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鄉[四川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

鳳鳴鄉[四川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

鳳鳴鄉為一地名,在我國四川省內江市、雅安市以及達州市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完善信息,提供數據 完善信息,提供數據

鳳鳴鄉位於內江市市中區西部,與靖民、白馬、永安、朝陽、全安等鎮相鄰,距內江城區僅有15公里。鄉村道路67.5公里,海拔高度:376米。 有利於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該鄉幅員面積22.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4440畝,其中田6282畝,土8158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0.67畝,鄉內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薯、豆類、油菜、花生、水果、海椒,養殖業主要是生豬、蠶繭、魚及小家禽等,鄉內企業主要有鳳鳴機磚廠、建築公司(該鄉勞務輸出的骨幹企業,在北京、成都、天津、廣東等省市均設有辦事處)、紅岩土石方工程等企業。

該鄉轄7個村、1個社區、105個社(組),總人口23387人,總戶數5744戶,其中農業人口21567人。有1個黨委、11個黨支部、451名黨員。

行政轄區

鳳鳴鄉下轄村:
龍洞村 白蠟園村 三邊沖村 天台村 王板橋村 書房灣村 鳳鳴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0902
10673
10229
家庭戶戶數 5336
家庭戶總人口(總) 20879
家庭戶男 10651
家庭戶女 10228
0-14歲(總) 5111
0-14歲男 2700
0-14歲女 2411
15-64歲(總) 14169
15-64歲男 7223
15-64歲女 6946
65歲及以上(總) 1622
65歲及以上男 750
65歲及以上女 87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0447

經濟模式

市中區鳳鳴鄉積極探索“公司+口袋”農村勞動力轉移新模式。

一、主要成效

1、農民收入增加了。有序的勞動力轉移,不僅使民工的收入不斷增加,而且使勞務收入逐步成為鳳鳴鄉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勞務現已成為了該鄉的一個支柱產業。據初步測算,2006年該鄉實現勞務總收入7000萬元,農民工人均勞務收入超過1萬元,是全市農民工人均收入的2倍以上;全鄉人均勞務收入達2989元,是全市人均勞務收入的2.5倍;勞務一項助農人均增收169元,對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貢獻達到65%。據不完全統計,全鄉現擁有資產100萬元以上的有100多戶,1000萬元以上的20餘戶,5000萬以上的2戶。

2、工作穩定性增強了。在“公司+口袋”的勞務輸出模式運作下,農民外出務工相對穩定,一般一處的工作快結束,另一處的工作就已有了著落,幾乎沒有無工可做的現象。隨著近年來組織勞務輸出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不斷提高,四川省建一、二、三公司、華西六建司、中鐵二局等數家大型建築公司均主動與鳳鳴建司簽訂常年用工契約。目前,全鄉勞動力常年轉移規模6000人以上,占該鄉總勞動力的40%,其中95%以上是通過鳳鳴建司簽訂協定並組織輸出的,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內蒙、太原、廈門、廣州、深圳、珠海、西安、拉薩等地,省內主要集中在成都。鳳鳴籍外輸民工在北京、上海、內蒙等地從事建築工作的常年約1000人,在太原的常年約3000人。2006年,該鄉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6800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5%,其中跨省市轉移4742人,占總輸出勞動力的69%。

3、民工權益有保障了。按照國家勞動保障法規,鳳鳴建司、口袋、農民三方層層簽訂用工責任書,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尤其是對農民工的工資、加班補貼、工傷補償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口袋”代表公司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務契約,對勞務費、勞動保護措施、工傷、工作時間等內容作了明確,使農民工勞動有保護、安全有保障。如出現的勞資糾紛,直接由鳳鳴建司出面解決。每一處工程結束,“口袋”首先將工資支付給農民工,農民工從不擔心工資拖欠等問題。除鳳鳴建司為農民工購買了工傷意外保險外,最近正計畫由公司和農民各出一部分保費購買醫療保險。截至目前,凡與鳳鳴建司簽定了勞動契約的外派農民工,該得到加班補貼和工傷補償等均得到落實,幾年來從未出現一例勞資糾紛。

4、民工素質提高了。農民工在外工作中,不僅積累了經驗,而且通過各種各樣的培訓,也提高了技術技能水平,實現了從單純的下苦力到從事技術活、再到會管理的轉變,同時逐步樹立了“敢闖敢試謀發展”的新理念,湧現出了一批勇於創業、敢闖敢幹的能人,這批能人在生產經營方式、管理規模、資金運作等方面均有過人之處,成為當地民眾致富奔小康的領路人。書房灣村的劉述高,14歲外出從零工乾起,現在不但有一手過硬的建築技術,而且成了遠近聞名的“劉大口袋”,每年為鳳鳴創收500萬元左右。

二、主要做法

1、引導轉型,搭建轉移平台。鳳鳴建司為鳳鳴鄉的集體企業,原是一家具有基礎建設、勞務輸出等綜合功能的建築公司,因建築資質等條件的制約,該公司已不再適應市場需求,面臨關閉破產。但在多年的實踐中,鳳鳴建司擁有一批懂技術、會經營、信息靈通的人士。根據這一情況,鳳鳴鄉黨委政府及時介入,在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形勢的基礎上,確立了把勞動力資源開發和輸出作為主要產業來抓的發展思路,引導鳳鳴建司轉型,丟掉不適應市場的功能,將建司的主要業務轉移到勞務專業承包上,並確定以鳳鳴建司為法定勞務輸出平台(在外設辦事處),運用市場化手段有組織成規模的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公司+口袋”新型勞務轉移輸出模式,開發利用勞動力這一“優勢”資源。到2000年初,該公司逐步轉型為專門從事勞務輸出(勞務專業承包)的一級勞務公司。

2、合理布點,健全轉移網路。鳳鳴建司在經濟發展較快、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較多、就業容量大的省(市)建立分公司或辦事處,逐步構建起立足本地、面向全省全國的以鳳鳴建司為中心,各駐外辦事處為點,各大小“口袋”為線的勞務轉移輸出網路,引導全鄉勞動力實現最大限度的異地轉移。在選擇駐外辦事處人員和“口袋”時,注重把信息靈、業務廣、誠信高、實力強的人士確定為分公司和辦事處負責人,代表公司在外承攬工程勞務。這一做法迅速充實了勞務輸出信息員隊伍,有效提高了駐外人員的工作主動性,確保了勞務輸出實效。目前,公司已在成都、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建有辦事處20餘個,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鳳鳴鄉大小“口袋”有400餘人,主要從事建築工程勞務承包。成都辦事處負責人余新文,常年在成都聯繫工程勞務,每年為本鄉輸出勞動力1500多人,每年為鳳鳴鄉實現勞務收入800萬左右。

3、多元培訓,提高轉移質量。針對勞動力大量外出的狀況,鳳鳴鄉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一是強化綜合培訓。根據每年農村種養特點,分別組織開展小春、麻竹裁植管護、養豬等技能技術培訓,同時利用廣播、電視、院壩會、板(牆)報等形式,適時進行用工培訓,即每年利用春節後一段時間,集中3-5天分別對在外和即將赴外的農民進行集中培訓。除業務技能培訓外,重點就權益保障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宣傳,並摘編相關條款印成資料發給農民。二是借“勢”培訓勞務。除鼓勵在外務工農民自覺參加各類技術、技能培訓外,鳳鳴建司在與用人公司簽訂協定時,儘可能的爭取由用人公司免費代培訓的名額。2006年,鳳鳴鄉參加各類技術培訓的農村勞動力1970人,頒證535人;由省建三分公司成都代培訓141人,頒證141人。

4、真誠服務,解決轉移憂患。由於大量勞動力外出,留守家中的幾乎為“386199”部隊,為使外出務工人員安心在外務工,鳳鳴鄉實施了多種惠民措施。一是成立助農隊。鄉農業服務中心除日常農技指導和服務外,還組織了一大批由村社幹部組成的助耕隊,幫助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家庭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二是修建學生公寓。近年來,通過多種途徑,鳳鳴鄉籌資90元修建了留守學生公寓,現擁有350張床位,較好解決了在外務工農民子女的入學問題。三是強化聯繫溝通。為及時了解外出人員情況,幫助解決在外務工中遇到的困難,鳳鳴鄉黨政幹部與“口袋”之間建立對口聯繫,發放連心卡300餘張;近年來,該鄉專門在成都等地多次召開鳳鳴籍人士“情系家鄉”發展座談會,鼓勵他們在外發展,同時大力宣傳家鄉的變化,誠邀鳳鳴籍人士回鄉創業,以推動家鄉快速發展。

鄉屬學校

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三邊沖村國小

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中心國小

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書房彎村國小

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初級中學

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天台村國小

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王板橋村國小

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白臘園村國小

內江市市中區鳳鳴鄉龍洞村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