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麥丘邑人,生卒年不詳。也被稱作麥丘之邦人、麥丘之封人。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時代麥丘(在齊都臨淄附近)隱士,《韓詩外傳》卷十、《新論·祛蔽篇》作“麥丘之邦人”,《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作“麥丘之封人”。其事跡主要見於《韓詩外傳》卷十、《新序·雜事四》和《新論·祛蔽篇》。
相關事跡
有一天,齊桓公追獵一隻白鹿到了麥丘,遇到一位老人,就問他叫什麼、年紀多大了,老人只回答說自己是麥丘地方人,八十三歲了。齊桓公一聽,羨慕地說:你這么高壽,太好了!你能不能用你的高壽為我祝福呢?於是,麥丘邑人對齊桓公先後說了三句祝辭。
首先,麥丘邑人說:祝主君高壽,希望主君“金玉是賤,人為寶”。齊桓公聽了高興地說:說的太好了,“至德不孤,善言必再”,請接著說。於是,麥丘邑人說了第二句祝辭:祝主君“無羞學,無惡下問;賢者在傍,諫者得人”。桓公聽了又很高興,要他繼續說。麥丘邑人又說了第三句祝辭:祝主君“無得罪群臣百姓”。聽了這話,桓公勃然大怒說:我只聽說有孩子得罪父親的,臣子得罪主君的,沒聽說有主君得罪臣的,這一句與前面兩句不匹配,最好改一改。
麥丘邑人藉機闡述自己的觀點。他說:這一句比前兩句都重要,它是前兩句的前提。孩子得罪了父親,可以由姑姊叔父這些人從中斡鏇,從而得到父親的寬容;臣下得罪國君,尚可通過國君身邊的親信斡鏇,從而得到寬赦;但是國君得罪了臣下可就不同了,那直接面臨亡國的危險,例如桀得罪了湯、紂得罪了武王,結果夏和商先後滅亡。所以說,君得罪了臣便永遠得不到寬赦。齊桓公聽了,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高興地說:好!托國家之福、社稷之靈,使我得到您這樣一位有見地的先生。於是把老人扶上車,並親自為老人趕車,一同回到了齊都臨淄,以禮待之於朝,並且封他到麥丘執政。
歷史記載
桓公田,至於麥丘,見麥丘邑人,問之:“子何為也?”對曰:“麥丘邑人也。”公曰:“年幾何?”對曰:“八十有三矣。”公曰:“美哉壽乎!子其以子壽祝寡人。”麥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萬壽,金玉是賤,人為寶。”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復之。”麥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無羞學,無下問,賢者在傍,諫者得人。”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其復之。”麥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無得罪群臣百姓。”桓公拂然作色曰:“吾聞之,子得罪於父,臣得罪於君,未嘗聞君得罪於臣者也,此一言者,非夫二言者之匹也,子更之。”麥丘邑人坐拜而起曰:“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長也,子得罪於父,可以因姑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於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謝之,君能赦之。昔桀得罪於湯,紂得罪於武王,此則君之得罪於其臣者也。莫為謝,至今不赦。”公曰:“善,賴國家之福,社稷之靈,使寡人得吾子於此。”扶而載之,自御以歸,禮之於朝,封之以麥丘,而斷政焉。
譯文:齊桓公去打獵,到了麥丘一地,見到了麥丘邑人,就問:“您是幹啥的啊?”回答說:“俺是麥丘這的平民。”齊桓公問:“多大歲數了啊?”回答說:“俺都八十三啦!”齊桓公說:“這么長壽啊!您就憑藉您的長壽幫寡人禱祝吧!”麥丘邑人說:“為我的主上君王禱祝,祝主君萬歲,金玉越來越便宜,人才成為寶貝。”齊桓公說:“好極了!最高的德行不會單獨出現,好話不會單單一句,我的老人家,您再來祝禱一次吧!”麥丘邑人說:“為我的主上君王禱祝,讓我的主君不以向別人學習為恥,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為羞,讓賢能的人伴隨著我的主君,讓提建議的人認可主君的善用。”齊桓公說:“好極了!最高的德行不會單獨出現,好話不會單單兩句,我的老人家,您再來祝禱一次吧!”麥丘邑人說:“為我的主上君王禱祝,讓我的主君不被群臣百姓怪罪。”齊桓公很不高興,臉色變了,說道:“我聽說過,做子女的會被父母怪罪,做臣子的會被主上怪罪,就沒聽說過主上還會被臣下怪罪的。你剛才的這句話,根本沒法和前兩句比,您改個說法吧!”麥丘邑人跪坐著行禮,起身說:“俺剛說的那句話,可比前兩句值錢多了。兒女被父母怪罪,可以讓姑母叔父求情,而讓父母不再記恨,父母還能原諒。臣下被主上怪罪,可以讓主上的親近和左右求情,而讓主上不再記恨,主上還能原諒。過去夏桀被商湯怪罪,殷紂被周武王怪罪,這就是主上被臣下怪罪的例子。不能夠謝罪,到了今天也沒聽說被原諒的。”齊桓公說:“非常好,仰仗我的國家有福氣,我的先祖保佑,讓寡人在這裡得到了您這個人才。”扶著麥丘邑人上了車,親自駕車回家,在朝廷上行了封官之禮,讓他在麥丘當了頭頭,主持地方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