鴯鶓戰爭

鴯鶓戰爭

20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澳大利亞居民控訴由於當地鴯鶓數量太多,導致食物與淡水匱乏。結果澳大利亞軍隊向鴯鶓們開戰了!軍方向參戰部隊總共配發了兩挺機槍和1萬發子彈,士兵們拿著這兩挺機槍衝鋒陷陣,對著鴯鶓們掃射,但是鴯鶓們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輕巧的躲著子彈。戰果必然不靠譜,一星期只打死了幾隻鴯鶓,而澳軍的彈藥幾乎耗盡。澳軍長官當時就震驚了,下令全軍撤退。最終鴯鶓們獲得了勝利。

基本信息

澳大利亞戰爭

1932年,澳大利亞居民控訴當地鴯鶓數量太多,導致食物與淡水匱乏。結果澳大利亞軍隊向鴯鶓們開戰了!軍方向參戰部隊總共配發了兩挺機槍和1萬發子彈,士兵們拿著這兩挺機槍衝鋒陷陣,對著鴯鶓們掃射,但是鴯鶓們以每小時71公里的速度輕巧的躲著子彈。戰果必然不靠譜,一星期只打死了幾隻鴯鶓,而澳軍的彈藥幾乎耗盡。澳軍長官當時就震驚了,下令全軍撤退。最終鴯鶓們獲得了勝利。

澳大利亞恩怨

國徽上的鳥

澳大利亞國徽 澳大利亞國徽

鴯鶓是澳大利亞特產鳥類之一,也是澳洲最有代表性的走禽類動物。它能飛上澳大利亞的國徽,和袋鼠一同作了國徽的圖案,成了國家的象徵。

戰爭的經過

但是鴯鶓在澳洲的處境並不妙,在澳大利亞,鴯鶓曾是被宣判死刑的“頭等罪犯”。人們為了根除它,發動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本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宣布打死1隻鴯鶓可得獎金2馬克。“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僅諾思安普敦在一年之中就打死3.7萬隻。肯皮昂和瓦爾高蘭一帶,還爆發了一場可笑的“戰爭”,戰爭是由一篇訊息引起的,說有兩萬隻鴯鶓組成“兵團”,正向農場大舉進攻,將要踏毀那裡的莊稼。於是,皇家炮兵部隊調兵遣將,與來自農場被重獎喚醒的勇夫一起,在少校的指揮下,荷槍實彈地向鴯鶓的駐地開拔。根據作戰方案,先把鴯鶓趕進鐵絲網圍成的包圍圈,然後再用機槍掃射,原以為這樣可以使戰犯全軍覆沒,但結局很糟,只死了12隻鴯鶓。大部分鴯鶓已安然無恙地撤走了。

這次“戰爭”並沒使當局甘心,鴯鶓也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當局仍然視鴯鶓為害,繼續對它宣戰。直到1964年,澳大利亞仍以重獎鼓勵人們捕殺,共捕殺了1.4萬多隻鴯鶓。

戰爭的結束

1988年,澳大利亞政府立法保護鴯鶓。西澳政府向Willuna Station的土著發出了許可證,準許他們購買鴯鶓雛鳥。各州的土著和歐洲地主於是紛紛學習養殖鴯鶓,鴯鶓商品的市場亦迅速發展。雖然最初的熱潮隨即冷卻,但澳洲仍有約250個鴯鶓農場,海外則更多。

那么鴯鶓到底是益鳥還是害鳥呢?對這個問題得一分為二。它有益又有害。益處是它的肉可食用,皮也可利用,害處是它對牧草、牧場的柵欄有破壞作用。澳大利亞人就是憎恨鴯鶓毀了牧場的鐵柵欄,糟蹋了麥苗草場,偷喝了牛羊的飲水,而把它們看作是害鳥的。牧民的指責有道理。而鴯鶓遭到追趕,或食物短缺時,它們就憑藉強壯的身體,弄毀圍欄去躲避追趕或去找尋食物來充飢。

讀音

鴯鶓的漢語拼音為“ér miáo”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