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金岸

黃河金岸

黃河金岸得益於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寧夏國民經濟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跨上千億元大關,610萬各族人民為自治區翻天覆地的變化歡欣鼓舞。

黃河金岸戰略構想的提出

黃河金岸玉帶綴珠黃河金岸玉帶綴珠
得益於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寧夏國民經濟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跨上千億元大關,610萬各族人民為自治區翻天覆地的變化歡欣鼓舞。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儘快縮小與東中部地區差距,實現跨越發展?怎樣走出一條符合寧夏實際、具有寧夏特色的興區富民發展路子?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立足實際,把握區情,審時度勢,提出了打造“黃河金岸”,推進沿黃城市帶建設的戰略構想,利用沿黃地帶集聚10座城市的優勢,打造一個沿黃城市群,這就是“黃河金岸”。 成功的實踐源於先進的理念。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沿黃河兩岸依次分布著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4個地級市,以及平羅、青銅峽、靈武、賀蘭、永寧、中寧等建制鎮,這10個城市占自治區43%的土地面積,集中了自治區57%的人口、80%的城鎮、90%的城鎮人口,創造了寧夏90%以上的GDP和財政收入。 隨著打造“黃河金岸”戰略的推進,2012年,寧夏沿黃城市帶人口將達到400萬,占全自治區總人口的60%以上,GDP達到1300億元以上;到2020年,沿黃城市帶的人口將達到500萬,城市化率達到75%以上。寧夏將迎來以城帶鄉、城鄉統籌的黃金期,邁上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2002年9月,自治區黨委九屆二次全會決議提出,採取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壯大中心城市銀川的城市規模,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 2005年,自治區黨委九屆十四次全會提出,以銀川等中心城市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建設沿黃城市帶(群),帶動整個寧夏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自治區黨委、政府清醒地認識到,寧夏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青銅峽城區青銅峽城區
就在這一年,自治區黨委十屆一次全會正式提出了打造“黃河金岸”的宏偉目標。沿黃城市帶建設被賦予了“協調統籌、和諧永續、以人為本”的深刻內涵:建設以黃河中上游引黃灌區為依託,地緣相近、交通便利、經濟關聯度較高的首府銀川市為中心,石嘴山、吳忠、中衛3個地級市為主幹(區域內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2007年總人口365.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9萬人,分別占全區土地面積的43.2%、全區總人口的60%、城鎮總人口的81.5%),青銅峽、靈武、中寧、永寧、賀蘭、惠農、平羅和若干個建制鎮以及寧東基地(含太陽山開發區)集群協調分布,城鎮間保留一定農田、林地、水面等綠色空間,通過高效便捷的交通走廊連線為一體的沿黃城市帶。

黃河金岸規劃建設大事記

——2005年12月,自治區黨委九屆十二次全委會首次提出了 “推進以銀川為龍頭的沿黃城市帶建設,以沿黃城市帶發展推動全區城市化進程”的戰略指導思想。
——2006年10月,自治區黨委九屆十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以黃河中上游引黃灌區為依託,以首府銀川為中心,石嘴山、吳忠、中衛三個地級市為主幹,青銅峽、靈武、中寧、永寧、賀蘭、平羅縣城和若干個建制鎮為基礎,形成大中小城市相結合的城鎮體系,構築起寧夏沿黃城市經濟帶,躋身西部城市帶(群)的建設行列。

黃河金岸黃河金岸
——2007年6月,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在第十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沿黃城市帶建設,構築沿黃河、沿“包蘭”和“中太”鐵路的工業走廊和產業集聚帶,使以銀川為中心,石嘴山、吳忠、中衛為主幹的沿黃城市帶成為全區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戰略平台,成為我區承接發達地區資本、技術、人才和產業轉移,參與國內外競爭的核心區域,引領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1月,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在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加快推進沿黃城市帶規劃編制、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區域市場、生態環境建設和市政服務“六個一體化”,奮力打造“黃河金岸”的具體推進措施。
——2008年1月—4月,自治區建設廳組織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 《沿黃城市帶發展前期研究報告》。
——2008年4月9日至5月15日,自治區建設廳對沿黃城市帶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面向全國進行公開招投標。
——2008年,自治區政協把《關於我區規劃建設沿黃城市帶發展的建議》確定為主席督辦的重點提案,自治區政協主席項宗西親自聽取提案辦理情況的匯報。
——2008年7月2日,自治區黨委召開第21次常委擴大會議,專門聽取了沿黃城市帶規劃編制和建設情況匯報。
——2008年10月17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召開了 “沿黃城市帶發展戰略研討會暨規劃審查論證會”。
——2008年11月3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第18次常務會議專題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沿黃城市帶發展規劃》。
——2009年2月2日,自治區黨委第5次常委會審議通過了 《沿黃城市帶發展規劃》。
——2009年3月2日,自治區政協主席項宗西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提交了 《關於扶持寧夏沿黃城市帶發展的提案》。
——2009年4月9日,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吳忠市召開“沿黃城市帶建設啟動大會”,沿黃城市帶發展戰略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2009年4月24日,自治區政府第3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沿黃城市帶發展的實施方案(2009—2012)》。
——2009年7月9日至10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開展了沿黃城市帶建設現場觀摩督查活動。
——中寧枸杞博物館、靈武黃河書院、青銅峽黃河樓、銀川黃河小鎮等一批標誌性建築先後開工建設。
黃河水城黃河水城
——2009年8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視察了青銅峽市黃河金岸建設。
——2009年9月6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在中衛市沙坡頭隆重舉行“為打造黃河金岸提供輿論支持暨文化宣傳活動”啟動儀式。
——2009年9月10日,上海世博會寧夏城市論壇在銀川隆重召開。中國貿促會會長、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萬季飛,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周漢民和區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黃河金岸”建設建言獻策。
——2009年9月1日,全區住房公積金異地購房貸款正式啟動,銀川市實施了城市公交一卡通,自治區通信局完成了沿黃城市帶電信同網、同號、同費一體化的初步方案。沿黃城市帶同城化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2009年11月中旬,國內著名城市戰略策劃大師王志綱率相關專家來寧調研,對沿黃城市帶發展戰略提升進行全面策劃。
——2009年12月30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審議批准開通沿黃城市帶城際公交方案。
——2010年2月25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第5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沿黃城市帶建設工作考核辦法》。
——2010年2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我區考察工作時指出:寧夏正在建設的沿黃城市帶,也是個城市群,有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繼續搞好統籌規劃,在交通、電信等基礎設施方面逐步向同城化的方向發展,不斷提升城市的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要繼續在高起點上推進城市群建設,更好地統籌城鄉發展,帶動經濟再上一個大台階。
——2010年3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我區考察工作。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實地察看了黃河標準化堤防吳忠利通區段和石嘴山市星海湖生態濕地保護區,並強調指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加快沿黃城市帶建設,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2010年4月2日,自治區主席王正偉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國內著名城市戰略策劃大師王志綱關於我區沿黃城市帶發展戰略提升策劃和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呂澎關於沿黃城市帶建設華夏文藝復興長廊的策劃情況匯報。

黃河金岸賦

作者:王正偉(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黨組書記)
悠悠千古,浩浩然大浪驚濤拍岸;生生不息,蕩蕩乎捲雲堆雪御風。黃河遠上白雲間,其勢壯也;黃河之水天上來,其勢雄也。雷霆之勢,奔嘯千里,直下衛寧。中衛入,惠農出,凡三百九十餘公里,九曲八彎,高峽平湖,玉帶生煙,浪淘千尋。中衛、中寧、青銅峽、吳忠、靈武、永寧、賀蘭、銀川、平羅、石嘴山十城星羅棋布,傍河而居,因河而盛。塞北風情,江南氣象,嗚呼,黃河乳汁千年,金岸文明百代,有容百川之大志,納萬流之長謀,此寧夏平原之謂也。
攜千層浪波,潤百里沃野,其沿岸也,山尚山勢,水崇水形;賀蘭夕照,千載雄渾依舊;黃河煙波,萬世風韻猶然;絲綢古道兮滄海桑田,邊牆關塞兮浮雲白駒;人文俊彥,風物深秀。其兩岸也水墨平疇,稻菽飄香;水草豐美,牛歌羊唱;湖泊縱橫,濕地交錯;輕舟搖曳,漁歌互答;山嶽點翠,沙漠爍金;原平而水闊,天錦而地繡。且夫,長於農經,興以工商;民風厚淳,百姓富庶。塞上江南,山水畫廊,黃河之福,厥維寧夏!
自古錦繡地,從來繁華景。新中國立,春和景明,民眾歸心,人煙密布,產業聚集,城鄉統籌,山川協調,農工俱興,商賈並輳。大銀川,區域中心城市聚勢而張;石嘴山,新型工業基地際會風雲;吳忠,濱河水韻鵬摶萬里雲蒸霞蔚,中衛,浪漫都市志拓八荒毓秀鍾靈。靈武、平羅、青銅峽光曜觀瞻,全國競雄;中寧、永寧、賀蘭羽翮振奮,百強爭進;天府新景,華夏馳名,黃河之盛,厥維寧夏!
嗟夫,天行健,西部風愈勁;地勢坤,長河濤正雄。公元二〇〇八年,藉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為契機,自治區黨委、政府感懷天地,謀民生之大計;恩戴自然,圖破壁以賁張。打造寧夏之增長極,發展西北之動力源。搭內陸開放之平台,興科學發展之戰略。弘經濟以懋勛,彰民生之惠政。長策高遠,憑人和以暢行政;成願千古,藉偉略而展才雄。宏業歷踐,乾群請纓。大旗高擎,四地市心齊力協;旌幟漫捲,六縣城翼比肩並。爭一流,逞英豪;破壁壘,成一統;睦和諧,重包容;同發展,共欣榮。立黃河之聖壇,造黃河之樓閣,建黃河之碑林,興黃河之新鎮。建設沿黃城市群,取優勢以互補;打造金岸經濟帶,成犄角而協同。以產興城,以城帶產,開發開放,澤惠萬民。並集防洪保障、便民交通、生態人文、旅遊風景、特色城鎮、文化呈示諸功能於一身,繪寧夏印象於宇內,展江南風采於塞上。夫金岸也,天賦神秀,串城鄉以成氣勢,聚精華而生盛景,行千里濱河之大道,觀萬頃江南之美景,眺現代產業之崛起,閱黃河文化之興盛。衢通西北,接四方菁華;道貫京畿,迎八面來風,其勢勝,其境闊也。
觀夫“黃河金岸”之偉略,格局煌煌兮,賦黨委政府之遠矚;產業秩秩兮,顯科學發展之慧智。立心於天地,日月同表;受命於民生,山水共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