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漢

黃君漢,唐開國功臣,夔州都督、虢國公黃君漢。

基本信息

黃君漢
唐開國功臣 夔州都督、虢國公黃君漢
史書關於黃君漢公的記載不多,僅在敘述唐初的幾大戰役和其他人的傳里提到:
1、《舊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滅王世充、竇建德的洛陽、虎牢關戰役,黃君漢以唐軍的八大總管之一即懷州總管參戰:(武德三年七月)又遣黃君漢夜從孝水河中下舟師襲回洛城,克之;黃河以南,莫不回響,城堡相次來降。
在李世民領導的這個重兵集團里,黃君漢率領的懷州軍,相當於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圍攻杜聿明集團的一個解放軍縱隊級別。
2、《舊唐書》卷六十李孝恭傳,滅江東輔公祏的戰役:輔公祏據江東反,發兵寇壽陽,命孝恭為行軍元帥以撃之;(武德)七年孝恭自荊州趣九江,時李靖、李績、黃君漢、張鎮州、盧祖尚並受孝恭節度。
這一戰役,唐軍七總管(包括李孝恭)率幾路大軍圍攻輔公祏軍,取得輝煌勝利。此時黃君漢又是作為懷州總管參戰。李績就是大家熟悉的徐茂公,不是隋唐演義的道士,而是與李靖、黃君漢平級的戰將;原名徐世績,唐賜姓李,避李世民諱,改名李績。
3、《舊唐書》卷六十七李靖傳:輔公祏于丹陽反,詔孝恭為元帥,靖為副以討之,李績、任環、張鎮州、黃君漢等七總管並受節度。靖乃率黃君漢等先擊惠亮,苦戰,破之,殺傷及溺死者萬餘人,惠亮奔走。
4、《新唐書》卷七十八李孝恭傳:輔公祏反,寇壽陽,詔孝恭為行軍元帥討之,引兵趣九江,李靖、李績、黃君漢、張鎮州、盧祖尚皆稟節度。
5、《新唐書》卷八十七蕭銑傳:(武德四年)趙郡王孝恭趣九江,嶺南大使李靖下宣城,懐州總管黃君漢出譙,齊州總管李世績繇淮泗,討之。
此戰為滅蕭銑的梁國。
6、《新唐書》卷九十三李靖傳:靖率黃君漢等水陸皆進,苦戰殺傷萬餘人,惠亮等亡去。
7、《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八,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黃君漢擊王玄應西濟州之戰。這一戰役,是滅王世充、竇建德戰役的前哨戰,大大消弱王世充的實力。資治通鑑該卷記載:
(1)(武德三年夏四月)庚申,懷州總管黃君漢擊王世充太子玄應於西濟州,大破之。
(2)(武德三年七月)懷州總管黃君漢,自河陰攻回洛城,大軍屯於北邙,連營以逼之。世充洧州長史繁水張公謹與刺史崔樞以州城來降,世充蓋以扶溝鄢陵置洧州。
(3)(武德三年八月)甲辰,黃君漢遣校尉張夜義,以舟師襲回洛城,克之。
8、《資治通鑑》巻一百九十:(武德六年八月)乙丑,詔襄州道行台僕射趙郡王孝恭,以舟師趣江州,嶺南道大使李靖以交廣泉桂之眾趣宣州(宣州 宣城郡),懷州總管黃君漢出譙亳,齊州總管李世績出淮泗,以討輔公祏。
9、黃君漢歸唐:
(1)《舊唐書》卷七十七崔義玄傳:崔義玄,貝州武城人也,大業末,往依李密,初不見用義玄,見羣鼠渡洛,又矟刃有花文,謂所親曰:“此王敦敗亡之兆也。”時黃君漢守據柏崖,義玄往說之。
(2)《新唐書》卷一百九崔義玄傳:崔義玄,貝州武城人,隋大業亂,往見李密,密不用;河內賊黃君漢為密守栢崖,義玄見群鼠度河,矟刃有華文,曰:“此王敦亡兆也。”因說君漢以城歸,乃拜君漢懷州刺史、行軍總管,以義玄為司馬。
(3)《通鑑總類》卷十四下(宋沈樞撰):唐武徳二年黃君漢鎮柏崖遂於北岸東置大基縣。柏崖城在縣西三里臨黃河侯景所築唐高祖武徳二年滑州人黃君漢以城歸乃屬懷州。
注:《新唐書>志第二十八地理二:滑州靈昌郡,望。本東郡,天寶元年更名。
10、黃君漢救瓦崗首領翟讓。隋末瓦崗軍首領開始是翟讓,而不是隋唐演義的程咬金(即唐書的程知節)。
(1)《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韋城翟讓為東都法曹,坐事當斬,獄吏黃君漢竒其驍勇,夜中潛謂讓曰:“翟法司天時人事抑亦可知,豈能守死獄中乎?”讓驚喜曰:“讓圈牢之豕,死生唯黃曹主所命。”君漢即破械出之,讓再拜曰:“讓蒙再生之恩,則幸矣!奈黃曹主何?”因泣下,君漢怒曰:“本以公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顧其死以奉脫。奈何反效兒女子,涕泣相謝乎。君但努力自免,勿憂吾也。”讓遂亡命於瓦崗,為群盜(瓦崗在東郡界)。
(2)《通鑑紀事本末》巻二十七上:韋城翟讓為東都法曹,坐事當斬,獄吏黃君漢奇其驍勇,夜中潛謂讓曰:“翟法司天時人事抑亦可知,豈能守死獄中乎?”讓驚喜,叩頭曰:“讓圏牢之豕,死生唯黃曹主所命。”君漢即破械出之,讓再拜曰:“讓蒙再生之恩,則幸矣,奈黃曹主何?”因泣下,君漢怒曰:“本以公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顧其死以奉脫,奈何反效兒女子,涕泣相謝乎。君但努力自免,勿憂吾也。”讓遂亡命於瓦岡,為群盜。
從以上史實可以看出,黃君漢公可以說是唐初的一位傳奇式的風雲人物:先救瓦崗首領翟讓,後投奔瓦崗,李密時期鎮守重鎮柏崖,武德二年獻城歸唐,拜懷州刺史、行軍總管,三年以懷州總管率本軍參加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的戰役,四年參加李孝恭統領的水陸十二總管滅蕭銑梁國的戰役,七年參加滅江東輔公祏的戰役。象黃君漢公這樣一位風雲人物,新、舊唐書竟然沒有為他立傳,實在可惜。在武德年間,程知節(咬金)之流遠遠不如黃君漢公。據一些研究唐史的專家文章介紹,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後,提拔的都是玄武門之變的死黨,而打擊武德功臣。黃君漢公在滅王世充、竇建德之後,一直跟隨李孝恭在南方征戰。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黃君漢公在外任夔州都督,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皇帝後,連為其宗親的李孝恭都要打擊,黃君漢公又怎能避免?李世民可能還留有黃君漢公參加滅王世充、竇建德戰役的情份,沒有撤黃君漢公的職。這可以解釋新、舊唐書沒有為黃君漢公立傳的原因。估計許多武德功臣的資料已被李世民毀掉。
歷史往往會開一些玩笑。如果沒有黃君漢公救翟讓,就沒有瓦崗聚義,拖住隋軍的很大一部分軍力,李淵起事就會很快被隋皇朝撲滅,就沒有後來聞名於世的大唐皇朝。黃君漢被遺忘,與其說是被歷史遺忘,不如說是被李世民遺忘。
黃君漢公由於戰功卓著,被封為上柱國、河內總管,封汾陰公(李密封,以下是唐封);上柱國、使持節、總管懷州諸軍事、懷州剌史,封東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使持節、總管懷、陟、恭、西濟四州諸軍事、懷州剌史,封虢國公,食邑三千戶;使持節、都督潞、澤、蓋、韓、遼五州諸軍事、潞州刺史;夔州都督。“七十二戰於戈,廿八將鹹膺星象”,這一句可以說是黃君漢公戎馬一生的最好寫照。可惜君漢公英年早逝,於貞觀六年死於夔州都督任上,春秋五十有二。
黃君漢公家世:
1、六世祖琚,東郡太守,自江夏遷徙東郡胙城(雍正五年(1727年),廢胙城入延津,即今河南新鄉市延津縣)。
2、曾祖顥,魏散騎侍郎、平昌郡太守。
3、祖崇,太中大夫。
4、父剎(羅剎),敕授鄉豪大都督、行軍總管。(行軍總管見於《金石錄》君漢公在武德八年十月為其父立的“周黃羅剎碑”,唐秦王府學士虞世南撰)
5、君漢公(581-632),夔州都督、封虢國公,食邑三千戶。(虢,guó)
以上黃君漢公家世見於許敬宗編《文館詞林》四百五十九,唐東宮左庶子李百藥撰的“夔州都督黃君漢碑銘(並序)”。《文館詞林》流傳不廣,宋朝時已散佚殆盡,現今本是唐朝時流傳到日本的版本,於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回歸中國。東傳日本的《文館詞林》1000卷,現存十八卷(商務印書館據佚存叢書、古逸叢書兩書依卷第先後影印)。
李百藥真是一個才子,據查他撰寫過許多唐初的許多名人的碑銘墓誌。他寫的“夔州都督黃君漢碑銘”文情並茂,感人肺腑,讀之有如親臨君漢公征戰場景。
詩曰:赫赫家聲自漢唐。漢有霸公、香公,唐有君漢公。江夏黃唐初豈能無人,只是被故意遺忘。君漢公若不早逝,登宰執位列三公不是沒可能,《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就不會缺少黃氏世系。
附:夔州都督黃君漢碑銘(並序)
蓋間龍騰鳳舉,聖人德合上天;附翼攀鱗,名臣道符興運。然濟人活國,非止獨見之明;保大定功,必藉群才之力。大唐乘乾御歷,奄宅區夏,圖錄草昧之辰,旌旗卷舒之際,風雲所感,文武兼資,得孫吳之秘榮,為韓彭之稱首,其唯都督虢國公者焉。公諱君漢,字景雲,東郡胙城人也。皋陶伯益,邁種之德無窮;太尉司徒,重光之慶彌遠。自晉宅淮海,代仕丹楊。六葉祖琚,與王玄謨同趣滑台,仍為東郡太守,故自江夏徙焉。長江上膺井絡,總百穀而會萬川;靈河氣積鹹池,孕驪珠而開龍匣。故能舍英發秀,載挺異人,舄奕三古,昭章百代。曾祖顥,魏散騎侍郎、平昌郡太守。金珥之華,實符令望;銀章之重,式允具瞻。祖崇,太中大夫。器守深邃,風調高簡,中庸履道,上庠待問。父剎,卷懷丘壑,養志琴書。屬天將棄齊,政荒人散,蛇豕薦食,彭徐危殆。君投袂發憤,情深批患,乃召募鄉人,表請式遏,敕授鄉豪大都督。及本朝傾覆,仍從偃仰。既而尉回稱兵,保全州國,仍總督士馬,出赴汴州。
公義承庭訓,慶藉緒餘,持名教以立身,錯黼藻而成性。年甫弱冠,耿介不群,指黃合以載懷,望青雲而孤竦。豹略龍韜之旨,因心以悟;背山面水之術,盡地成圖。蹈義之方,屬熊掌而不厭;趨角之力,顧龍文而以輕。匕手截交,忘歸飲羽,斃江神而憤壯氣,貫月魄而運冥功。隋煬帝驅役中夏,遠征遼浿,鄉閭首望,鹹遣募人。公義不獲已,ʟ俛從事,雖師徒覆敗,猶以先登獲賞,授立信尉。本州島敕置軍府,選補越騎校尉,仍為本府司馬。既而大業數窮,朝危國蹙,公深嘆橫流,方期義舉,招輯忠勇,且觀時變。李密據茲勝地,振彼洪飆,力拔嵩華,志傾龜鼎。公言思禍始,擁眾策名,授上柱國、河內總管,封汾陰公,仍據守柏崖,委以併吞河朔。然同軌之謀,已留東井;翦商之眾,且定西秦。公察變知來,雖懷先覺;盛思戀舊,未忍推亡。
及魏公喪律,方效誠款,竇融之河右言歸,劉琮之荊州內向,弗之尚焉。詔除上柱國、使持節、總管懷州諸軍事、懷州剌史,封東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竇建德鴟張河朔,王充狼戾伊潼,絕地為妖,滔天肆虐。柏崖山河表里,密邇寇讎,跨太行之險,撫崇邙之背。是以不移舊政,用逼凶醜,賊徒嫁禍,指期吞噬。始則甘言厚幣,以怪亂神;終乃窮兵黷武,若卵投石。以同心同德之眾,藉百戰百勝之威,偽將每擒,連城必下。雲飛銅爵,電照金墉,辨亡國必敗之徵,奪凶魁將死之魄。以功拜使持節總管懷、陟、恭、西濟四州諸軍事懷州剌史,封虢國公,食邑三千戶。公自獻款聖朝,未蒙利見,必馳象魏,表請來庭。太上皇以氛祲未靖,方資經略,間不容髮,用惜分陰。乃降璽書,未允情願,仍謂群臣曰:“虢公誠績昭著,朕思見其人,宜遣畫工,圖厥容象。”昔鄧禹雲台,霍光麟閣,身歿之後,方飾丹青,豈比皇德念功,意存容質。遂以生年,用章儀范,眇尋前載,罕見其倫,足以高邁前修,傳芳來葉。皇上親馭一戎,將傾九地,敕公總斯驍銳,扈從神麾。於是靖洛斗而受圖書,暨河朔而弘聲教。飲至廟庭,大弘勛典,賞延於嗣,禮秩斯隆。既而東魯妖氛,塵飛崇岱,北趙餘孽,氣積旄頭,陪從戎旃,言誅後服。爪牙之用,情寄斯重,首虜之多,功無與貳。江湖潛沸,楊越作梗,別總師律,以振皇威,盡巢亢致前茅之功,自淮肥成破竹之效。軍還,除使持節、都督潞、澤、蓋、韓、遼五州諸軍事、潞州刺史。唐晉之郊,用禮舊俗;韓趙之際,戰國餘風。喪亂之後,人凋俗弊,冠冕同裂,文章鹹盪。公以□□□厥心靈,以墳典開其耳目。奉聖皇之訓,比屋可封;感邦後之明,有教無類。及黠虜內侵,邊烽夜警,鼎飛則神器無守,網漏而群凶競逐。人靈之貴,涉血履腸;地載之厚,爪分臠切。大君有作,寧濟區夏,七十二戰於戈,廿八將鹹膺星象。公望仁義而歸往,隨謳歌以欣戴,運此謀猷,奮斯靈武,義兼追楚之騎,實與戡黎之功。或任切中權,或寄深麾下,或侍言樽俎,或式清宮禁。雖玄女秘術,必翦鯨鯢;赤伏神符,自奔犀象。而皇情乃眷,榮府書勛,懋德懋功,可久可大,軼丘山而慶賞,盡帶礪於無窮。乃出總兵機,外撫方鎮,既弘車服之錫,還資侯伯之重,行太平之化,撫思又之甿,鳥獸於是歸仁,蠻夷以之革面。荒徼之外,種落實繁,不識君臣,莫知正朔。公申以文德,示以堯心,泛海梯山,夜郎內款;觀風侯海,朝飛重譯。方前驅輦道,受記明庭,參駕鑾輿,告成日觀,而彼蒼寡惠,與善愆期,沉痼彌留,晦時愈積。眷言神道,禍福之塗終昧;並走群望,甿史之誠無感。粵以貞觀六年薨於州館,春秋五十有二。城府闐寂,風雲悽慘,營柳翳以銷亡,棠陰颯而榣落。哀纏野祭,痛結甿謠,庶遺愛之長存,恨百身之不贖。輴㚽夙啟,靈舟歸帆,攀帷噎水,號慕盈塗,非關巫峽之猿,豈止犮江之獸。
粵以七年十一月,還葬於本邑之舊塋。皇情軫悼,賵贈加等,太常考行,謚曰某公。嗣子騎都尉河壽,第二子騎都尉河上,並氣調標舉,器乾夙成。立德之方,終期永錫;揚名之美,允屬孝思。至性通神,葉歸鄉之夢;大龜襲吉,奉安宅之圖。故吏某官姓名等,痛徽猷之永遠,懼陵谷之遷貿,乃傳芳金石,式昭不朽。乃為銘曰:
周氏彭濮,漢室吳英。並雲列土,各控強兵。竟隨同德,並擅高名。於惟上將,實總連城。弘宣義烈,翼贊休明。家積祉祉,門多卿相。始自江乾,聿來河上。昌平溫雅,大夫貞亮。曰父之蠱,惟人之望。奕載其德,我承靈貺。眈眈英盻,赳赳雄姿。唐生問相,太卜開龜。永懷廟食,獨照軍諮。竇銘北虜,羿徼東夷。遺蹟是慕,餘風可追。國步屯圯,時艱孔棘。絕地群飛,經天薄蝕。受圖膺運,乘乾立極。大濟生靈,載清區域。震風效響,時英肆力。將軍挺秀,承風扇威。縱鱗獨運,撫翼橫飛。常陪秘榮,必從戎衣。窮神觀化,察變知微。山河命賞,車服增暉。既戢兵權,用求人瘼。家肥物阜,推厚居薄。報德回龜,申冤鳴鶴。多見不忍,誰雲主諾。惟國之楨,惟人之鐸。循虛警節,移望虧輪。浮生怛化,閱水歸真。高明至此,景福誰親。泉宮永夕,松路非春。千年生氣,萬古芳塵。(唐許敬宗編《文館詞林》卷四百五十九,清陸心源編《唐文拾遺》卷十四,唐東宮左庶子李百藥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