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苧麻織
苧麻是中國的特產。用苧麻織布的歷史久遠。從浙江吳興錢山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苧麻織物殘片表明,中國早在公元前2700多年前就出現了苧麻織物。從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中出土的苧麻織物看,當時苧麻紗是用手工將麻纖維束劈成一定的細度,再把頭尾拈接起來直至所需長度。苧麻績成的紗含有一定的膠質,紗身平直光滑,用這種紗可織成中國夏布,但夏布的布幅狹,產量低。在機械化生產中,苧麻通過脫膠,被切成一定長度,再經過紡紗而製成苧麻紗。苧麻織的一般工藝過程如下頁圖示。苧麻紗一般採用軸經整經方式。股線色織物因絞紗上漿後經紗可順利退繞,故採用分條整經方式。 用苧麻紗可製成純紡漂白織物、印花織物、小提花織物、色織織物、混紡織物、餐巾和裝飾織物等。在苧麻紗中混入可溶性維綸長絲製成織物,再經特種整理使維綸長絲溶解,可獲得輕薄織物。在加工苧麻細號紗時使用單紗上漿方式。
亞麻織
利用亞麻纖維織布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古代埃及木乃伊就是用亞麻織物包紮的。亞麻織物的一般生產流程類似於棉織中絞紗染色的織物生產過程,但採用分批整經方式。在生產厚帆布時,則要用空心紆子和重型織機,織水龍帶時使用積極導梭的織帶機。亞麻織物的產品有茶巾、檯布、刺繡用底布、亞麻帆布和包裝織物等。由於亞麻織物容易起皺,純紡產品不宜作服裝面料使用。因此,服用織物是用滌綸與亞麻的混紡紗來織制的。
黃麻織
用大麻和黃麻等短纖維麻製成的紗線織布的工藝過程統稱黃麻織。用大麻纖維織布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中國河北省藁城台西村商代遺址出土的大麻布殘片距今已有3400~3500年。南亞次大陸盛產黃麻,黃麻紡織業比較發達。黃麻織物主要是平紋和雙經平紋織物。平紋織物用於包裝,雙經平紋織物可制麻袋。此外,3頁斜紋織物的布身比較緊密,適於盛放顆粒較小的蔗糖等物資。織制黃麻織物的工藝過程如下圖。在黃麻織物和麻袋的生產過程中,絡紗機需採用鋼質耐磨槽筒,做成的筒子常比棉織的筒子大。黃麻紗一般不上漿,上漿時則使用整漿聯合機。在片梭織機和劍桿織機等無梭織機上織造時,直接用筒子供緯。麻織機有狹幅和闊幅兩種。狹幅麻織機用於織制麻袋。闊幅織機用來加工麻織物。織坯經檢驗和軋光後成包;袋坯還要經過加工才能成袋。袋坯受高溫高壓的烘筒熨燙軋光後,按一定規格摺疊和裁切,稱為折切。將裁切好的袋坯用三股麻線按設計要求在袋坯兩側縫繞,初步構成袋狀物,稱為縫邊。經縫邊後的袋狀物袋口仍是毛邊,為了防止脫散須將袋口處的織物卷折3層,在縫口機上用雙股麻線縫口。縫口後的麻袋經印字、成包即可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