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分析
病原是屬鞭毛亞門,動鞭毛綱,多鞭毛目,毛滴蟲科,毛滴蟲屬的禽毛滴蟲(Trichmonas gallinae)。禽毛滴蟲蟲體呈瓜子形或梨形,大小為5~9μm ×2~9 μm,蟲體前端有毛基體伸出4根鞭毛,使蟲體可迅速移動。蟲體中央有一根細長的軸柱自前向後伸延至蟲體後緣之外。在蟲體的一側有波動膜,其起始於蟲體的前端,終止於蟲體稍後方蟲體前部有1橢圓形的核,蟲體前部與波動膜相對,一側有胞口。蟲體憑藉在體液中作螺鏇式運動,以分裂方式增殖,約4 h便可增殖一世代。在姬姆薩染色標本中,蟲體原生質呈淡藍色,細胞核和毛基體呈紅色,鞭毛呈暗紅色或黑色,軸柱顏色淺於原生質。禽毛滴蟲寄生於肉鴿口腔、鼻腔、咽、食道和嗉囊的黏膜表層,以二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以粘液、黏膜碎片、微生物、紅細胞等為食物,經胞口攝人體內,或以內滲方式吸收營養。蟲體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不強,2O℃ ~25℃條件下,在採集的病料中可存活3~7天。蟲體對高溫和消毒藥抵抗力很弱,在4"C~8"C冰櫃中可存活14~18天,在55℃ 時經2分鐘死亡;常用消毒藥,如3%~5%火鹼液、石灰乳、來蘇水等均能很快殺死蟲體。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在20-30 ℃溫度下的生理鹽水中經過3-4 h便死亡。
傳播方式
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徑是經口感染。蟲體最常寄生和損害的部位是消化道。患鴿的口腔潰瘍灶是毛滴蟲的聚居點,唾液中也有大量的活蟲體;患鴿和帶蟲鴿都是感染源。蟲體通過飲水、飼料、傷口及未閉合的臍環等途徑都可感染鴿只。成鴿可通過互相接吻或通過“鴿乳”哺育幼鴿時,把蟲體直接傳遞給同伴或自己的後代。其他疾病的感染和應激因素可成為本病的誘因。
臨床症狀
許多幼鴿從帶蟲的母鴿獲得母源抗體而得到保護,因此最初幾天能健康 地生存。而急性型病例,通常發生於6-15日齡的幼鴿,感染後10天左右死亡。乳鴿、童鴿感染本病後,表現羽毛松亂,消化紊亂,腹瀉和消瘦,食慾減退,飲水增加,口腔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呈淺黃色。患鴿呼吸受阻,有輕微的"咕嚕咕嚕"聲。下頜外面有時可見凸出,手觸之可摸到黃豆大小的硬物。嚴重感染的幼鴿會很快消瘦,4-8天內死亡。根據病狀,可分為咽型、臍型和內臟型三種:
① 咽型:最為常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型。當攝入大量尖利的穀物和較粗的砂子造成黏膜破損,可促進病原侵入黏膜而感染髮病,發病後病鴿口腔流出青綠色的涎水,嗉囊塌癟,伸頸作吞咽姿勢,口中散發出惡臭味。在鴿的咽喉部,可見淺黃色分泌物,或有界線明顯呈鈕扣大或黃豆大幹酪樣沉積物,有些病鴿的整個鼻咽黏膜均勻散布一層針尖狀病灶,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鴿子採食、飲水和呼吸。因而有些患鴿常張口搖頭,使勁從口腔中甩出堵塞物--淺紅色黏膜塊或黃色黏膜塊,像常用的膠水一樣,連續不斷地甩,直甩得兩得潮濕流淚,難受不堪。
② 臍型:當巢盤和墊料沾污時,病原可以侵入乳鴿臍孔而引起本型毛滴蟲病。表現在鴿的臍部皮下形成炎症或腫塊,腫大的切面是乾酪樣或潰瘍性病變。這一類型較少見。患病乳鴿外觀呈前輕後重,行走困難,鳴聲微弱,抬頭伸頸受餵困難。有的發育不良而變成僵鴿,病重的還會導致死亡。
③ 內臟型:本型一般是食入被污染的飼料和水而被感染。病鴿常表現精神沉鬱,羽毛松亂,食料減少,飲水增加,有黃色黏性水樣的下痢(似硫磺色,帶泡沫),龍骨似刀,體重下降。隨著病情的發展,該蟲可侵襲到鴿的內部組織器官。病變發生在上消化道時,嗉囊和食道有白色小結節,內有乾酪樣物,嗉囊有積液。肝臟、脾臟的表面也可見灰白色界線分明的小結節。在肝實質內,有灰白色或深黃色的圓形病灶。但應注意白喉(黏膜)型的鴿痘、鴿念珠菌病的喉部病變與本病相似。鴿沙門氏菌病和結核病的肝、脾小結節也與本病相似,應區別清楚。 另外,還多發生在剛開產的青年母鴿或難產(卵秘)母鴿的泄殖腔型,表現泄殖腔腔道變窄,排泄困難,甚至糞便往往積蓄於腔 。糞便中有時還帶血液和惡臭味,肛門周圍羽毛被稀糞沾污,翅下垂,縮頸呆立,尾羽拖地,常呈企鵝樣,最後全身消瘦衰竭死亡。泄殖腔型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病型,應引起重視,不能忽略。
診斷方法
根據臨床症狀及病變可作出初步的診斷。用生理鹽水沾濕的棉簽,在病鴿口腔內刮取粘液做成壓滴標本,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在400倍放大的暗視野中找到淡灰色梨形或橢圓形活動的蟲體便可確診。臨床上應注意與黏膜型鴿痘、念珠菌病、維生素A缺乏症相區別,這三種病雖有黏膜損傷但找不到蟲體。與念珠菌合併感染時鏡檢,除了發現活動迅速、呈梨形透明的蟲體外,還可見到芽生孢子或菌絲體。
鑑別診斷
鴿毛滴蟲病由禽毛滴蟲引起,是一種主要侵害消化道上段的原蟲病。它的發生是由於蟲體的大量繁殖而破壞消化道的黏膜表層等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問題。
由於鴿毛滴蟲局限在口咽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繁殖,因而病鴿口咽黏膜潰瘍,發生有乾酪樣壞死的膿性炎症是主要的病理組織學變化。乾酪樣物堵塞咽部影響呼吸。成年鴿雖然主要是健康的帶蟲者,但由於有的成鴿帶蟲較多,到一定程度也會如幼鴿和青年鴿一樣,在口腔中有大量的乾酪樣物。在發病群體中較易見到乾酪樣物覆蓋的病灶向周圍擴展的界線。炎症發展到鼻咽部時,鼻咽部分泌的粘液與口腔中乾酪樣物混在一起形成淺黃色粘液從嘴中流出。
鴿毛滴蟲病與其他幾種主要疾病在症狀上的區別
與鴿毛滴蟲病具有相似臨床症狀的幾種疾病,要區別他們,做病原的分離、培養、接種病例及鏡檢等進行鑑定是很重要的,這裡主要從症狀上加以區別。
1)與念珠菌病的區別 在群體的理念上,鴿毛滴蟲病症狀多發生於口腔,嚴重者發生於食道和嗉囊,主要原因是毛滴蟲局限於口咽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繁殖。症狀在表面現象上是上消化道由上至下內表面有淡黃色偽膜;念珠菌病病變最常發生於嗉囊,表現為嗉囊黏膜增厚,黏膜上有白色、圓形、隆起的潰瘍。此外,念珠菌病還有食道及腺胃也會出現潰瘍,當念珠菌病發展到口腔時,嗉囊和腺胃的潰瘍已很嚴重並有偽膜覆於其內表面;鴿毛滴蟲病的病變很少有發展到腺胃和小腸。
2)與維生素A缺乏症的區別 從理論上講,維生素A缺乏症在鴿方面的表現與其在其他禽類中的表現是極其相似的,而且表現為循序漸進的由輕而重,在餵相同飼料的情況下表現為全群發病;而鴿毛滴蟲病在一群體中表現為按比例發病,且不同個體由於感染時間和抵抗力不同,疾病的嚴重程度也不同。事實上,在養鴿業集約化生產時,由於在保健砂中加有大量多維,在飼料中加有富含維生素A的魚肝油之類的添加劑,至今尚未見在養鴿業中出現明顯的維生素A缺乏症。
防治措施
成年種鴿絕大部分是毛滴蟲的健康攜帶者,在生產乳鴿的過程中,種鴿會在哺乳乳鴿時,將毛滴蟲傳給幼仔。由於乳鴿較脆弱、抵抗能力差,毛滴蟲在乳鴿口咽部大量繁殖而損傷上消化道,引起乳鴿消化吸收不良而消瘦甚至死亡。由於鴿毛滴蟲主要繁殖寄生於鴿消化道的上段,特別是口腔,因而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由於毛滴蟲的寄生破壞作用,給腸道有害細菌的增生繁殖增加了機會,造成細菌病與毛滴蟲病的共患或繼發,這就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難度。為切實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如下一些防治特點。
1)做好後備種鴿的飼養衛生和毛滴蟲病的防治:
做好後備種鴿的飼養陌生和毛滴蟲病的防治工作,是減少種鴿在生產乳鴿過程中毛滴蟲病發生的措施之一。在此,本人建議後備種鴿四個月齡前要離地飼養,這樣可減少後備種鴿對毛滴蟲污染原(特別是有毛滴蟲鴿的吐出物)的接觸機會;後備種鴿在從乳鴿留種出來時要餵3-5天的甲硝唑,之後約兩月齡時要餵一個療程的甲硝唑預防;後備種鴿成熟後配對上籠前餵以甲硝唑5天,使種鴿減少帶蟲上籠的機會。
2)注意藥物的使用方法:
我國目前生產使用的甲硝唑是非水溶性的,最好的使用方法是拌飼料餵給。作為普通的預防用藥,也可以拌於保健砂中餵給。由於甲硝唑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不能任意加大用量或延長療程,一般一個療程以五天為宜,否則會引起種鴿產蛋減少或光蛋增多的現象。
3)定期用藥進行預防:
成年種鴿大多是毛滴蟲的攜帶者,在種鴿進行生產期間除了要做好環境衛生工作外,尚需要定期使用藥物進行預防,經實踐經驗總結,不是新上籠的生產種鴿一般在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就應使用一個療程的預防用藥,一般是3-5天為一個療程。
4)準確判斷種鴿:
生產乳鴿的過程中,種鴿表現正常,而乳鴿患有毛滴蟲病出現消瘦,其外觀症狀不明顯,也無屙稀糞的現象,這是易與維生素缺乏或保健砂供給不足等相混淆。這種情況除了檢查供給的維生素和供給的保健砂的量外,尚可檢查乳鴿的口腔,有毛滴蟲病的乳鴿,其口腔內側前端兩邊會表現為較粗糙且光澤度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