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務中學

黃務中學

黃務中學原名為黃務鎮中學,成立於1994年8月,是由原來黃務鎮黃務聯中、南車門聯中、諸嘉村聯中三校合併而成。當時正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根據國家教委有關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規定,我市實行五、四學制,國中學段由三年制改為四年制,原先的三處村辦聯中,校舍面積容量無法容納改制後的學生數量,教學設備設施更不能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為此,鎮黨委、政府決定三校合而為一,集全鎮之財力興建一處中心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全工程預算需資金五百餘萬元,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一方面盡力壓縮政府開支,增加教育經費,一方面舉債借款,以確保建校資金之必需,上級政府和主管部門予以極大支持,其中芝罘區政府撥款二十五萬元,區教委撥款五

學校圖片

萬元;全鎮人民心繫希望工程,踴躍捐資助教,群體捐款總計八十三萬餘元,旅居海外的華僑也於異國他鄉寄來己所節餘,捐助千元者有之,萬元者也有之,多者可達十萬;集體企業也是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在全鎮人民的熱切企盼下,學校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份破土動工至一九九四年七月竣工,同年九月,初一至初四四屆學生同時入校,正式開學,九月四日舉行隆重的落成典禮,參加落成典禮的有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區教委領導,郊區各鎮領導,為建校做出貢獻的佳賓,鎮中學全體師生約一千六百多人。

該校坐落在煙青公路西側,黃務鎮政府所在地的馬山之麓,校舍為樓體結構,建築面積達四千五百平方米,造價五百餘萬元,整座建築設計別致,姿態迥異,地勢錯落跌宕,環境幽雅清靜,氣勢豁達壯觀。

2001年7月,原煙臺市第十五中學撤銷,與黃務中學合併,政府又撥款一百一十萬元,將教學樓整體增蓋一層,擴大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八月底勝利竣工,九月一日學生按時開學,學生在校人數最多時達2376人,37個教學班,教師135人。

2003年1月,由於黃務鎮改制為街道辦事處,學校名稱也由原來的黃務鎮中學更名為黃務中學。

建校後,學校不斷更新教學設備,完善教學設施,相繼建成了8000平方米*坪,400米跑道,容納15000人看台的標準足球場,硬化了學校的甬路和籃球場,植樹栽花種*,綠化、美化、淨化了校園,購置音、體、美教學器材,建起了高檔次的微機室、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音樂教室。

師資力量

學校現在有教職工128人,專任教師106人,其中語文19人,數學18人,英語19人,物理7人,化學8人,政治7人,歷史6人,地理3人,體育6人,音樂2人,美術2人,勞技2人,信息技術2人,專任教師中,青年教師占71%,中老年教師占29%,專任教師學歷全部達到了大專,85%取得本科學歷,到2005年中青年專任教師學歷能全部達到本科,取得初、中級職稱的專任教師已有80%以上,高級教師占15%。

教學理念

黃務鎮中學建校之初,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時刻銘記家鄉父老鄉親的期望,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提出了爭創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學設施,一流的教學質量的口號,真抓實幹,辛勤耕耘,無私奉獻,使我校該鎮教育面貌煥然一新。

黃務中學黃務中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學校領導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組織全體教師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大學習、大討論,使大家明確了素質教育是思想品德、文化科學、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等各方面素質的有機結合,其根本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具有社會主義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材。作為一所鄉鎮國中,既要滿足廣大家長學生的心愿,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尖子生、優秀生,又要立足社會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為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基礎。

學校制定了“面向全體學生,辦規範加特色學校,著眼全面發展,育合格加特長人才”的總體目標,根據農村學校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與日俱進,務實創新,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模式,改變那種“智育是實的,德育是虛的,體育是弱的,美育和勞技教育是空的”的不正常現象,一是變虛為實,加強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強化各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開展豐富多彩、思想性強的團隊活動,並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進行家訪等各種方式,拓寬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內容。二是變弱為強,對薄弱學科實行重點突破,農村學校音、體、美學科師資缺、設施差,即使重點學科象英語的口語、聽力訓練,語文的聽說能力訓練都是薄弱環節,為改變這一狀況,學校加強了領導,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備,強化音、體、美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三是變“空”為“滿”,按照九年義務教育大綱精神開足、開齊副科課程,開足、開齊理化生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支持兩操一課制度,每年定期開展各項音、體、美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加強勞動觀念教育,學校的花壇、草坪、樹木都分班負責,學生自覺地為花草樹木澆水、鬆土、除草,自覺地為綠化、美化、淨化校園做貢獻,並從中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審美情趣。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四化”:

一是教學行為規範化,實行“備課、課堂授課、作業設定、課外輔導、考試測驗”五個最佳化。

二是教學管理科學化,做到“兩落實”:組織落實、制度落實,“四跟上”教師素質跟得上,管理機制跟得上,教學改革跟得上,學法指導跟得上。

三是教學設備現代化,學校多方籌集資金,建起了“五室”:微機室、語音室、實驗室、多媒本教室、音樂教室,高標準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促進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力求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時代要求同步,與國際教育接軌,與素質教育目標吻合。

四是質量評價多元化,摒棄了過去那種單純以分數比優劣,以升學比高低的做法,以多元智慧型理論為指導,樹立一個多元化和情境化的評價觀,不以一個尺子衡量,不以一個標準評價,而是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多種方式,設立各種獎項對師生的教與學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全過程、全方位評價,對表現突出的、成績優秀的、進步幅度大的進行表揚和獎勵,讓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每一個班級都善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善於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在各個方面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爭優冒尖當先進,去體驗創造的喜悅和成功的歡樂。

獲得榮譽

在歷年的升學考試中,我校考上重點中專和師範學校的人數、質量都名列全區之首,九十年代後期至今,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就業形勢的變化,農村學生家長的觀點也隨之轉變,不再以考上中專、帶出戶口為滿足,而是要考高中,念大學,我校近幾年高中升學率逐年提高,能超額完成區教委下達的指標。史、地、生結業考試和理、化、生實驗技能考試成績優異。2000年全市舉行的初四十科聯賽,本校參加決賽的五人全部獲獎,其中四人獲一等獎,一人獲二等獎,數學單科我區進入全市前50名的七人中,我校占了四人,且都並列區第二名。2001年在初三三科聯賽中,我校成績優異,榮獲區教研室頒發的優勝學校獎。從95年起,在歷年的數、理、化、生物、英語競賽中,我校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獲得省級、國家級一、二、三等獎的學生達二百多人次,另有十多名學生分別在區舉行的人防知識競賽、安全知識競賽、計算機競賽、藝術節軟筆書法和素描比賽中獲獎,有一名學生在市環保杯作文演講比賽中獲獎,更有多名學生在全國各項作文競賽中獲獎,2001年在慶祝建黨八十周年“黨旗頌”首屆合唱藝術節上獲優秀獎。2003年在第二屆“夏進杯”中國小藝術節文藝匯演中獲“器樂合奏”三等獎。

學校體育更是成績喜人,95年5月、10月區春、秋季田徑運動會上均獲郊區組團體總分第二名,以後幾年也分獲一、二名,2000年5月、10月,2001年4月連續三次獲區田徑運動會郊區組團體總分第一名,2001年在全區首屆體育節上,我校代表隊是處處開花,項項得獎:取得桌球女子團體第四名,籃球女子第一名,足球團體第四名,田徑團體第六名,廣播操第七名,團體總分第七名。2002年11月秋季田徑運動會獲全區國中組團體總分第四名,同年11月獲足球第二名,12月桌球男子第六名,女子第二名,籃球男子第二名,女子第一名,2003年3月跳繩、踢毽均獲區團體總分第一名,2003年10月區秋運會獲全區國中組團體總分第三名。

幾年來,全校共有二百多名學生被評為省、市、區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或百名好少年,十多個班級被評為區先進班集體;教師中有四十多人次獲市、省、全國數、理、化、生物競賽、英語能力競賽,作文競賽優秀輔導員獎或園丁獎。

學校歷年被評為鎮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鎮文明單位、黨支部被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95年被芝罘區政府授予“創建全國田徑之鄉先進集體”

99年3月被區教委授予“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先進單位”

99年5月被中共芝罘區委、區政府授予“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99年12月共青團煙臺市委授予團支部為“先進基層團支部”稱號

2000年6月學校黨支部被中共芝罘區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00年至2002年連續三年被評為芝罘區文明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