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學
麻風病學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如果不治療可引起皮膚、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和永久性損害。麻風病的流行歷史悠久,分布廣泛,給流行區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要控制和消滅麻風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積極防治,控制傳染”的原則,執行“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的做法,積極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切斷傳染途徑,同時提高周圍自然人群的免疫力,對流行地區的兒童、患者家屬以及麻風菌素及結核菌素反應均為陰性的密切接觸者給予卡介苗接種,或給予有效的化學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麻風病是一種毀容的疾病,在世界範圍內曾是一種常見的病,甚至《聖經》里也曾提到過麻風病。患者多處發生潰瘍,並可導致殘疾。兒童最容易患這種病,感染這種病後要過2---7年才會發病。
附圖:由麻風病造成的足部的毀損。麻風病人經過治療能完全康復。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麻風病不能被治癒的原因主是沒錢或缺乏藥物。
漢森在1868年開始研究麻風病。這種病常常累及一個家庭中的多個成員,許多醫生懷疑它可能是遺傳性疾病。然而當漢森檢查了幾個病例的病史後注意到,一旦家庭分裂或家庭成員分居,其他成員就不會患病。所以,麻風病不可能是遺傳病。
麻風病村的設立是因為麻風病具傳染性。但經幾個月的治療,病人應能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生活。
根據巴斯德的研究成果,漢森尋找麻風病的致病菌。1873年,他發現了麻風桿菌,並確認是它導致了麻風病。儘管他不能證明兩者之間的直接聯繫,他還是說服了政府:因為麻風病是傳染性的,應該將麻風病人隔離起來。
直到發現了磺胺,才有了治癒麻風病的方法。麻風桿菌很難被殺死,需要箕服用幾種藥物。目前世界上仍然有1000萬---1500萬麻風病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
麻風病(Leorsy,Lepra)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黏膜和周圍神經,也可侵犯深部組織和器官。本病在世界範圍內流行甚廣,據估計全世界現有麻風病人約一千萬人左右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麻風(leprosy)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病變在皮膚和周圍神經。臨床表現為麻木性皮膚損害、神經粗大,嚴重者甚至肢端殘廢。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廣,我國則流行於廣東、廣西、四川、雲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區。建國後由於積極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發病率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