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漬土地區路基

鹽漬土地區路基,鹽漬土是在深1米的地表土層內,易溶鹽含量大於0.3%的土地。在道路工程上,鹽漬土可按含鹽性質分為氯鹽漬土、亞氯鹽漬土、亞硫酸鹽漬土、硫酸鹽漬土和碳酸鹽漬土;也可按含鹽量分為弱鹽漬土、中鹽漬土、強鹽漬土和過鹽漬土等。

鹽漬土地區路基

正文

鹽漬土是在深 1米的地表土層內,易溶鹽含量大於0.3%的土地。鹽漬土有濱海鹽漬土與內陸鹽漬土之分。前者分布於沿海一帶,其生成與海水浸漬有關;後者分布於內陸,其生成多與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有關。中國鹽漬土以內陸鹽漬土為主。內陸鹽漬土主要分布於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濱海鹽漬土主要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沿海地區。
在道路工程上,鹽漬土可按含鹽性質分為氯鹽漬土、亞氯鹽漬土、亞硫酸鹽漬土、硫酸鹽漬土和碳酸鹽漬土;也可按含鹽量分為弱鹽漬土、中鹽漬土、強鹽漬土和過鹽漬土等。
鹽漬土對路基穩定性的影響同環境條件有關。氯鹽漬土易遭溶蝕而產生濕陷、坍塌等病害,但在乾燥條件下,氯鹽卻可起粘固作用。硫酸鹽漬土在氣溫下降時,因硫酸鹽結晶結合一定數量的水分子而膨脹,產生鹽脹現象。碳酸鹽漬土遇水膨脹,並且泥濘不堪。此外,硫酸鹽、碳酸鹽都對瀝青路面有很強的侵蝕性。
通過鹽漬土地區的路線應儘可能避開易遭洪水沖淹的低洼地區以及經常潮濕或積水的強鹽漬土地帶。用鹽漬土做路基填料,其含鹽量應在容許範圍之內。路基排水系統應保證排水通暢,以避免路基附近出現積水現象。路基應有足夠的高度,以避免凍脹、翻漿和再鹽漬化。如路基高度不能保證,則應採取毛細水隔斷層以隔斷毛細水,或採取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為保證路基穩定和有效寬度,必要時還可採取加寬路基、放緩邊坡、加固路肩及邊坡等措施。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