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溝之盟

鴻溝之盟

鴻溝原名廣武澗,是戰國時期魏國開鑿的水利工程,在河南中部溝通了黃河水系和淮河水系。鼎盛時期,鴻溝寬、深各達百米,溝內水流迅猛,很適合作為兩軍、兩國的分界線。公元前203年八月,項羽和劉邦訂立和約,平分天下: 以滎陽東的鴻溝為界,東歸楚,西屬漢。史稱“鴻溝之盟”。

簡介

漢王元年(前206)十月入鹹陽,滅秦(見秦末農民戰爭)。與秦民約法三章,並分兵把關,欲為關中王。十二月,見項羽擁40萬大軍入關,慮及實力懸殊,乃委屈求全,親至鴻門(今臨潼東北)謝過,險遭殺戮。其後被迫接受項羽封號,為漢王。八月,回兵復取關中。二年三月,進至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聲討項羽殺害楚懷王之罪,發動楚漢戰爭。
四月,大敗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其後,親率主力扼守戰略要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成皋(今滎陽西北),與項羽抗爭兩年余,最終迫使項羽訂鴻溝之盟。五年十二月,圍殲楚軍於垓下(今河南鹿邑東,一說安徽靈璧東南),統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於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漢朝。
鴻溝結盟時,項羽本該留下劉邦的父親與妻兒為人質,直到退到安全地帶再放他們回來,而項羽傻呼呼地以為劉邦是個正人君子,結盟後立即放了劉父及妻兒,使劉邦再無後顧之憂,奸詐無比的劉邦豈肯放虎歸山,乘項羽毫無防備突然襲擊,撕毀盟約,一舉消滅了項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