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崗山墾殖場位於江西省宜豐縣境北部,總場場部坐落在潭山鎮,東南接同安鄉、西鄰黃崗鄉(官山自然保護區)、西南與雙峰林場相連、北與銅鼓、修水、奉新三縣相連。介於東經114°35’-114°50’,北緯28°20’-28°41’之間。南北長約32公里,東南寬約26公里,全境面積76.5平方公里。至縣城24公里,距省會南昌市160公里。地處銅鼓、修水、奉新交界的九嶺山下。
基本簡介
江西黃崗山墾殖場(原江西國營黃崗山綜合墾殖場):地處銅鼓、修水、奉新交界的九嶺山下;位於贛西北宜豐縣境內,總部坐落在潭山鎮。
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區,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低緯多濕,年平均日照190天,降雨量充沛,年平均1893毫米,具有季風氣候特點。集團占地面積76.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8.3萬餘畝,耕地1.1萬餘畝。下設11個二級單位,其中農林企業6個,工商服務業5個。
2003年基本完成各工業企業和農林企業的改制工作,全面實現了國企民營,全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5600萬元。財政收入256萬元。企業當年扭虧479萬元。盈利11.8萬元。扭轉連續了十年虧損的局面。
江西黃崗山墾殖場是集工農商於一體的國有綜合型墾殖場。主要職責是履行行政管理職能,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對所轄區域的管理服務,組織實施經濟發展規劃,構建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體制,維護場區穩定,加強社會事業建設,促進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設8個職能部門:綜合辦公室(含黨委、行政、人大、政協、宣傳、組織、紀檢、工會、婦聯、共青團等職能)、勞動人事部、招商服務部、計畫財務部、農業生產經營部、武裝保衛部、計畫生育辦公室、公共服務部。下轄6個分場:分別為院前、古陽寨、肖家、五里、山背、獅子崗分場。1個託管單位即江西黃崗山墾殖場託管中心。
1958年9月,場政合一,總場機關遷宜豐縣城橋西,與農林墾殖局合署辦公。1961年6月,遷址潭山的萬擔倉。1964年2月,遷入位於現籃球場位置的兩層辦公樓辦公,直到2004年7月,遷入辦公大樓。
全集團有土地11.475萬畝.其中有林地8.37675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73%:無林地1.l46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0.09%;耕地1.1934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1.47%;水域0.02 3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002%;其它0.7 35 75萬畝(含住宅用地、工廠用地村莊道路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0.064%。
行政區劃
面積:64.6k㎡
郵編:336300
代碼:360924204
轄:代管炎嶺、五里2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1957年12月,江西省委、省人委遵照中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組織省。市機關幹部和各界民眾10萬人在南昌市八一廣場隆重集會,邵式平省長親自主持,熱烈歡送幹部上山開發和建設山區。當月,以省直機關615名下放幹部為主體,在宜豐縣的院前成立了江西省國營黃崗山林牧農綜合墾殖場。
1957年12月,成立江西國營黃崗山林牧農綜合墾殖場,後改稱為江西省國營黃崗山綜合墾殖場。 1958年9月,與宜豐縣實行場政合一,總場設宜豐橋西,與宜豐農林墾殖局合署辦公,宜豐縣的芳溪、黃崗、港口、雙峰、敖橋、花橋、同安、天寶、雷神、潭山、石橋11個鄉轉為黃崗山墾殖場的集體掛鈎分場,總面積占全縣的四分之三,人口占二分之一左右。
1961年6月,場縣分開,總場遷址潭山。1961年9月設黃崗山區與黃崗山綜合墾殖場兩塊牌子一套人馬。1965年8月撤銷黃崗山區建制,掛鈎集體分場劃歸縣管。1968年12月,下放宜豐縣管,改稱為“宜豐縣國營黃崗山綜合墾殖場”。1973年收歸省農林墾殖廳領導。
1993年12月,經省體改委批准,組建為江西鑫龍企業集團,隸屬省農墾集團總公司。2000年7月,成建制移交宜豐縣屬地管理。2005年2月,江西鑫龍企業集團更名為江西黃崗山墾殖場。
1993年12月,經省體改委批准:組建為江西黃崗山墾殖場:原隸屬省墾殖場管理局(農墾集團總公司),根據省委、省政府贛府字,2000年7月,江西黃崗山墾殖場移交歸宜豐縣屬地管理。
歷年來,經過黃崗山人民的艱苦奮鬥、不懈努力創造出了輝煌的歷史。l958年黃崗山墾殖場院前種兔場評為全省社會主義建議先進單位,省長邵式平授予大幅獎狀,張慶芳代表出席大會並領獎;1959年黃崗山墾殖場評為全國工交、基建、財貿方面的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1979年黃崗山造紙廠紙袋車間獲江西省“三八”紅旗集體稱號;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黃崗山墾殖場汽車隊評為農墾部先進單位;198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給黃崗山墾殖場汽車隊頒發嘉獎令;1982年黃崗山墾殖場職工教育委員會獲江西省1.982年度全省職工教育工作先進單位;1985年黃崗山墾殖場汽車配件廠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經濟效益先進單位;1989年黃崗山墾殖場造紙廠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先進企業。
環境資源
全場境內屬中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度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年降雨1512-1732毫米,年日照數約為1634.8小時,年平均氣溫16.2°C-17.8°C,濕度83%,無霜期為257-280天。
自然資源豐富。是江西北部常綠闊葉林和生態落葉林的典型地段,植物種類在2000種以上。山林面積10萬餘畝,耕地面積1萬餘畝,活立木蓄積量9.62萬立方米,毛竹立竹蓄積量332.06萬根,動物以珍禽獸類為主,獸類170餘種,禽類100餘種,爬行類40餘種,兩棲類10餘種,昆蟲、甲殼、貝類500餘種。
水、電資源豐富。2002年建成了日供水量達5000噸自來水能力的供水系統,有耶溪河地表水及山區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電力資源豐富,所在縣宜豐縣是全國第一批電氣化試點合格縣,2007年全場有水電站16座,年發電量1800萬千瓦,通過與大電網聯接,農電網改造,全場生產,生活電力有充分的保障,價格相對較低。
經濟發展
工業 1958年建場初期,場主要工業是以手工業為主的雛形工業,其產品是鋤頭、梨耙、籮筐、土箕、磚瓦、桌、床、凳等農具和基本生活用品。70年代逐步建立了一些市場木竹深加工業和小工業企業。進入80年代,全場工業初具規模,形成了商品化,專業化生產趨勢,產品和產量大幅度增長。到90年代初期,是全場工業鼎盛時期,三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5374.38萬元,相當於前30年工業產值總和的一半,工業經濟占全場經濟總量的82.8%。1991年開始,國家巨觀調控,國有企業開始參與市場競爭,受老體制的影響和制約,企業效益開始滑坡,絕大多數工業企業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到90年代末,全場工業幾近癱瘓。到2007年形成了擁有50餘家民營實體,以“醫藥化工為龍頭,機械製造、環保造紙、竹木加工”為重點的四大產業結構的工業格局。 同時在位於縣城城東區的宜豐良崗工業園,圈劃了一個黃墾工業區,建立了以場內陳家坪工業園到縣工業園黃崗山工業區的黃崗山工業經濟發展圈,工業氣候已初步形成,為客商投資、能人創業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台。
農業 農林業歷來以種養殖業和木竹生產經營為主。建場時農產品單一,主要是當地農產品和政府推廣的品種。農戶耕作的農田大多是由上山建場人員在荒山荒坡基礎上開墾出來的荒田和當地政府劃撥的一部分組成,較當地農民的農田質量差,導致產量低收成少。1962年開始改造低產田,同時逐步引進先進的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改良耕作農具,使糧食產量逐年提高。2007年全場實現糧食總產量1.6167萬噸,較建場初期的1958年增長了385倍。
養殖業 以牲畜和家禽飼養為主。建場初期,受條件限制,家庭無法飼養,主要以集體飼養為主,1958年,飼養生豬336頭,出欄101頭。1978年後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集體豬場停辦,私人養殖業飛速發展,養殖品種不斷增多,產量迅猛增長。養殖技術進不步改進,死亡率明顯降低。2006年,全場生豬出欄6225頭,禽類存籠2.7萬羽。
全場林地面積90730畝,森林覆蓋率為80%,林種豐富,主要有樟、楠、柏、竹等326種,分為用材林、經濟林和竹林三大類,林地面積隨著體制的變更,不斷變化。2006年在“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指導方針下, 大幅調減了採伐量,採取管育並重的原則,進行合理有序的經營,2006年營林2568畝,完成幼林撫育6000畝。
基礎建設
教育基礎建設 自1958年8月共產主義勞動大學黃崗山分校成立和1960年9月在院前趙家創辦第一新國小後,黃墾的教育事業就開始了迅速的發展。70年代開始各分場根據本單位的實際,逐步增設了分場中國小校教育。80年代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全場中國小9所,教育點6個,15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4000人,教職工236人,自1969年設立高中段教育以來(1999年9月停止高中部辦班),為社會輸送大學(含中專)人才249人。2002年7月,黃崗山中、國小與潭山鎮中、國小合併,成立宜豐三中和潭山中心國小,2005年9月,理順教育體制,全場教育統一納入縣文教系統管理,收編在崗教師38人,退休教師33人。與此同時,職工教育得到發展,以多種形式對職工進行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訓,1982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職工教育先進單位。
文化體育事業 1958年4月,黃墾創刊《黃崗山報》,後隨體制變更依次更名為《石花尖》、《黃崗山》和《鑫龍報》宣傳、貫徹了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1959年,黃崗山墾殖場電影隊成立;1962年,建立黃崗山墾殖場廣播站;1982年,總場電視差轉站建成;1986年5月,總場工會大樓竣工,內設會議廳和電影院,豐富和活躍了民眾的文化生活。業餘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1958年成立黃崗山業餘文工團。全團演創人員頂峰時期為69人,除在全場範圍內演出外,還相繼赴縣、市等地匯演,在全縣、市和全省農墾系統有較大的影響和聲譽;在繁榮文藝創作、培養文藝人才上也湧現出了一批書法,攝影、雕刻、繪畫等創作人才,促進了黃墾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
黃崗山職工體育運動自建場以來就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建有高標準、高規格的籃球、網球、兵乓球運動場所和設施,形成了以“節日為主,平常為輔”的體育活動開展制度,全場職工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體育運動狀態,有較高的積極性和參與性,2005年10月獲得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的稱號。
醫療衛生事業 1960年4月,由上山幹部中的醫務員、醫學院、衛生學校畢業分配來場和部分幹部職工家屬及子女組成的黃崗山場職工醫院在潭山成立,1960年改稱為黃崗山職工醫院。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到90年代初全場有醫院1所、衛生所6個、醫務個、醫務室6個、醫務人員共130人、病床114張。醫療水平和器械設施在當時具有一定的規模,遠遠超過了當時鄉鎮醫院的醫術水平和醫療條件。2002年4月,黃崗山職工醫院產權整體出讓給宜豐縣人民醫院。
鄉鎮企業
林工貿實業公司(原院前分場):全場有住戶392戶:1509人:主導產業是以林業為主。主要企業以木竹加工業和水電企業為主。
林貿實業公司(原古陽寨分場):全場有住戶343戶,1311人,主導產業是以農林業為主。主要企業以木竹加工業和水電企業為主。
豐達實業公司(原肖家分場):全場有住戶169戶,591人,主導產業是以農林業為主。主要企業以木竹加工業和水電企業為主。
農貿實業公司(原山背分場):全場有住戶220戶,931人,主導產業是以農林業為主。
農林經濟開發公司(原獅子崗林場):全場有住戶l50戶,721人,主導產業是以農林業為主。
化工建材實業公司(原五里分場):全場有住戶610戶,2630人(含五里、炎嶺兩村)主導產業是以農林業為主。主要企業以化工、建材產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