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黃仁字先生以“大歷史”(macro-history)史觀在國際史學界自成一家之言,成為廣受海內外矚目的史學家。在本書中,他描繪了個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月旦人物。一支筆出入古今,遊刃有餘。疑似沒有章法,卻又恍若寫生的繪卷,歷歷如在眼前……本套書是黃仁宇博士重新嘗試的書寫角度,他悠悠然出入於歷史的邊緣和側後,以充滿魅力的寫作方式為我們剖析人世間的種種因果關係,值得再三閱讀與深思。
全集十四卷,分別為第一卷《明代漕運》、第二卷《十六世紀明代中國的之財政與稅收》、第三卷《萬曆十五年》、第四卷《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第五卷《中國大歷史》、第六卷《從大歷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日記》、第七卷《放寬歷史的視界》、第八卷《地北天南敘古今》、第九卷《關係千萬重》、第十卷《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第十一卷《大歷史不會萎縮》、第十二卷《緬北之戰》、第十三卷《汴京殘夢》、第十四卷《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作者簡介
黃仁宇,英文名Ray Huang,曾用筆名“李尉昂”發表小說。191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考上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後因抗戰棄學;期間在長沙《抗戰日報》擔任記者與田漢和廖沫沙為同事。1938 年,黃仁宇考入成都中央軍校,1940年,任陸軍十四師排長和代理連長;1943年,擔任中國駐印度遠征軍新一軍上尉參謀,常為《大公報》報導戰事;1946年,通過考試被報送美國堪薩斯州雷溫烏茲要塞陸軍參謀大學進修,畢業後曾任國防部參謀;1952年,從日本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新聞系學習,後轉至歷史系。1954年,大學畢業。1957年,在密西根大學歷史系獲得碩士學位;1964年,在密西根大學歷史系獲得博士學位,成為南伊利諾大學助理教授。1967 年,經由余英時教授的推薦,進入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分校擔任副教授;1971年,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分校升任正教授;1972至1973年,至英國劍橋協助李約瑟蒐集整理研究有關《中國科學與文明》的材料。參與狄百瑞主持的明代學術研討會;也曾參加由著名歷史學者富路德所主持的《明代名人傳》的編寫工作。197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參與《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撰寫明朝部分;1981年,《萬曆十五年》英文版在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美國名作家厄卜代克在《紐約客》雜誌撰寫書評推薦。該書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1982和1983年歷史類好書兩次提名。1982年\1985年,《萬曆十五年》中文簡體版及中文繁體版分別由中華書局台灣食貨出版社出版,簡體版由廖沫沙題箋。從此黃仁宇在兩岸一舉成名,先後寫作和出版了《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關係千萬重》等著作。2000年1月8日,因心臟病於美國紐約去世,享年82歲。
目錄
第一卷 明代的漕運
編者說明
我的哥哥黃仁宇黃競存
前言
第一章 京杭大運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京杭大運河的地形概況
第三章 明代管理大運河的行政機構
第四章 漕糧運輸
一、漕糧制度的發展
二、軍運組織——漕軍
三、國家支出下的京師漕糧儲存撥付
第五章 宮廷供應品的漕運
第六章 徵稅、商業、旅行和勞役
一、徵稅
二、商業
三、旅行
四、勞役
第七章 結論
附錄
一、印版圖和草圖
二、《明實錄》中所記載的輸送到京師的漕糧
三、《大明會典》中所記載的幾省和南直隸幾府州的漕糧份額
四、幾個內河河港的稅收份額
文獻目錄注釋
一、極為有益的文獻索引
二、明王朝和政府機構組織的歷史綱要
三、經濟和社會背景
四、大運河及其地理情況資料
五、漕河的行政管理及相關制度
前言及正文中的人名、地名及其他專有名詞英漢對照表
譯後記
第二卷 《十六世紀明代中國的之財政與稅收》
第三卷 《萬曆十五年》
第四卷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第五卷 《中國大歷史》
第六卷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日記》
第七卷 《放寬歷史的視界》
第八卷 《地北天南敘古今》
第九卷 《關係千萬重》
第十卷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第十一卷 《大歷史不會萎縮》
第十二卷 《緬北之戰》
第十三卷 《汴京殘夢》
第十四卷 《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書摘
序
本書初刊於1988年,可是內中有幾篇文字已見於其他報刊,所以粗率地說,全書經歷至今已有十五年。
十五年前我初次倡說中國長期革命業已成功,有人批評我的立場偏激。即在十年前仍有人預言,鄧小平去世後中國又將沉淪於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的局面。這種種悲觀,緣於忽略歷史上長期的合理性。
我們所說中國的長期革命業已成功,並不是說所有問題都已解決,而是前後比較,已面臨歷史上一大突破。這種突破史無前例,在本國史里只有公元7世紀隋唐之出現,差可比擬。在西洋史里也只有英國在17、18世紀之交的打開局面,可以相互比較,因之兩方的過程,可以看得更為明顯。
其中最重要的癥結也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的登場。但是資本主義是一個被濫用的名詞。我們因其無可替代,雖引用而必強調在20世紀末年,其最顯著之特色不在階級鬥爭,也不是新教倫理,而是負債經營。
一個國家希望資金廣泛地流通,經理人員與所有權分離,技術上的支持因素如交通通訊全般活用,務必先在法制上創造一個可以在數目字上管理的局面。中國過去以文士管制億萬農民,用刑法作張本,於今引用商業習慣,以律師、會計師、工程師做前導,著重民法。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20世紀的革命,即顯示著整體社會重新構造過程中的艱辛。
這本書是我的歷史寫作之中提出引用參考資料較頻繁的一種。《明實錄》內《太宗實錄》年終統計一文又整個重寫,加入英國之參考資料多種。(其中明代數字的了解則初作於1970年的夏天,時在哈佛東亞研究所做研究工作,距今將近三十年矣。)《上海,Shanghai,シヤンハイ》系應在瀋陽及上海發行的《萬象》雙月刊所作,載該刊今年三月號及《聯合報》副刊3月7、8、9日。雖系小品文字,但是顯示著新舊體制之不能融洽,仍側面闡釋一段天翻地覆的改造無可避免。
作者的主旨仍是拋磚引玉。我深覺得中國歷史需要整個重寫(包括西洋史在內),我提供自己在摸索時的線索,希望高明人士將眼光更看寬看大,將歷史讀物更向前修訂。對一般讀者則著重不要忽略自己當前的立足點。
黃仁宇
1999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