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書屋介紹
黃土書屋是現代通俗文學大師、著名小說家張恨水先生的故居。坐落在安徽省潛山縣嶺頭鄉黃嶺村,距離縣城15公里,現已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土書屋是張恨水青少年時代生活、讀書和寫作的地方。這裡周圍環境幽美秀麗,天柱群峰,雲霧繚繞;田園阡陌,縱橫交錯;溪流環繞,松竹掩映。
張家原有一幢四水歸堂式八間瓦屋,現僅剩下四間了。門前一口半畝方塘,岸柳碧綠,池水清幽。小院內的圍牆仍屬原貌,全是用鵝卵石砌成,牆上纏滿“爬牆虎”,青青的藤蔓顯示著頑強的生命力。當年張先生親手種下的牡丹、芍藥、核桃、棗、柚和那株老桂樹已不復存在,獨有幾棵棕櫚依然蒼勁挺拔。由於歷史變遷,來訪者只能靠想像去領略當年這農家小院之芳香與幽靜,回味張先生高雅的情趣了。
祖輩未給張恨水留下什麼遺產,唯一值得炫耀的是簡陋的藏書樓上三五箱書。在他12歲至23歲這段青春年華里,父亡母孀,弟妹眾多,家境貧寒。他牢記父輩“窮莫丟書”的古訓,刻苦攻讀。媽媽怕他累壞身子,不讓他夜讀,他便悄悄放下蚊帳,躲在帳內就著一盞豆油燈默誦。有好幾次不小心碰倒油燈,弄得床上沾滿油漬,他怕被媽媽發現這一秘密,於是偷偷地洗床單,媽媽曾懷疑這大小伙子“尿床”呢!
張恨水簡介
張恨水以“書呆子”聞名鄉里。他在這座老書房裡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寫下了《舊新娘》、《桃花劫》、《青衫淚》等稚嫩作品,雖未能發表,卻使他踏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他在晚年回憶道:“由於我在這裡自修自學,奠定了我畢生的職業”,“種下了終身潦倒的根苗”。張恨水成人後,母親給他包辦了一個媳婦,是源潭鋪徐家樓的徐文淑,張先生感到十分失望。洞房之夜不見他的蹤影,家人急得團團轉,終於在五六里外的天明山找到了他。他決定逃婚,毅然離開黃土嶺,從此過上飄泊流離的生活。他曾嘆曰:“十年湖海,問舊囊,除卻一肩風月……”
張先生眷戀著故鄉的山山水水。少年時代他常常到天柱山和皖河岸邊遊玩。他以“我亦潛山人”、“天柱山下人”、“天柱峰舊客”等具有“鄉土風味”的名字自作雅號。在成名之作《啼笑因緣》序中他還特地落款“潛山張恨水”。他的不少創作素材取材於故鄉黃土地上的人和事,如他以故鄉潛山、故居背後的天明寨以及天柱山神秘谷為題寫下了《潛山血》、《天明寨》、《秘密谷》。他晚年行動不便,經常把保存多年的一套黃梅戲《天仙配》唱片拿出來放,重溫鄉音,抒發鄉情,可見他對故鄉情深意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