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鐘樓影像鹹陽鐘樓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道光中期重修。位於鹹陽縣城(今鹹陽市區)永綏街南口,鐘樓三層主體,下方有通道,商鋪林立兩邊。由於歷史原因,二十世紀中期拆除。為了彰顯古都歷史遺韻,重現鹹陽鐘樓雄姿,鹹陽市政府決定重建鹹陽鐘樓,設計為明清風格,基座四門,重檐二層,欄回檐舞,金碧交輝,蔚為壯觀,新的鐘樓於2010年10月19日落成。鹹陽鐘樓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據《鹹陽百年圖志》記載,鹹陽城最早的影像記錄在1901年至1908年期間,當時一些外國人用相機首次記錄這裡的民風民俗。1907年,法國人沙畹在鹹陽縣城(今鹹陽市區)永綏街南口,拍攝了當時的鹹陽鐘樓,為鹹陽記錄下了這一珍貴城市建築。
重修鐘樓
清道光中知縣陳堯書重修,有碑:“鹹陽鐘樓,稽邑乘建於明萬曆間,高非尋常計,屹立於城西通衢,輔城郭,益形勝,由來久矣。迄我朝三經修葺,最後為乾隆七年,越今又九十餘稔。歲久材朽,上則破瓦斷櫞巍巍欲墜,下則軌途積潦顛覆為虞,靡特觀瞻弗壯,亦行旅戒心也。道光戊子,余歷任謀繕之,因時方議葺城垣,絀於費,未暇及也,洎歲癸巳,城工告竣,爰偕同官集各紳士耆老,告以故,皆欣欣稱善。遂捐廉為倡,計題三千二百八十五兩,鳩工庀材,閱十有六月落成。衢通四達,樓聳三層。向之褰裳褰足,顛褰躓於途者,今則載驟駸駸矣;向之飄殘傾墜者,今則欄回檐舞,金碧交輝矣。於以望九嵕,眺八川,山屏水帶,歷歷可數,是誠鹹邑一大觀也。記曰:有其舉之莫敢廢也,斯樓之不至竟廢者,雖有司之責,抑亦由邑之急公好義者之不惜費,不辭勞有以勷厥盛也。其善弗可沒,巳特稽其緣始並在事姓氏,書泐貞石,俾後之見者有所觀感奮興,其流風餘韻不幾與鐘聲俱長也哉。是為記。”本資料來源於《鹹陽縣誌》
2009年春,順應全市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大勢、廣大民眾的期盼以及加快舊城改造,提升環境品質、傳承歷史文脈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決定重修鹹陽鐘樓,從拆遷、建設到竣工,歷時一年零4個月。項目建設採取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捐墊資、企業代建方式進行。在前期拆遷和建設過程中,34位企業家先後捐墊資6000多萬元,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重修的鐘樓設計為明清風格,高26.5米,寬23米,塔狀三層正方式形體,2010年10月19日,鹹陽鐘樓落成 。
鐘樓廣場占地25畝,總投資過億,樓前栽植明代國槐、設定百噸奇石。鐘樓西的下沉式廣場,既是劇場也是觀鐘樓、賞音樂噴泉的理想之地。有彩色音樂噴泉、108棵柿子樹及女貞樹組成的景觀樹陣,還有可容500餘人休憩的木凳。整個鐘樓廣場建築風格為仿唐建築,可聽鐘鳴秦音,可觀水幕樓影。鐘樓廣場與明清城內古建、遺址互為一體,與人民廣場、統一廣場一線貫通,不但為市民民眾覽勝追昔、休閒健身開闢了新的空間,而且增添了古城神韻,帶動了周邊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