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黃水碓村,位於浙江省雲和縣城南面3里,全村分黃水碓、魏家村、馬家村、東山下、新梓、東山頭共6個自然村,2004年底全行政村有358戶、1449人。其中黃水碓村是最大的自然村,是村委會駐地和原小徐鄉政府駐地。五十年代小徐鄉曾先後稱城南鄉、城郊鄉。1992年6月,國家統一部署“撤區、擴鎮、並鄉”,小徐鄉併入雲和鎮。安溪水沿村流過,明末建村稱下寮,後因黃姓人在村頭建造了一座水碓,而改名為黃水碓。據《劉氏宗譜》記載:“大和公於前明自閩客於浙江處州府雲和縣六都黃水碓,觀山水之勝,足以奇蹟,遂築室而居。”
抗日戰爭期間,1942-1945年浙江省政府遷駐雲和時,省教育廳辦事處駐黃水碓村。著名教育家俞子夷就被安置在黃水碓國小里。而省參議會議長陳屺懷住在黃水碓柳家,陳屺懷年老多病,住在一溪之隔瓦窯村“復興館”的省主席黃紹竑不時來看他。1944年,陳屺懷沉疴不起,死於柳家。盛殮之日,省政府及各廳處文武官員都來行哀禮。一時車人填巷,冠蓋雲集。停柩中堂,靈座赫赫,四周一片素白,莊嚴肅穆。做三日三夜道場,左右百姓,嘆為觀止。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7畝(其中:田118.4畝,地118.6畝),人均耕地1.16畝,主要種植烤菸、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1054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4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35畝;荒山荒地51畝,其他面積54畝。有水、林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36戶飲用井水;有5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30%和10%);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機車3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8.4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8.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4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2.3萬元,占總收入的68%;畜牧業收入9.5萬元,占總收入的7.9%(年內出欄肉豬55頭,肉牛2頭,肉羊11頭)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83%;工資性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1.25%。農民人均純收入234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2.5%),在省內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省外。2006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2.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8%。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50戶,共鄉村人口204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94人。其中農業人口204人,勞動力12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漢族20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5人,占人口總數的3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2人,參合率99%;享受低保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否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占農戶總數的3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天花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小百戶中學中學。該村國小距離中學27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240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萬元,有固定資產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5人,女黨員2人。該村有團員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