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家園
鹽井鎮,但見公路兩旁新栽的樟樹、桂樹整齊排列,路肩鋪設的碎石大小均勻,側溝雜草垃圾被清除得乾乾淨淨這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新畫卷是該鎮開展生態家園建設的一個縮影。
鹽井鎮今年及早啟動生態家園建設,大手筆謀劃,高標準建設,硬措施推進,創特色管理。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黨政負責人會、支部書記座談會、民眾代表會,制訂了生態家園建設方案,決定在鹽寶公路沿線5個村(居),打造一條全長13公里的生態家園建設示範帶。豹子嶺村積極行動,在3月上旬就完成了公路護肩、溝渠清淤、環境整治任務。關山凸村出動挖機清溝,黨員帶頭植樹,全村已栽植紅葉石楠、樟樹、桂花樹23000株。
對各村的植樹造林,鎮裡以獎代投,按總投入額的20%進行獎勵,凡成片造林30畝的,鎮裡每畝補助150元,公路沿線、庭院造林達50株的,每戶補助100元。各村摸索形成了“三包一確權”的植樹管理模式,農戶對道路兩旁或房前屋後的樹木包栽種、包成活、包管護,產權歸農戶所有,解決了過去田邊路邊不允許植樹和植樹後無人管護等問題。環境衛生保潔方面,每家每戶配備了垃圾桶或垃圾坑臨時存放垃圾,聘請專業環衛人員定期清運,長效保潔。全鎮已安排垃圾清運車輛21台,清運工21人,製作了統一的環衛服。
從2月初開始到4月中旬,全鎮已完成公路護肩、掃障44公里,鋪設碎石20公里3300立方米,植樹21萬株,新建垃圾圍30個、垃圾填埋場10處,清運垃圾500餘噸,溝渠護砌3000多米。該鎮的生態家園建設工作多次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通報表揚,並作為典型向全縣推廣。
培養制度
為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使農村幹部年輕化知識化,富有朝氣,增強村級班子活力,培養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和為民服務能力強的村級幹部隊伍,切實解決當前村級幹部老齡化、知識面滯後、開拓精神不夠強,經濟發展較慢等問題。鎮黨委政府多次研究,建立了村級後備幹部聘用梯次培養機制。
一、聘用原則與條件:採用公開、公平、擇優選聘的原則。各村(居)聘用一名村主任助理,聘用期為一年,聘用期滿可續聘。聘用人員必須是本村(居)戶籍,年齡40周歲以下,高中以上文化,政治面貌不限,黨員優先,具有綜合素質好,有一定的組織活動和致富帶富能力,為人正派,社會反應好,樂於為村民工作的村民。
二、組織考察與啟用:由各村(居)黨支部擇優推薦,鎮黨委綜合考察備案。聘用人員可擔任村(居)團支部書記,協助村主任主要抓好農業和生態家園建設等工作,也可在外學習實用技術,提高個人技能,組織務工人員開展相關活動,並保持工作聯繫。
三、工作考評與報酬:年終納入村級崗位責任制考評。工資報酬以務工補貼為主,在村級自籌資金中解決。
四、加強培訓與管理:鎮黨委政府進一步完善村級後備幹部管理培養制度,將聘用人員的工作考核結果作為可續聘或解聘的依據。並同步安排對村級後備幹部的培養教育、跟蹤管理、備用結合,促進村級後備幹部健康成長。
行政區劃
澧縣鹽井鎮現有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園藝場, 全鎮總人口18194人,居民6615戶,總面積10.1萬畝,耕地面積35744畝,其中水田29124畝。共有中國小教師150人,中小學生1600名,衛生醫護人員25人。廣播電視覆蓋率100%,村村通車通電,電話、手機入戶率80%。2007年度,全鎮人均純收入4291元,工農業收入大幅提高,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迅速,柑橘產業化已成體系,教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計生工作成績顯著,綜治維穩力求紮實,全鎮沒有發生一起涉穩事件,2007年度被評為林業、治安維穩工作先進單位。
2015年,根據澧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宜萬鄉、鹽井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鹽井鎮,並將棉花原種場代管區域劃歸新的鹽井鎮管轄。
調整後的鹽井鎮轄和平、金馬2個居委會,岩橋、伍家峪、伍家崗、分水嶺、張家場、張家壋、白馬廟、觀山凸、豹子嶺、三聖廟、新華、洪橋、雙家橋、蔡家坡、福新、菊花嶺、宜萬嶺、萬花18個建制村,總面積134.58平方千米,總人口3.9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鹽井(原鹽井鎮人民政府駐地)。
人口數據
鹽井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6667 |
男 | 8618 |
女 | 8049 |
家庭戶戶數 | 540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6254 |
家庭戶男 | 8378 |
家庭戶女 | 7876 |
0-14歲(總) | 2876 |
0-14歲男 | 1440 |
0-14歲女 | 1436 |
15-64歲(總) | 12222 |
15-64歲男 | 6441 |
15-64歲女 | 5781 |
65歲及以上(總) | 1569 |
65歲及以上男 | 737 |
65歲及以上女 | 832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5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