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垟鄉

黃垟鄉

黃垟鄉是隸屬於浙江青田縣,總面積為43平方公里,下轄8個行政村,全鄉境內有豐富的鉬礦資源,屬全國四大鉬都之一。

基本信息

一、基本概況

黃垟鄉人民政府大樓
 中國四大鉬都之一、革命老區青田縣——黃垟鄉,地處縣城東北部,東連永嘉橋頭,西接330國道,北靠縉雲縣,總面積為43平方公里,下轄8個行政村,2007年,全鄉1546戶,人口5528人。鄉內山地面積6.3萬畝,峰山林場5.9平方公里、峰山茶場1.8平方公里座落該鄉。全鄉境內有豐富的鉬礦資源,主要礦種為石英脈輝鉬礦、絹雲母石英輝鉬礦,共有礦脈40多條。

二、經濟狀況

2004年—2006年鄉鎮經濟發展情況一覽表

年份 農業總產值(萬元) 工業總產值(萬元) 農民人均收入(元)
2004年 720 37552 4616
2005年 731 69718 5008
2006年 734 71168 5361

(1)工業

鉬礦業是黃垟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黃垟鉬礦區位於菇溪和船寮港流域的上游,區內鉬礦資源豐富,鉬礦儲量居全國第四位,品位最高,屬全國四大鉬都之一。2004年3月,針對原有開採體制的種種弊端,對66條礦硐進行了改制。通過改制,使66條礦硐按照地理位置和礦脈分布的情況成立3家開採公司。2006年做好85號礦脈的拍賣及組合工作,並做好村民的投股工作,成立聯眾公司。截止2006年年底黃垟鄉境內已有四家開採公司,十六家選廠。每年上交利稅1.3—1.5億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1/4。石平川、外黃垟、底黃垟等3個村村民因積極參與鉬礦開採而被稱為礦山村。

(2)農業方面

2006年,糧食產量912噸,種植業面積928畝,養殖業包括豬481頭,羊335隻,牛117頭,禽2219隻。林業方面:當年植樹造林235畝,生態公益林8152畝,林政管理投入21萬。

(3)第三產業

黃垟鄉峰山村海拔1000米左右,空氣宜人,人傑地靈,是農家樂的開發樂園,隨著黃垟鄉交通改善、生態治理的不斷推進,峰山林場、峰山茶場等處旅遊資源的開發,具有很大的潛力和魅力。

三、社會建設

(1)教育

黃垟鄉校成立於

黃垟鄉景象
1953年,1970年開始設立國中段,並於2002年撤併到東源鎮。期間,峰山村校於2001年撤併到鄉校,石坑嶺村校於2002年撤併到鄉校。全鄉共有學校一所,教學點一個(黃垟);教職工20人,在校學生297人。1996年4月,鄉中心學校教師宿舍樓竣工。1999年9月,黃垟國小教學樓竣工。2005年被評為“市級教育強鄉”,2007年在爭創“省級教育強鄉”,也是全市率先實現學生學雜費全免的唯一鄉鎮。
(2)衛生

2006年有醫務人員5人,業務收入32萬元,全年門診人數10231人。2006年,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全鄉收繳醫療保險金8.8萬元,農民參保率90﹪以上。

(3)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投資30萬元建成了石平川村自來水廠(工程2004年8月底竣工),實現總投資300多萬元的峰山股份制水電站順利施工,利用省實施康莊工程的時機,逐步完成村與村之間的水泥路建設,如石平川至黃垟、石坑嶺村口路面、金坑口村口路面。

四、名勝與文化民情

黃垟革命紀念館:
2001年5月,由村民自發籌資建成了黃垟革命紀念館。該館擺列著60幅革命先烈的珍貴圖片和打游擊時的各種武器,再現了革命先輩的光榮歷史,成為了全鄉最重要的愛國主義的教育陣地。
名產——甜百合:
食用甜百合營養豐富,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滋補上品。1998年,黃垟鄉農業綜合開發總公司在峰山村開發的30餘畝甜百合喜獲豐收,產品供不應求,種植戶也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甜百合種植向全鄉輻射,形成一個新的經濟成長。
名村——外黃垟村:
外黃垟村,黃垟村鄉礦業經濟最為發達的村,人口858人(06年),是遠近聞名的小康示範村,在村支書陳王海、村委會主任陳錫崇的帶領下,走以工促農、大力發展教育、提高科技含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經濟上了一個台階。2000年8月,在全縣率先實現了小康;2001年8月,村黨支部被評為浙江省先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外黃垟村重視文化陣地建設,投入2萬多元,充實圖書閱覽室,特別是增加農技科普讀物數量,有圖書4500多冊。在文化大樓內新增了卡拉OK室、棋牌室,成為黃垟鄉的“文化角”,為廣大農村民眾提供精神文化糧食。

五、改革開放大事記

1982年,全面實行家庭聯合承包責任制。
1983年,復稱黃垟鄉。
1983年,開始自籌資金,採取多種形式發展礦業經濟,到九十年代初期鉬礦成為該鄉支柱產業。
1989年,村村通電完成。
1996年,村村同衛生用水完成。
1996年4月,鄉中心學校教師宿舍樓竣工。
1996年,黃垟鄉鉬礦被評為浙江省最大工業企業和省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
1997年,鄉政府辦公大樓竣工。
1997年,黃垟鄉鉬礦被評為浙江省最大工業企業和省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
1998年起,礦業年產值達1億元,年創稅收2000多萬元。
1998年,村村通程控電話工程完成。
1998年,村村通簡易公路工程完成。
1998年5月,建成鄉政府會議中心。
1998年,黃垟鄉鉬礦被評為浙江省最大工業企業和省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
1999年9月,黃垟鄉國小學校竣工。
1999年12月,黃垟衛生院大樓竣工。
1999年,村村建成集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老人活動室等為一體的綜合大樓。
1999年,開通有線電視。
1999年,成立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採取“公司+集體+農戶”的形式,開發蜂山花卉基地50餘畝,甜百合、高山番茄等基地300畝,開發銀杏基地1250畝,迎慶桃、胡柚等基地300畝。各種花卉蔬菜銷往上海、杭州、北京、溫州等地,效益可觀,全面帶動了效益農業發展。
1999年,黃垟鄉鉬礦被評為浙江省最大工業企業和省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
1999年,黃垟鄉鉬礦被評為省稀有稀土金屬礦採選經營規範和效益第一位。
1999年,鄉黨委被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9年,鄉黨委在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考核中取得第一。
2000年,順利通過市、縣小康驗收,全縣率先實現小康。
2000年12月,鄉文化大樓(山花工程)竣工。
2001年5月,黃垟革命紀念館落成。
2001年3月,東源到石平川水泥路修復完工。
2001年7月,東石公路路面拓寬硬化工程全線施工。
2001年3月,被評為麗水市第二批小康鄉。
2001年7月,鄉黨校被評為麗水市先進基層黨校。
2001年8月,外黃垟村黨支部被評為浙江省農村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1年4月,被評為麗水市二00一年工業強鎮。
2001年8月,外黃垟鄉行政服務中心。
2001年7月,對外開放鄉文化大樓閱覽室及文體活動室。
2001年10月,石平川農貿市場投入使用。
2002年,啟動石平川村段生態植被恢復工程。
2002年,建設峰山水電站,壯大村集體經濟。
2002年,實施底項村百畝農田復墾工程。
2002年6月,被評為浙江省基層黨校示範點。
2003年,東源至石平川公路硬化工程完工。
2003年,建成石平川村自來水工程。
2003年,黃垟鄉取得黨建工作創新優勝獎。
2003年,黃垟鄉取得鄉鎮全面考核點名。
2003年4月,凹背洋農田復墾50畝。
2004年,峰山電站建成發電。
2004年,實行礦山改制,成立三家股份制公司。
2004年,成立黃垟礦業管理站。
2005年1月,上馬建設石峰公路至吳坑公路硬化工程,完成主題工程。
2005年2月,投資400萬元建設外黃垟村綜合樓。
2005年3月,對孫硐坑5號採空區進行整治。
2005年3月,繼續推進礦區生態環境治理及尾礦庫整治、廢礦場管理。
2005年3月,投資130萬元對石平川村新農貿市場進行建設,完成投資15萬元垃圾處理場的建設。
2005年5月,完成礦區、石平川坳頭至橫坑口、橫坑避水洞口上游和底項村河道的疏浚。
2005年10月,完成底項門前垟、凹背垟農田復墾30畝。
2005年11月,完成金坑、金坑口、石坑嶺三村的有線電視工程。
2005年11月,完成金坑村辦公樓建設。
2005年12月,投資1600多萬元的棄渣治理工程開始施工。
2006年1月,成立黃垟礦區管理委員會。
2006年1月,投資70萬元完成底項村避水洞建設。
2006年2月,協助85號礦脈的拍賣及組合工作。
2006年7月,投資70萬元進行石平川大會堂及辦公樓裝修。
2006年7月,投資95萬元上馬建設金坑村康莊路。
2006年9月,召開中共黃垟鄉第十二次代表大會。
2006年11月,投資100多萬元進行A類地質災害隱患點電視塔山土石流、439·1高地滑坡及石平川滑坡的治理和搬遷工作。
2007年10月9日,根據市委組織部關於鄉鎮任期工作規範移交的要求,該鄉組織人員對鄉政府固定資產進行清理。
2007年10月,順利完成了1642本山林權證的抄寫工作。
2007年10月,開展全國第二此農業普查工作。
2007年11月,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黃洋鄉召開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
2007年11月,開展 “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為困難民眾捐款捐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