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實施以水代兵的計畫後,密令程潛對外宣傳為“敵機炸毀黃河堤”。但抗戰勝利不久,蔣介石的這一不光彩的“抗敵”手段即大白於天下,以致其至今仍遭到歷史的譴責。其實,建議黃河決口的是一個德國人:法肯豪森。(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1878-1966,德國陸軍上將。)1900年,法肯豪森作為八國聯軍的一員,參加過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國人的英勇氣概令法肯豪森感到震驚,而中國的文化更讓他傾慕之至。從此,他的心裡有了箇中國情結。回國後,法肯豪森先後入參謀大學、柏林東方學院學習,並曾出任德國駐日本東京大使館武官。1930年,法肯豪森退休。1934年,法肯豪森被蔣介石聘為軍事顧問。
1935年7月,法肯豪森奉命起草絕密的《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為將來的中日戰爭構思戰略框架。他先開門見山地將中日矛盾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接著,婉轉地批評了蔣介石對日本的“不抵抗”政策,認為領袖如無抵抗的意志,會影響人民抗日的決心。法肯豪森預測未來的中日戰爭:一旦發生軍事衝突,華北即面臨直接的危險。若中方不戰而放棄,則縱貫南北的平漢、津浦鐵路和連線的隴海鐵路及沿線的重要城市開封、洛陽皆面臨直接危險,黃河防線有被敵從山東突破進而席捲而下的可能。
在海上,敵進入的路線有三:上海、乍浦和鎮海,該三處俱在長江流域。敵如沿長江而上,迅速占領中國最重要的中心點武漢,將中國一分為二,切斷國民政府西退重慶之水路,抗戰大局將無法收拾。因此,“東部有兩事極關重要,一是封鎖長江,一是警衛南京,兩者有密切之連帶關係。屢聞長江不能守之議,竊未敢贊同。”必須在上海、南京等地作堅決抵抗,遲滯敵軍沿長江直達武漢。如此,敵軍必欲打通平漢線,由鄭州直達武漢,故最初抵抗區務必向北推進,“以滄州、保定之線宜絕對防禦。”萬一敵軍打到開封、鄭州之時,法肯豪森建議:“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畫之人工泛濫,增厚其防禦力。”蔣介石在旁邊批示:“最後抵抗線”,表示贊同法肯豪森的建議。
3年以後,中日戰爭的發展,基本上按照法肯豪森的構想進行。
1938年2月,德國元首希特勒在國會中公開發表袒護日本的演說,並宣布承認“滿洲國”。5月下旬,德國駐中國大使陶德曼向中國外交部正式提出:召回德國在華的軍事顧問。7月8日,法肯豪森和20多名顧問被迫離開了中國。
回國後的法肯豪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德國駐比利時和法國北部陸軍司令,後因涉嫌謀殺希特勒事件而被捕入獄,1966年死於柏林。
相關詞條
-
花園口決堤
花園口決堤,又稱花園口事件、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
簡介 事件背景 決堤方案形成 事件經過 對日軍影響 -
決堤[自然現象]
決堤,一般指堤岸被水沖開。 決堤是水漫過堤頂後逐步帶走了築堤的泥土,然後堤身變薄變軟,擋不住上游的水,堤垮了就叫決堤(這是自然因素決堤)。 還有就是人為...
河流決堤 黃河大決堤事件 -
黃河古道
《黃河古道》,是一部由作者李達(一隻魚的傳說)創作的探險小說。講述的是一段作者當年在黃河上淘金的詭異經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開封附近清理黃河古道,從十...
簡介 《黃河古道》 圖書目錄 -
黃河志·卷一·黃河大事記
黃河多處決口(1761年) 河決睢寧(1789年) 河決睢州(1798年)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 -
黃河大堤
黃河大堤是春秋中期形成,位於河南省和山東省內河交界,是河南省、山東省境內河道兩岸修築的束范河水的堤防。黃河下游堤防工程,遠在春秋中期已初步形成,到了戰國...
建設歷程 技術套用 重要意義 堤線長度 堤防標準 -
黃河入海口[自然地理]
黃河入海口(The Yellow River into the sea)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境內,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匯處,就1855年黃河決...
地理位置 主要景觀 歷史變遷 旅遊概況 景觀 -
黃河鬼棺
《黃河鬼棺》,第一本由北方文藝出版社於2007年05月出版發行,作者是南派三叔,本名徐磊,是一部靈異探險類小說。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生意並不如意的古董商人...
內容簡介 小說引子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聲明道歉 -
黃河故道森林公園
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是老黃河之遺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東省夏津縣,面積5200公頃,東西寬7公里,南北長8.3公里,面積7.8萬畝。 森林公園植物...
形成 簡介 資源獨特 園內景觀 景點簡介 -
黃河鬼棺全集
《黃河鬼棺全集》,作者南派三叔,2010年5月由匯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作者之語 聲明道歉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