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山

黃巢山

黃巢山,地處南安與同安交界處(同南公路邊,過深格隧道往前2公里處右拐),距離廈門58公里。因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曾屯兵於此,便得名“黃巢山”。黃巢山身處陡峭奇峰內,自來少有人踏至,她如同一個清麗脫俗的少女,以山俏、瀑美、潭碧、水清而著稱,由於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區內溪河交錯,四季如春,這裡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十分秀麗迷人,在戶外運動愛好者中素有“閩南最美麗的峽谷”、“閩南張家界”之美譽。

基本信息

南安黃巢山

黃巢山位於南安市東田鎮西南部,海拔1095米,因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在此屯兵紮營而得名,現已是名聞遐邇的自然風景區。景區地勢險要,奇峰嶙峋,怪石崢嶸,群巒疊嶂,風光旖旎。

景區總體是一條可用於探險的狹長而崎嶇陡峭的幽深峽谷,約3公里長,沿途布滿各種奇石怪石,令人驚嘆!中間有幾個舟

渡的大小綠潭,是旅遊探險的必經之處。峽谷懸泉似練,清潺如歌。景區內還留有10餘處佛道教、歷代兵家人文景觀,歷史悠久,並留下許多優美傳說和動人的民間故事。

峽谷深處是一處宏偉壯觀的瀑布群,瀑布源頭海拔高480多米,寬30多米,分三層瀑布,每個瀑布下有一個100M2以上的綠潭,游者可涉險攀至二瀑下,潛入潭中,盡享水中樂趣。整個瀑布群一瀑為100多米,二瀑80多米,三瀑60多米,水量大時,其聲如雷,十里可聞,且瀑區經年霧蒸雲騰,七彩長虹,凌空南北,非常壯觀。

黃巢山自然風景區到處山清水秀,萬木爭榮,百花爭艷,成為各種珍稀動植物生息活動的天堂,是眾多旅遊愛好者假日休閒、避暑、探險、賞瀑的好去處。

惠州黃巢山

海拔671米的黃巢山,在山水資源豐富的

惠州顯得並不出眾,高不及羅浮山,秀不及南崑山,它甚至還算不上惠陽區的第一高峰。 但是,黃巢山是我市唯一一座以歷史名人命名的山峰。它的特色不僅在於此,山上風景秀麗的自然環境和巧奪天工的石景,無不具有較大的旅遊潛力。早在10餘年前,開發黃巢山旅遊資源的聲音和方案就不斷湧出,但由於種種原因,黃巢山至今仍沒有為人們所熟知。 三年來,記者分別從惠陽區的永湖鎮麻溪村、新圩鎮花果村、鎮隆鎮山頂村出發,由南、北、西三個方向登頂,並收集了大量有關黃巢山的資料,相信在一定程度上揭開了黃巢山的面紗。 由 來:黃巢征戰廣東 想了解黃巢山,就不能不談領導唐末農民大起義的黃巢。據相關史料記載,乾符五年(878年)十二月,黃巢率軍攻占福州,次年初黃巢攻入廣東,同年9月攻占廣州。儘管黃巢在廣東征戰不足一年,卻在粵北和粵東留下大量有關的地名和傳說,黃巢山就是其一。 持“由閩入粵說”的國內部分學者認為,

黃巢軍攻下福州以後,入粵路線是沿海邊經泉州、漳州、粵東韓江、東江流域,最後攻下廣州。因此,黃巢軍開進廣州之前,必須先攻陷循州(東江上游地帶),才能沿東江兩岸進入廣州。險峻的黃巢山距惠州市區30公里,可謂粵東南的要塞。黃巢曾在黃巢山安營紮寨。 值得注意的是,黃巢山並非惠州獨有,在福建、湖南、江西和粵北一帶均有直接以黃巢命名的地名,僅僅黃巢山至少有5座之多。黃巢軍所到之處,幾乎都留下了有關的地名或傳說。以同一人命名的地名存在如此之多,這很難說是一種巧合。 不少學者專家認為,歷史人物的名字一旦變成地名,就有了長久傳承、不易變異的特性。由此可見,黃巢山極有可能是因為後人為了紀念農民領袖黃巢,而將黃巢起義軍駐紮過的無名大山稱為黃巢山。 另有一則客家習俗支持此觀點:客家地區每年端午節都有掛葛藤的習俗。掛葛藤的由來正是源於黃巢起義,傳說黃巢有感於一名客家婦女的美德,而讓客家人掛葛藤以避戰亂。由於黃巢對客家人有恩,於是黃巢山對於客家人聚居的惠陽地區而言,更是意義非常。 奇觀:巨石上壘“飛來石” 地名和傳說固然有史料價值,但如果黃巢山本身並不具備獨特的氣質,終歸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山頭。從黃巢山的東北坡登上山峰,往西再越過一個山頭,就能看到一片起伏平緩的山頂小平原。放眼遠眺,一處處巨石景觀就接踵而來,讓遊人發出由衷的感嘆。 最為壯觀的石景,要數疊石仙宮、白石崖和仙人洞。 所謂疊石仙宮,美名其曰就是由石頭疊起來的宮殿。底下是一座巨大的磐石,磐石上面又有一塊巨石,巨石上面又壘著一塊“飛來之石”。 這塊光怪陸離的飛來石,雖然稱不上高大巍峨,但也險峻雄奇,看起來搖搖欲墜,足以引人駐足觀望,感嘆於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有關專家在觀賞過疊石仙宮後稱,這塊飛來石應該與底部山體原為一個整體,經過幾十萬年的風化,雨水侵蝕,最頂端的粒度較大的岩石呈球狀風化發育,最終形成這樣具有觀賞價值的象形山石奇觀。 相對於疊石,“仙宮”就顯得簡陋不堪了。這是一個小山廟,供奉著一個號稱“七碟星君”的老人。緊貼著飛來石的小山廟已經僅剩殘垣,四處散落著一些已經破碎的石碑。從石碑上的隻言片語可以隱約看到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個孤獨的老人曾經住在這裡,老人的心腸很好,幫助了很多上山打獵的農戶。他死後,人們都懷念他,就在這裡立了這個廟。離這個廟10來米遠處有一個墓碑,上面寫著“福德老人之墓”的字樣。可見這個老人連姓名都沒有留下,村民們就把他尊稱為“福德老人”。從石碑的原料和字跡來看,應該是民國之前的遺物。 白石崖位於黃巢山西邊的陡峭的山脊上,兩側是近乎垂直的懸崖峭壁,行走其上難免讓人膽戰心驚。在白石崖北右側,有一群似乎橫著長出來的巨石,這就是當地人所稱的仙人洞。仙人洞並非真正的洞,實際上是一塊巨石架在幾塊大石頭上面而已,裡面形成了一個能夠容納10人的巨大空間。洞口狹隘得只能讓一人通過,洞裡則很平坦。據說仙人洞是當年游擊隊的指揮部,隱蔽性非常高。 仙人洞還有一個名字叫“鷂婆石”,客家人說的“鷂婆”就是老鷹。只有遠眺仙人洞,才能揣摩出老鷹的模樣,左右兩扇巨石是雄鷹的翅膀,中間的則是鷹頭,氣勢磅礴。 歷 史:古棧道和兵工廠 如果不細心,就很難發現黃巢山上的古棧道。在S357省道連通G205國道和惠淡公路之前,黃巢山北面的永湖鎮麻溪、虎爪、老圍下等村與外界仍無公路相通,只能走山路。其中往南的兩條古道就是橫穿黃巢山的棧道:一條是沿著黃巢山北坡,翻過幾道山樑,經過馬宗澗,直達黃巢山主峰東腰,越過山脊就到了新圩鎮的花果村;一條是從黃巢山北坡往東南方出發,經過秋長的雙田、周田等村,通往淡水和澳頭。 這兩條古道一直沿用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是這一帶老客家人重要的生活道路。直到水泥公路的開通,山里人才徹底告別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棧道。如今,除了雙田古道被水庫占據不復原貌之外,其他在山上的古道仍隱約可見。這條無法考證建造年代的古道如同石刻的歷史長卷,蜿蜒曲折,忠實地記錄下黃巢山一帶客家先民所富有的勤奮、開拓、勇於進取的精神。 除了古棧道,黃巢山上還有一處鮮為人知的革命遺蹟,那就是位於芒東窩的東縱地下兵工廠舊址。在1938年至1948年期間裡,芒東窩一直是東江游擊縱隊的小根據地,易守難攻的地形讓革命戰士非常放心。在1941年到1943年間,縱隊在芒東窩設起了槍枝維修點,專門負責秋長、新圩、鎮隆、陳江、潼湖、瀝林、永湖等地的槍枝維修。在1942年至1944年期間,東江縱隊還在芒東窩製造子彈! 如今再難尋覓當年戰士製造子彈時留下的痕跡,如同再難尋找黃巢起義軍的遺蹟一樣。如今物是人非,竟成了許多人遺忘的一部分。按照惠陽區的旅遊發展規劃,黃巢山將建成生態田園休閒區。如果有可能,一定要把黃巢山的歷史傳說記錄起來,讓後代知道先人的一些事情。

雙峰黃巢山

黃巢山黃巢山

景區地區: 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

景區位置:雙峰縣沙塘鄉與井字鎮交界處,S314省道91KM處

推薦指數:

等級級別:二級

景區類型:南嶽七十二峰之一

適游季節: 全年

景區電話:

門票價格:無須

景點介紹

黃巢山,是湖南省中部黃巢山脈的主峰。

黃巢山脈東西長約三十七公里,起點在湘鄉市,終點在衡陽縣,成駝峰狀,是婁底市和衡陽市的天然分水嶺,也是測水和涓水的分水嶺。山北的人說雙峰話,南邊的說荷葉話,說這種方言的人分布為八個鎮,約四十萬人,著名的曾國藩和秋瑾就說這種話,據說當年只要是講荷葉話的人去投靠曾國藩,要么打發二十兩銀子,願意當兵的最小也是個什長(班長)。

黃巢山雖然是黃巢山脈的主峰,卻不是此山脈的最高峰,海拔773米,次於雙峰第一高峰仙女峰(812米)和第二高峰紫雲峰(802米),之所以以此山命名,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農民領袖黃巢,當年黃巢的三萬農民軍經過這裡。

黃巢山位於湖南省雙峰縣境內,南有紫雲峰,東有白石峰,西有仙女峰和九峰山,三山成駝峰狀,拱衛著黃巢山,各峰之間連線形成隘口,東西兩側,各有連綿十多千米的山脈。東西南山峰對峙、石壁如削、懸崖陡壁、溝壑深幽,湘江一級支流涓水即發源於此地。右側溝邊一條狹窄的石徑從雷家灣盤鏇而上經趙家山排上再通往山頂,山頂常年雲霞環繞,霧氣騰騰,只有晴天才能看見黃巢山頂。黃巢山與仙女峰之間的隘口名叫黃巢隘口,是連綿幾十里山脈中最低處,因而省道S314線由大埠橋迴轉盤鏇而上,再迴轉盤鏇而下沙子塘,要想平安地經過此地,除了對汽車的爬坡和剎車性能要求特別高外,還要求司機有特別熟練的駕駛技術。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基礎建設項目衡東至雙峰的高速公路連線線也經過此地,隧道長度超過一千二百米,是衡婁高速公路的控制工程。

黃巢隘口是湘西湘中通往衡山、衡東、衡陽、茶陵的咽喉要道,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由於黃巢山脈

人們為紀念途經此地的起義領袖黃巢,曾在山上修劍塔和道觀。現塔和觀已不復存在,僅餘下一石廟和供奉的石像。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千萬年過去了,黃巢山依舊挺拔凌厲、屹立不動。在戰爭年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和平年代卻是交通的障礙。

湘鄉縣誌*兵防志》載:“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 880 ),黃巢出廣州,破衡洲,自縣趨長沙,營於縣之舊五十四五都,今其山名黃巢山,在永豐,銅梁二都之間。”說的是黃巢軍欲破潭洲(長沙),從衡陽經湘鄉荷塘(今荷葉、井字)至梓門橋古驛道(今潭寶公路G320)經湘鄉,直取長沙,曾屯兵於此,故得其名,當地人也叫“王子山”。

黃巢山是涓水的發源地。白石峰下的一股股涓涓細流匯聚一處,一路融合其他水流,從蔣琬的故鄉蔣市街(今名井字街)流過,到曾國藩故居富厚堂門前打個照面,便經衡山、湘潭,匯入滾滾湘江。當年湘軍打開南京,曾國藩兄弟就是靠涓水把金銀財寶運回荷葉的。黃巢山也是湘衡咽候。雙(峰)衡(陽)

湖南省道S314線過了沙子塘娘娘殿就盤鏇上揚,經過兩個迴轉急彎直到黃巢山的隘口處,再經過一個迴轉急彎向南嶽衡山、衡陽、衡東,是湘中婁底、邵陽及安化、懷化等地人們朝聖南嶽的必經之處。據說毛主席考察湖南農民運動,就是從梓門橋鎮經黃巢山去湘南的。如今,雙(峰)石(地方)線成為了省道,一條連結湘中與衡山的柏油二級公路已經修成,如果您去曾國藩故居或去南嶽朝聖乘車越過巍巍黃巢,一定會有“ 山路十八彎 " 的美感。

黃巢山石柱峰下大埠橋有雲溪寺遺址和清長沙知府墓,在栓水皂至今有座南朝禪師墓。據《湘鄉縣誌》載:“境內最早的佛教寺院雲溪寺,始建於南北朝蕭梁時期( 502-557 ),當時有殿宇九進,寺田一處。”據傳墓主禪師就是雲溪寺最早的寺主。在唐浩明的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里,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曾國藩還未考取秀才時,他挑了幾十個自家編織的菜籃子趕蔣市街的集,想換幾個紙筆錢。他這個讀書人覺得做買賣是丟臉的事,便急於脫手把價錢壓低,惹怒了另外兩個賣菜籃子的漢子,爭辯之中走來了一位道長,喝退了那兩位漢子,把曾國藩帶進了寺里,道長告訴他,讀書人不要出來地賣東西。三十年後,曾國藩回家為父親奔喪,由於心情不好,郁而生病。一天,四弟曾國潢與他又到黃巢山下古寺里向那道長求醫。道長告之曾國藩:“岐黃可醫身病,黃老可醫心病 ”。曾國藩回去後,細細地品味道長所送的《道德經》與《南華經》,終於大徹大悟,在日後血與火的政治舞台上,他以圓熟的技巧,老到的工夫演出一幕幕迥異往昔的精彩之劇來。

道光十九年,曾國藩的四妹曾國芝許配給洪山殿鎮上朱詠春為妻。是年十月十六日,是成親之日。曾國藩在日記中記道: " 送四妹出閣,父親、母親、余及二妹送親,共夫七十八名,並朱家來夫百一十二名。日中,飯黃巢山…不可想像,在黃巢山這險峻的高山之上,曾朱兩家共兩百餘人,是如何做飯開中餐的

黃巢山中本無路,傳說黃巢部下用劍戟、斧頭日夜劈山開石,使道路上達陳家喬木,下通中沙桂花。義軍去後,遺劍一口於黃巢山,鄉人後來在東西山溝巨石上修成一座三層的 “劍塔 ”以作紀念。至同治十年,曾國潢集永豐二十二、銅梁二十三、荷塘二十四都士紳商議,把乾隆年間修建的“雨師殿” 擴建成“黃巢山廟”,廟內懸掛曾國荃、曾紀澤手書匾額多方。可惜 1958 年修建梓(門橋)荷(葉)路時,塔和廟不得不拆除。時至今日,黃巢山人仍對巢軍懷有濃厚的情感和敬意。邑人唐詩戡先生還作了《黃巢山懷古》七絕一首,詩云:“ 百石崔嵬一峽開,黃巢義旅此中來。寒霜墜劍遺民愛,立塔永埋心底哀。”黃巢山深處傘家沖人,學習黃巢義旅精神,開山劈石,十年修成一路,取名為“ 黃巢路”。

黃巢山,一座與中國歷史文化有著密切關係的名山,據當地人傳說,我黨早期傑出人物蔡和森、黃公略、彭平之也足跡踏遍此山,當年的銅梁支部就誕生於此山脈之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黃巢山定會閃爍其特有的文化光芒,傳遞著更多動聽的故事。

萬年縣黃巢山

黃巢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石鎮鎮西部,離石鎮鎮3公里,樂安河之南岸,地理位置獨特,為樂安河及其內河所環繞。這裡丘陵起伏,連綿數里,相傳唐末造反領袖黃巢,曾率兵駐紮在此,與

唐軍展開戰鬥,並占領了大半箇中國,雖然後來造反被撲滅,但是卻也成為壓倒唐朝統治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就之後,唐朝被朱溫所滅。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就把這座山叫做黃巢山。

現今,在黃巢山仍保留著當年的古城牆、放馬洲(亦稱道港洲,該地居民因洪災於1998年遷至縣城郊區,包括馬塘鎮、馬家鄉、虎頭崗、豐收等地)等。

據當地老者介紹,在黃巢山山頂某處,有一塊桌面見方之地寸草不生,相傳為黃巢當年與眾將領盤地而坐議兵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