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
麥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東南部的黃南州澤庫縣境內,地處麥秀林場經營範圍內。公園距省會城市西寧市220千米,距黃南州府所在地隆務鎮32千米,距澤庫縣城80千米。地域範圍東起扎翁卡,西至達什那,北到麥秀河與隆務河交匯處,南達曲庫河匯水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1° 46' ~102°04',北緯35° 8' ~ 35° 21'。公園東西長約28千米,南北寬約24千米,面積67596公頃。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麥秀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西傾山北麓,麥秀山西南部。公園地質構造屬秦嶺褶皺系南秦嶺印支昌地槽褶皺帶,多以單一的東西走向褶皺斷裂構造帶為主。公園屬高山峽谷地貌。境內群山連綿,逶迤起伏,地勢高峻,溝谷相間。山脈多為冰川發育的寒凍風化及冰水侵蝕作用強烈的剝蝕構造高山。由志留紀砂質岩片、三迭紀砂岩、砂頁岩組成。表面有剝蝕和充蝕作用造成的岩塊、碎石或岩粒等殘積物、坡積物。整個地形呈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500米以上,山脈隆起幅度大,地形切割強烈,刀脊和“U”、“V”形峽谷遍布,形成石崖嶙峋,群峰疊嶂的高山地貌景觀。
氣候特點
麥秀國家森林公園的氣候屬涼溫半濕潤氣候型,受海拔高度及地形的影響,具有冷季漫長而乾冷,暖季短促而溫涼,氣溫日較差大,降水集中,光照豐富,日照強烈,多大風天氣,無霜期短等氣候特徵。境內年平均氣溫2.8℃,最熱月平均氣溫14.2℃,最冷月 平均氣溫-10.1℃,氣溫年較差24.3℃; 極端最高氣溫29℃,極端最低氣溫-31℃,氣溫極差60℃。年降水量530毫米左右,雨季一般為5至9月期間,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左右,境內降水夜雨較多,夜雨量占年降水總量的58%。日照時間長,風大,空氣乾燥,年蒸發量遠大於年降水量。無霜期為8至74天,無絕對無霜期。境內氣候高寒,四季難分,沒有明顯的夏季,春、秋兩季只有幾天。一般分為暖濕和乾冷兩個季節。5至9月為暖濕季,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太陽輻射強,溫度高,天氣暖和,形成雨熱同季;10至翌年4月為乾冷季,降水稀少,時間漫長而寒冷,晴朗少雲,氣候乾燥,多大風或降雪成災。包括雪景、雨景、雲海、朝暉、夕陽、佛光、蜃景、極光、霧凇及其他天象景觀。
資源情況
水文資源
麥秀國家森林公園屬黃河上游一級支流隆務河的幹流麥秀河流域。境內溝壑縱橫,水體呈河流、小溪、湧泉、瀑布、積雪等多種景觀。隆務河全長144.3千米,發源於澤庫縣境內恰科日鄉的夏德日山區,河流走向由南向北匯入黃河,其上游麥秀河在境內長55千米。每年5至 8 月為豐水期,11 月結冰,翌年3 月末解凍,冰厚達2. 4至2.6米。河道迂迴曲折,坡陡流急,落差集中,水能資源豐富。地表河流均為淡水,地下水儲量也比較豐富。境內水源均系低礦化度水,水質清甜,甘冽爽口,是茶道愛好者崇尚的上選之水。由於公園境內及附近無工礦企業,沒有任何污染源。園內居民稀少,生活垃圾也很少,加之,森林覆蓋率高,其水質完全處於原生狀態。境內水源流量受季節性影響小,較為穩定;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充沛,水質良好,可以滿足公園人畜飲用和各種建設用水的需求。
植物資源
麥秀國家森林公園屬於溫帶半乾旱區域,受海拔高度影響,植被總的表現為青藏高原類型,以溫帶起源的中生或喜溫的植物為主。境內自然條件多樣,生態環境複雜,植被分異強烈,既有河穀草地,又有寒溫性森林和高寒灌叢,植物各類大部分是青藏高原隆起後遺留物種。境內野生植物豐富,常見的植物約有50 余科、100 余屬、200 余種,其中木本植物有10餘科、80 余種。有經濟價值的藥用植物有100 余種;纖維植物主要有錦雞兒、馬藺、狼毒、賴草等;漿果植物有懸勾子、草莓等;食用植物有蕨麻、蘑菇、蕨菜等。喬木樹種主要有青海雲杉、紫果雲杉、白樺、山楊及祁連園柏等,紫果雲杉林系青海省唯一的集中分布區,面積較大,林相整齊,樹形樹冠優美,四季翠綠。灌木樹種主要有杜鵑、柳類、繡線菊、錦雞兒、忍冬、薔薇、扁麻、沙棘、花楸等。目前,境內的林分絕大部分仍保持完整的自然狀態。野生名貴藥用植物:主要有大黃、冬蟲夏草、馬勃、雪蓮、貝母、秦艽、茵陳、柴胡、遠志、貫仲、黨參、黨歸、沙參、黃芪、羌活等。此外,園內天然分布大量真菌類、藻類、蕨類等多種食用野菜。
動物資源
境內複雜的地形與森林、草原植被為野生動物棲息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表現出複雜的雜居性和垂直分布特徵。如岩羊、雪雞等分布在森林線以上的草甸和裸岩地帶;鼯鼠、雕號、啄木鳥等適生於林間; 旱獺、野兔等又多棲息在河谷或草緣草地。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主要分為高山裸岩動物群、森林( 灌叢) 動物群、草原動物群三個主要類群。野生獸類動物有30 余種,禽類動物有100 余種,其中,野生經濟動物有100 余種,主要有:
(1) 珍貴禽獸: 蘇門羚、藍馬雞等;
(2) 名貴皮毛獸:旱獺、水獺、白鼬、香鼬、赤狐、猞猁、豹、松鼠等;
(3) 藥用禽獸:雪雞、鼯鼠等;
(4) 肉食禽獸:石雞、高原山鶉、岩鴿、黃羊、岩羊、野兔等;
(5) 草原害獸:狼、鼠兔、鼢鼠等。
此外,還有種類較多的昆蟲和魚類動物。
主要景點
麥秀國家森林公園的風景主要為原始森林、大河、大湖、野生動物棲息地、山峰、濕地、歷史遺蹟以及民俗風情等多項內容。園區植物景觀豐富多彩,構成公園景觀主體,兼具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地質景觀與水體景觀、天象景觀與人文景觀。
具體景點有:
地質景點:靈獺回望、千年神龜、陰陽雙峰、變幻山神、駱駝峰、雄獅沐日、巨石經卷、金娃向天、一線天、群仙西歸、驕傲的石龜、海豚戲月、將軍峰
水文景點:三河口、冰瀑、觀音瀑、霧鎖險潭、險石灘、黑泉、黑橋潭、麥秀春漲,三泉。
人文景點:尕讓貢巴 、吊橋、雲杉母樹林、仙女洞、大寺灘、瞭望塔、宗瑪日寺、觀光苗圃,格薩爾王腳印。
開發建設
1998年1 月,青海省農林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5 年底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林場水電暖設施齊全,場部所在村莊建有多家小餐館、商店,另有麥秀林苑一處。
交通及線路
交通
青海麥秀國家森林公園內外交通便利,上有澤庫縣、下有隆務寺,交通和位置條件較好,S20363 省道直通公園,有交通車隨時可抵。目前已有西寧—河南、西寧—澤庫、河南—李家峽、澤庫—臨夏班車通過公園,進出公園方便。公園內部交通以汽車、步行為主,具備通達建設條件。
線路
一日游線路:公園大門、尕讓貢巴、宗瑪日寺、陰陽雙峰、將軍峰、魔鬼峰、巨石經卷、三河口、險石灘返回公園大門。
宗教人文
宗教文化
藏傳佛教,是中國的佛教一個支派,俗稱喇嘛教。傳入黃南地區可追溯至吐蕃王朝赤松德贊( 755 - 797) 時期。十一世紀,在元朝國師八思巴派僧迦拉傑直納哇率眾來黃南宏揚佛法,隆務寺、拉卜楞寺、昂拉塞康寺等相繼創建,宗教勢力增強,初步形成政教合一的制度。清朝獨尊格魯派,同仁、澤庫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隆務寺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制度,一直沿續至民國時期。悠久的佛教歷史,遺留有眾多的古蹟遺址、傳說故事、歷史人物的詩賦遊記。麥秀森林公園地處澤庫縣多福頓鄉,當地居民絕大多數都虔誠的信奉藏傳佛教。公園現有尕讓宮巴寺、宗瑪日寺兩座寺院,均建於18世紀中葉。相傳尕讓宮巴是拉卜楞寺的活佛嘉木樣二世青年時修行之地,現在進一步恢復之中。宗瑪日寺鼎盛時期曾達數百僧侶,如今步入其中,仍會被寺院建築、壁畫、木雕藝術所震撼,耳聞威嚴的法號之聲、虔誠的誦經餘音,目觀經藩飄蕩、香火繚繞。不盡如此,在公園的河谷、山顛、埡口、村旁、居民院落、藏包、居民的服飾等等都能見到飄舞的經藩、麻尼桿、佛珠、轉經桶等,處處都會感覺到藏傳佛教的深遠。
民俗文化
園內主要居住著藏、漢族,生產方式以牧業為主。園區的主要特色藝術稱之為熱貢藝術,熱貢藝術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頗具廣泛影響的藝術流派。從十五世紀開始,熱貢藝術發祥於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隆務河畔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等藏、土族聚居村。主要包括繪畫( 壁畫、捲軸畫即藏語稱唐卡) 、雕塑( 泥雕、木雕) 、堆繡( 刺繡,剪堆) 、建築彩畫、圖案、酥油花等多種藝術形式。內容主要有釋迦牟尼傳、菩薩、護法神、佛經故事及仙女之類的佛像。此外黃南地區流行歌詠,有獨唱、合唱、對歌等多種形式,大致可分為“魯”和“拉伊”兩大類。“魯”是宴席和集會時,或在家裡,不分輩份可以唱的一種曲子,是比較簡單的歌唱形式,適合表現高亢、奔放、激昂的感情。“拉伊”由於其內容以讚美、追求、懷念、愛情為題材,一般出現在野外唱的情歌與重大喜慶節日的文娛活動中。另外,當地還有吉祥舞、環舞等民族舞蹈,古老的藏戲,刺繡、剪紙、金銀製品等民間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