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

黃仲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
黃仲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仲生,男,1937年7月出生於印尼雅加達,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漢族。中共黨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保環保研究所研究員。1940年回國,196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害蟲。1971年2月調到北京市農科所,從事植病研究。曾任病害室副主任,室主任和課題組長,併兼任北京植病學會常務理事,主要貢獻:從事科學研究工作38年,曾參加和主持過國家、部、市攻關項目和課題20餘個。其中,對“棉花黃、枯萎病”、“菜豆死秧”、“黃瓜枯萎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和霜霉病”、“無公害菜果行”、“西瓜枯萎病”、“番茄灰霉病、葉霉病”等有精深的研究。研製出“防霉靈粉塵劑”可防治霜霉病;“滅霉靈粉塵劑”可防治灰霉病,不效果好,而且省工、省水,又研製出50%來濕性粉劑,防治灰霉病防效超過進口速克靈農藥。1977年被北京市政府評為市科技先進工作者;1990年被市政府評為市華僑先進工作者。還曾榮獲北京市敬老先進個人、北京市科技成果優秀推廣員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重要貢獻

六十年代,京郊棉花枯萎病發生普遍,為害嚴重,是一個難防治的病害。為了解決生產上出現的難題,1971年來到發病嚴重的平谷縣馬各莊大隊蹲點。實行實驗室、試驗場和農村基地三結合,將病株帶回所,在實驗室分離鑑定病原菌,發病規律和防治措施先在試驗場進行探討,有了苗頭再到農村基地試驗。即: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大大加速了科研進程。克服了許多困難,經過多年堅持和努力,既鑑定出病原菌,又摸清了發病規律和傳染途徑,還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技術。1975年在平谷縣馬各莊大隊750畝試驗地棉花,發病率從1972年50%以上壓低到3.5%,每畝產量由35斤上升到87斤。農民高興地說:‘難治的病害被征服,棉花產量上去了’。當年在全國農業科技交流大會上作了經驗介紹。1976~1977年,在平谷和通縣六千畝病地,進行防治示範,防治效果達到86.4%~99.5%,效果顯著。1977年出席北京科技大會,受到了獎勵。

個人榮耀

1980年在植物保護學報上,發表了“京郊棉花枯萎病及防治研究”學術論文。同時,參加全國協作組的棉花攻關項目,大課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經歷

1978年以後,研究蔬菜病害。20多年來,曾參加或主持的有國家攻關項目病蟲綜合防治和市重點項目無公害防治及一般課題,如黃瓜枯萎病生理小種鑑定、黃瓜霜霉病流行規律計算機模擬和生態防治研究等10多個。先後在近郊、平谷、順義、大興等地建立試驗示範點。共獲得科技成果16項(其中參加的有5項,主持的有9項)。其中國家進步一等獎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編著書10本,並在學報上和二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和文章250多篇。

在完成科研的同時,又積極搞開發,研製出新農藥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防治效果明顯,通過三證登記,已推廣到全國各地。

個人著作

退休後,撰寫了‘黃瓜病蟲害識別與防治’等三本書,40多萬字,2002年在農業出版社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