達1300餘人,占全鎮學生總數的48%。著眼關愛“留守孩子”,推進構建和諧黃泥,黃泥鎮黨委通過完善四項長效機制,形成黨員帶頭、民眾跟上關愛“留守孩子”格局。一是黨政推動機制。該鎮黨委和村支部一把手對關愛工作負總責,加強組織建設,健全關愛網路,以“一把手”工程推動關愛工作,帶出千百萬關愛“留守孩子”之手。二是村校聯手機制,通過強化村校責任意識,黨員爭先意識,營造關愛氛圍。三是以關工委為主體,為關愛“留守孩子”搭建好橋樑和紐帶。四是各部門齊抓共管機制,不斷最佳化“留守孩子”成長環境。
教育設施
黃泥中心國小教學綜合樓由致公黨中央捐資25萬元興建,於2005年4月破土動工,2006年8月交付使用。建築面積五萬多平方米,內設有階梯教室、電腦室、資料室等,教學設備在全縣國小中位居前列,被命名為致公樓。教學綜合樓的建成,改善了該校700多名學生的學習條件,加快了黃泥鎮網點調整、集中力學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