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義
解評
鶻里為逢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夜,民間行此俗。凡衣服、器具、車馬,甚至婦女等,都可以偷,而不違法。放偷期間,家家防範,以防被偷。鄰里或朋友也有藉拜訪之名,趁主人出門迎送之時,派家人行竊。各戶遇有失盜,備具厚禮以贖取失物。女真人中也有此俗。
鶻里為契丹語,義為放偷、縱偷。
鶻里為逢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夜,民間行此俗。凡衣服、器具、車馬,甚至婦女等,都可以偷,而不違法。放偷期間,家家防範,以防被偷。鄰里或朋友也有藉拜訪之名,趁主人出門迎送之時,派家人行竊。各戶遇有失盜,備具厚禮以贖取失物。女真人中也有此俗。
河西回鶻,公元840年,曾左右中亞和東亞形勢近百年的回鶻汗國(744—840),在內亂迭起、天災頻仍的情況下,又遭黠戛斯的突襲而潰散,其部族分三支西遷。
簡介 興起 官制與風俗習慣 帝王世系 與中原王朝的關係回鶻即回紇,由回紇改名而來。 回鶻(拼音:huí hú;維吾爾文:Uighur/Uigur)又作回紇,是中國的少數民族部落,維吾爾族的祖先。主要分布於新...
回鶻歷史 經濟文化 歷史 分布遷徙 社會形態甘州回鶻又稱是河西回鶻,是九世紀晚期至1028年間由河西地區的回鶻人以甘州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權。這一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大分裂的時期。先是五代十...
歷史 外交關係 可汗列表在840年的回鶻西遷浪潮中,以龐特勤為首的一支越過天山進入焉耆地區。當他得知逃到漠南的回鶻可汗烏介已被殺害的訊息後,便於848或856年在焉耆自稱可汗,...
簡介 歷史 政治 文化 外交回鶻文,是公元8至15世紀高昌回鶻人轉用粟特文創製的一種文字,用以書寫回鶻語。回鶻文為全音素文字,有18個輔音字母及5個元音字母。字母在詞頭、詞中、詞末...
總述 字母來源 回鶻文的影響 回鶻文的消亡西州回鶻是唐宋時期中國西北部的割據政權。唐大中二年(848年),率領西遷回鶻主要部分的龐特勤,在原唐安西都護府境內稱可汗。他居住在焉耆城(今新疆維吾爾自...
歷史 經濟 文化《畫鶻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題畫詩。此詩體現了詩人的主體意識對原畫意境的延伸和超越。詩人從畫中之鶻不能飛去生情,生髮可能完全與畫家無乾的想像,...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回鶻牙帳城,中文文獻音譯成“哈拉巴勒嘎斯”,意思是“黑城”,是著名的回鶻古道的轉拆點。回鶻牙帳城建造於公元751年,作為回鶻汗國的首都,成為漠北的政治文...
基本簡介 考古資料《鶻說》出自於《柳河東文集》,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作品譯文 作家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