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君度(1937-1995)為廣西僮族人,是新中國培養的一代藝術家。
人物經歷
1955慶祝解放需要一組雕塑作品,當時能寫會畫的人有,卻找不到搞雕塑的人,而黃君度正值高中讀書,他無師自通的做了一組雕塑--"豐收在望"參加自治區成立展覽而轟動了全國。
當時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雕塑可謂冷門中的冷門。因此他就成為一大新聞,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為他拍攝專訪。當時對中國政治文化影響最大的蘇聯老大哥也十分吃驚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僮鄉冒了出一個雕塑青年,(當時他18歲)為此蘇聯各地新聞爭相報到。廣州美術學院雕塑係為他敝開大門。
人們只知道他的前途似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心中的苦。他父親解放前為武鳴縣縣參議員,正當解放沒有法制觀念的農民就隨便將解放前從政人員隨便搶殺,黃君度的父親死後,他們的家只能家破人亡。他在南寧叔叔家中長大,雖然後來取得無尚光榮,但家的痛像一把刀深深扎在他心底,他非常珍惜突然降臨在他身上的機遇。也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來自西方的雕塑對一個從未接觸過外來文化的農村孩子來說是那么陌生而神奇。他在校時以驚人的刻苦,極大的創造熱情贏得全校師生折欽佩。在北海漁村的採風實習時,他以極短的時間(10多分鐘)就塑造一個漁民形象而轟動一時,他練就了極簡捷的方式表現人物內心的神韻的雕塑手法。當時,大陸藝壇受50年代蘇聯創作模式的影響,常常是模型式的圖解法作某種政治觀念的解釋。黃君度的畢業創作"南海漁歌"卻能捕捉生活中的新鮮氣息。以裝飾美麗的手法表達他心中的愉悅。這位平素不露鋒芒的青年,當時就以獨立不倚的思想和風華橫溢的技巧引人矚目。畢業後他在柳州做6米高的劉三姐大型雕塑,柳州人民對他做的劉三姐當作歌仙燒香膜拜。在桂林做的12米高的毛澤東塑像被認為全國眾多主席像中最有領袖風采的。
可惜他做的許多優秀的雕塑作品都碰到被毀的命運。使他感到藝術在政治面前無能為力。後來他轉向陶瓷設計。因他的轉向,使桂林美陶作品一時風靡全國,作品送往世界各地展出,受到極高的評價。
有一次作品在日本展出,一個日本收藏家看見黃君度做的"羊提壺"後十分驚訝,他認為把中國古鼎造型演變成現代器皿的人,一定非同凡響,於是他為了造訪黃君度尋遍中國大江南北。終於在桂林找到。當他看見黃君度在一個非常簡陋的工作室工作時,他十分感動的說:"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這個羊提壺後來被郵電部選作紀念郵票)
黃君度又被選為中國美協理事。
在他長期的藝術生涯中,他發現佛教中的人物更能表現人的本質。他後期的作品重心轉到佛教藝術上,也使他的藝術生涯達到創作的頂峰。他選羅漢造型,羅漢其實是沒成佛的人,他必然有許多人的感情。黃君度極力表現每個羅漢的不同個性,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現羅漢深刻的思想感情。他在18羅漢身上留下的好象一首首振憾人心的樂曲。有刻意追求,似在長歌當哭。有隨意撫摸,輕輕一拔,在他手中的泥好像被注入生命,有些泥明顯沒有被碰過,但仍隨主體脈膊在顫抖。有的羅漢眉須掩蓋的眼睛好像一口井,通向無限深遠的地心,那源源不斷地冒涌著的是人類的痛苦,佛教所謂的苦海無邊。黃君度塑造的羅漢實質是表現生命的沉重和無奈。黃君度真不愧為大師,他把痛苦做這么美,真是奇人,可以說也是黃君度的特有身世和潛在內心的對人和世界的千言萬語所致。
有專家評論:中國所有的寺廟中的羅漢沒有一個超過黃君度做的。他的作品好像不是用泥做的,而是用血肉和心做的,18羅漢可以說是曠世奇作,它應該屬於全人類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