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到唐堯
簡介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史記五帝本紀第一)
史書記載
“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五帝本紀第一)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史記五帝本紀第一)
《漢書·敘傳上》:“方今大漢灑埽羣穢,夷險芟荒,廓帝紘,恢皇綱,基隆於羲農 ,規廣於黃唐 。”
據史推測
在當時的生活環境下,人們的生活自是處在原始的狀態之中,從《史記》(已經雅馴化了)可知上古之時的艱辛,原始社會的一切都建立在推任禪讓基礎之上,也許那只是太史公塑造的人類始祖的形象,這具有普遍的意義,所以有人懷疑他們的存在。但是,由《史記》知,當時民歸於純樸無華實,類似於後世道家的“小國寡民”希望,且黃帝被尊為道家一祖。黃老之術,注重的是無為之道,西漢初年就崇尚黃老之術以養民。所以“黃唐”始指上古的帝紀,後又指民風醇厚之世,再後則引申出了道家特有的意義——高古卓絕。陶淵明有詩:“黃唐莫逮,慨獨在余。”(《時運》)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高古》中有:黃唐在獨,落落玄宗。這就直接指向了道家的旨歸了。
南宋官吏
黃唐 ,字雍甫,閩縣人。為考功郎。韓侂胄為其父請謚,唐不肯複議,遂辭官。 萬曆《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