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類纖維是人類最早利用之紡織纖維,而苧麻則是以紡織為主要用途之農作物,我國苧麻產量約占世界90%以上,故有“中國草”之稱。
早在四千多年前,吾祖就利用苧麻通過手工紡紗織布。原始之麻紡由手搓開始,而旋椎就是將散麻纖維糾絞成麻線之工具。我國一些苧麻產區,至今仍有婦女在農隙間以旋椎搓麻。
落後嗎?
江西貴溪市龍虎山仙水岩崖墓群中出土之春秋戰國時期苧麻印花布,據中國紡織科學院測定,其經緯紗之細及織物密度之高,可與當今36公支苧麻漂白布媲美。
掉麻糹皮具也。截木長可六寸,頭徑三寸許,兩間斫細,樣如腰鼓。中作小竅,插一鉤簨,長可四寸,用系麻皮於下。以左手懸之,右手撥旋,麻既成緊,就纏椎之上;余麻挽於鉤內,復續之如前。所成經緯,可作粗布,亦可織履。農隙時老稚皆能作此。雖系瑣細之具,然於貧民不為無補,故繫於此。
詩云:鉤椎高挈作懸虛,麻緊成來布有糹盧。近喜鄉人更他用,卻旋毛縷造氍毹。
相關詞條
-
麻類纖維質量監督管理辦法
麻類纖維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於2005年7月1日實施。
麻類纖維質量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麻類纖維質量監督 -
麻類
麻類為小兒麻痹的簡稱,現多被用於口語,意思與“有病”一族相近,也可說為“一群花痴”之類的詞。
-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1958年創建於湖南沅江,2001年整體搬遷長沙,是中國從事麻類作物研究的國家級綜合性專業研究所和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依託單位。...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中國麻類作物栽培史
。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有紡織麻類纖維用的石制或陶製紡錘、紡輪等。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苧麻織物的實物,證明中國利用和種植麻類,至少...中國麻類作物栽培史 正文中國古代種植的麻類作物,主要是大麻和苧麻...
中國麻類作物栽培史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麻類織物
麻類服裝在結構上適宜作直線的分割線或輪廓線,因其懸垂性能不佳,應避免運用褶襉或做成張開的衣裙否則是給人以臃腫的印象。
知識 穿用 洗曬 收藏 -
麻類剝製機具
將成熟麻類作物的莖葉加工製成麻皮、原麻或粗纖維的機械和工具。也稱麻類初加工機具。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Tencel纖維
Tencel(天絲)纖維是英國Acocdis公司生產的LYOCELL纖維的商標名稱,在我國註冊中文名為天絲,該纖維以木漿為原料經溶劑紡絲方法生產的一種嶄...
基本構成 基本性能 基本套用 生產工藝 洗滌方法 -
建築工程纖維
建築工程用纖維是一種細而長的聚合物材料,其長徑比一般在100以上,並且具有一定的抗拉強度(也稱斷裂強度)、彈性模量(也稱初始模量)和極限伸長率(也稱斷裂...
分類 表格 發展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