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知名跨國公司的副總裁,為何又熱衷於中國教育和中國學生成長的困惑,成為全國高校的“超級輔導員”?
-本刊記者黃廣明
“當代青年在中國近百年來第一次能夠接受先進完整的教育,能夠有條件專心讀書,並且擁抱了資訊時代,他們有幸出生在能夠選擇的時代,但是,時代並沒有傳授他們選擇的智慧,我發現這是很多大學生不快樂的根源……”
2005年冬的一個晚上,廣州華南理工大學,能容納千人的體育館人滿為患,過道與門口擠得水泄不通,門外,無法進場的同學與檢票人員大聲爭執……
李開復,原微軟全球副總裁,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剛剛履新的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正在作一場題為“選擇的智慧”的演講。
這只是他全國高校“巡演”的一幕。2005年10月到11月,“超女”在全國火爆巡演的時候,李開復也在全國火爆“巡演”,不同的是,後者演出的舞台是在大學校園,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廣州,西安,武漢,哈爾濱……多所高校發生炒票事件,在浙大和華南理工甚至有人將票價炒到四五百元錢一張;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數千學生在寒夜裡聆聽李開復的演講,里三層,外三層,還有學生專門乘7個小時火車從鄭州來到西安……
“這次回來一個月,直接見面的有5萬多學生,超過了我過去7年見的。”李開復說。
“校園教父”,王肇輝這樣形容李開復在高校學生中的影響力,他是組織此次“巡演”的《中國大學生》雜誌社記者,一直跟隨李開復在各地演講。
2005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一書,這是李開復“為中國青年寫的一本書”,也是他近年來關注中國學生和中國教育的一次總結,行銷不到一個月,便登上暢銷書榜首,北京更有書店傳出“李開復打敗哈里·波特”的訊息,人民出版社方面透露,這是他們出版的最暢銷的非政治類書籍。
一個全球IT界的華人精英,為何不談專業技術方面的問題,卻大講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之道?一個知名跨國公司的副總裁,為何又熱衷於中國教育和中國學生成長的困惑,成為全國高校的“超級輔導員”?
“不務正業”之路
李開復與中國的親密接觸,始於1998年。當年8月,受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的委派,37歲的李開復來到北京,組建微軟中國研究院並出任院長。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微軟中國研究院成了亞洲最優秀、最有影響力的研究團隊之一。
因為工作原因,李開復接觸了國內許多高校的大學生。“我所遇到的每一個年輕人,都讓我感概萬千。”李開復說,“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朝氣與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躁動。我希望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成功經驗,可以為年輕人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幫助。”
2000年8月,一紙調令,李開復被召回微軟美國總部,出任全球副總裁。臨行前的一件事,更讓李開復堅定了從事自己“第二職業”——關注中國學生和中國教育的想法。
當時,一位“來自名牌大學,成績優異,智商和情商都非常出眾”的學生來到李開復辦公室,問,“開復博士,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樣成功。根據我的理解,成功就是管人,管人這件事很過癮——尤其是在每次發放薪水時,管理者一定會有大權在握的感覺。那么,我該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崗位呢?”
李開復問:“你認為,成功到底是什麼呢?”
“成功就是有財富、有地位,成功就是做領導、做管理。”
李開復沒想到,“一個名牌大學的高才生對成功的認識竟然如此片面和膚淺”。長達幾年的時間裡,李開復與中國各地大學生面對面交流,與無數年輕人網上溝通,真切地感受到,這種令他驚愕的問題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而帶有相當的普遍性。“中國的青年一代經常會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誤區無法自拔……我對中國學生最大的感受是他們活得並不快樂。”
2000年夏天離開中國回到美國後的5年裡,李開復先後回國15次,做了50場演講,寫了4封“給中國學生的公開信”,並創辦了一個專門與大學生交流的公益網站“開復學生網”。
從寫公開信到創辦學生網
為了影響更多的大學生,李開復先後寫了致中國學生的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探討了誠實正直等品質在成才過程中的重要性、智商與情商之間的關係、大學的學習之道等等問題,這兩封信發表以後,在大學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後來有兩個學生找到李開復,說你寫的信都是給最優秀的學生看的,但中國最需要幫助的是一些普通的學生,你看看最近的馬加爵事件。
於是,2004年5月,李開複寫了《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這封由馬加爵事件說開去的信件開宗明義,“我這一封信是寫給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覺得成功遙不可及,渴望自信卻又總是自怨自艾,渴望快樂但又不知快樂為何物的學生看的”。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人士,李開復並沒有受過專門的心理學方面的訓練,他查閱資料,下載文章,購買圖書,諮詢專家,做了大量工作。
第三封信的反饋更加強烈,李開復後來回應道:
“馬加爵為什麼犯下滔天大罪?如何才能避免下一個馬加爵的發生?我不是心理專家,更不是犯罪心理專家,沒有資格斷定馬加爵犯罪的原因。我也不能確定地告訴你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我之所以寫這封信是因為在我和中國學生交流時發現了很多同學與馬一樣,沒有自信,不快樂,自我封閉。”
第三封信被李開復放到網站上,學生們提了很多問題,開復學生網就這樣辦起來了。
打開開復學生網,會發現學生們向李開復提的問題五花八門——
“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呢?”“情商智商哪個重要?如何提高情商?”“參加國外比賽失敗,非常氣餒,怎么辦?”“我該做個圓滑的人,還是愛憎分明的人?”“如何專心看書,不走神?”“如何克服演講緊張?”“升學後,不再是全班第一,怎么辦?”“老師做官去了怎么辦?”“對專業沒興趣,但是不知對什麼有興趣,怎么辦?”“我恨學數學,怎么辦?”“如何寫履歷表?”“印度和中國的競爭,差距在哪裡?”“教育,育人的根本是什麼?”“出國不回國是不是不愛國?”……
對許多中國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在國內所受的十多年教育,還不如李開復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大。這位微軟副總裁在本職工作之外的“不務正業”所產生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他的正業。
開復老師:
就要畢業了,回頭看自己所謂的大學生活,我想哭,不是因為離別,而是因為什麼都沒學到……
這又是一封讓李開復久久不能忘記的學生來信,於是,2005年2月,就有了寫給中國學生的第4封公開信,《大學四年如何度過》,也就在這時,李開復親自回復了學生們的第1000封信。
“校園教父”的中國心
“特別有親和力”,幾乎是所有熟悉李開復的人描述他的首選詞語。一位記者說李開復是他所見的老總中最沒有架子的——無論國內公司還是跨國公司,他在就餐的時候會讓員工投票決定上哪一家餐館;他在私下場合會拿同事朋友調侃,也會拿自己“開涮”——“我女兒別人看第一眼就會喜歡,不像我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喜歡上”;與朋友打撲克的時候,他會興奮地提議“輸了鑽桌子”……
“很立體,很豐富的一個人。”與開復交往頗多的王肇輝說,“他既有成熟理性的一面,也有孩子氣的一面,從不掩飾自己。”
“精力超級充沛。”身邊人員這樣形容李開復,公司、家庭、學生、學生網都要兼顧,每天分配不同的時段,有時發現他凌晨3點還線上上,發一個郵件向他請教問題,早上7點起床,打開信箱,已經回復了。白天,他照樣容光煥發。
跨國公司(還是微軟、GOOGLE這樣很酷的公司)的高層,學貫中西,文理兼融,家庭幸福,事業有成;不僅智商高,情商也高;不但在本職上成就卓著,而且熱心公益事業;不但在跨國公司遊刃有餘,而且對中國情有獨鍾;不但追求個人成功,而且追求生活價值;不但擁有美國人的頭腦,還有著中國人的心靈;有人稱他骨子裡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他又深諳為人處世之道。這樣一個偶像級的人物,怎能不受到處在人生和事業懵懂期的大學生的狂熱追捧?
他的開復學生網,巡迴演講前註冊人數是5萬,半個多月的演講後,猛升至7萬。
下一步,李開復打算將他的學生網交給一個機構獨立運作,使學生網離開他也能夠運作,成為中國學生交流互助的一個平台。
“中國學生這些年進步非常快,現在符合國際標準的人才比7年前多了20倍。”李開復說,中國學生的進步原因主要來自網際網路——美國大學開放,世界一流的教材,答案都放在網上。中國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提升,但創新意識較美國學生還差得遠,與人相處的能力、情商等等的差距就更大了。
2005年11月的一天,李開復在幾位工作人員陪同下到京郊某小區看房,他已決定舉家遷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