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罌粟

鴉片罌粟

鴉片罌粟,又名罌粟指名亞種,是罌粟的亞種之一,花型為重瓣,花色豐富,花瓣緊密排列,整朵花外觀似毛絨球。是製取鴉片的主要原料,同時其提取物也是多種鎮靜劑的來源,如嗎啡、蒂巴因、可待因、罌粟鹼、那可丁。學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罌粟的種子罌粟籽是重要的食物產品,其中含有對健康有益的油脂,廣泛套用於世界各地的沙拉中,而罌粟花絢爛華美,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觀賞植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鴉片罌粟鴉片罌粟
一年生草本,無毛或稀在植株下部或總花梗上被極少的剛毛,高30—60(—100)厘米,栽培者可達1.5米。主根近圓錐狀,垂直。莖直立,不分枝,無毛,具白粉。葉互生,葉片卵形或長卵形,長7—25厘米,先端漸尖至鈍,基部心形,邊緣為不規則的波狀鋸齒,兩面無毛,具白粉,葉脈明顯,略突起;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無柄、抱莖。花單生;花梗長達25厘米,無毛或稀散生剛毛。花蕾卵圓狀長圓形或寬卵形,長1.5—3.5厘米,寬1—3厘米,無毛;萼片2,寬卵形,綠色,邊緣膜質;花瓣4,近圓形或近扇形,長4—7厘米,寬3—11厘米,邊緣淺波狀或各式分裂,白色、粉紅色、紅色、紫色或雜色;雄蕊多數,花絲線形,長1—1.5厘米,白色,花葯長圓形,長3—6毫米,淡黃色;子房球形,直徑1—2厘米,綠色,無毛,柱頭(5—)8—12(—18),輻射狀,連合成扁平的盤狀體,盤邊緣深裂,裂片具細圓齒。蒴果球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4—7厘米,直徑4—5厘米,無毛,成熟時褐色。種子多數,黑色或深灰色,表面呈蜂窩狀。花果期3—11月。成熟後,可用來製作成毒品的原料。

地理分布

原產南歐,印度緬甸寮國泰國北部有栽培,中國許多地區有關藥物研究單位有栽培(青海省,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北京市,四川省,陝西省,貴州省,河北省,廣東省,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江蘇省,上海市,雲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浙江,吉林,河北,江西省)。

化學成份

罌粟果殼性微寒,味酸澀,有小毒,含低量嗎啡等生物鹼。另含多糖約2.4%,水解可得乳糖10%、阿拉伯糖6%、木糖6%、鼠李糖4%、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60%、4-0-甲基葡萄糖醛酸(4-0-Methylglucuronic acid)4%、微量岩藻糖(Fucose)、2-0-甲基岩藻糖(2-0-Methylfucose)、2-0-甲基木糖(2-0-Methylxylose)及葡萄糖醛酸(G-tucuronic acid)、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D-甘露庚酮糖(D-Mannoheptulose)、D-甘油基-D-甘露辛酮糖(D-Glycero-D-Mannooctulose)、內消鏇肌醇(Mesoinositol)、赤蘚醇(Erythritol)。有斂肺、澀腸、止痛的作用。用於久咳、久瀉、脫肛、脘腹疼痛。該品易成癮,不宜常服。

藥用價值

未成熟果實含乳白色漿液,制乾後即為鴉片,和果殼均含嗎啡、可待因、罌粟鹼等多種生物鹼,加工入藥,有斂肺、澀腸、止咳、止痛和催眠等功效,治久咳、久瀉、久痢、脫肛、心腹筋骨諸痛;種子榨油可供食用。

園藝觀賞

鴉片罌粟鴉片罌粟
花大,色艷,重瓣的栽培品種為庭園觀賞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