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鴉嘴卷尾全長約27厘米。雄性成鳥(繁殖羽):全身羽毛深灰黑色;嘴型粗壯,嘴端鈍類似烏鴉嘴,在鼻孔處嘴寬度為8.5-11.5毫米,鼻孔幾為須羽覆蓋;前額、眼先絨黑色;眼後、頰及耳羽區暗黑色;頭頂、頸、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均為深黑色,並具鱗狀斑閃藍色金屬光澤;初級飛羽及翅上覆羽深黑色,初級飛羽外翈、次級飛羽及翅上覆羽緣表面,綴藍色金屬光澤;尾羽暗黑暗色,最外側一對尾羽其末端向外上方強烈捲曲。頦黑褐色;喉和胸深黑色,羽端具鱗狀斑的金屬閃光;腹至尾下覆羽黑褐色,微具光澤;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亞成年鳥這部分羽端具污白色羽端斑。雌性成鳥酷似雄鳥,僅體羽光澤較差。
幼鳥上體純黑褐色,僅個別羽端具微弱鱗狀光澤;翅角關節緣污灰白色;翅初級飛羽暗黑褐色;尾羽暗褐黑色,僅基部羽緣微沾光澤,最外側一對尾羽末端僅稍微向上捲曲。下體頦、喉暗黑褐色;胸深黑色,其鱗狀斑光澤稀疏而不甚顯著;腹至尾下覆羽黑褐色,羽端具污灰白色鱗斑或尖點斑;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具污白色尖端。
虹膜暗紅褐色;嘴、跗蹠、趾及爪均黑色。
棲息環境
鴉嘴卷尾是熱帶、亞熱帶闊葉林與常綠林中活動、棲息的林棲鳥類。在中國海南島經常出沒于山區、茂密的林中或林間草地、林下灌叢間覓食。
生活習性
常見經久停留於高大喬木樹冠枝幹上,偶而突然起飛,襲擊過往空中飛蟲,或翱翔於林間草地,捕食受驚起飛。啄食樹上的昆蟲,或在林緣的田壩區捕食農田昆蟲,偶爾也見在空中飛翔捕食飛蟲。通常單只活動或成對活動,行動畏懼而隱蔽,為罕見鳥類。
分布範圍
分布於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北部(夏候鳥、留鳥);冬季遷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西部和加里曼丹島北部越冬。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南部西雙版納及東南部,廣西三防(九萬大山)、貴縣(夏候鳥);海南島(夏候鳥、旅鳥、留鳥)。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為4-6月間,巢置於喬木樹高處樹杈之間;巢呈杯狀,由草絲及莖桿構成。每窩產3-4枚卵,卵徑平均26.3mm×19.4mm。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沒有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卷尾科鳥類
卷尾科(Dicruridae),卷尾是中型鳴禽,體羽常黑色而具金屬光澤,尾呈深叉狀,中央尾羽最短,最外側尾羽長而向外或向上彎曲,棲息於樹上,善捕空中飛蟲,性情兇猛好鬥,護巢性強。卷尾分布於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地區,集中於東洋界,有2屬22種,我國有1屬7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