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發〔2005〕39號)、《省人民政府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黔府發〔2006〕37號)和第六次全國、省、市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促進全縣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實現“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最佳化增長”轉變,切實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一起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一起發展,努力讓人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2.工作目標:到2010年,重點流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控制在3048.25噸和1007.28噸以內。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於60%,城鎮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效果,資源綜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利用率和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分別達到80%。
二、具體措施
(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發展中突出的環境問題
3.以保障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源保護區,2007年全面完成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和報批工作。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源保護區,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嚴禁一切排污行為和其它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統籌城鄉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擴大農村集中供水覆蓋面,提高農村受益人口比例。完善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控體系,建立飲用水源安全預警制度,定期發布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切實加強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六池河、龍潭河、蒲水河、蜂王河、洪渡河等流域的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4.以削減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加強縣城低架源大氣污染治理,全面淘汰縣城燃煤小鍋爐和經營性燃煤設施,最佳化能源結構,提高城鎮清潔能源使用率。強化城區工業企業的廢氣治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飲食業油煙污染和小五金、車輛、建築施工等噪聲污染問題。加強對建築、拆遷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現場的渣土管理和揚塵污染防治。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加快淘汰污染嚴重的車輛。
5.以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為重點,加強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加強對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實驗室廢棄物的管理和安全處置,嚴格執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制度和轉移聯單制度,對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實施全過程監管。
6.以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為重點,加強城鎮環境保護。統籌規劃建設城鎮供排水,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十一五”期間,力爭建設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堅持廠網並舉、管網先行,加快縣城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綜合整治城鎮河網水系,到2010年,縣城周邊河道基本恢復生態和景觀功能。加快城鎮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縣城必須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鄉鎮集鎮和人口較為集中的村(居)建設垃圾填埋場。
7.以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整治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四在農家暨四位一體”為載體,開展以“生態家園、潔淨水源、美麗田園、清潔能源、優美城鎮”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環境保護行動,逐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的節約型農業,引導農民科學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物質,減少農藥化肥污染。開展生態農業(國家級有機產品生產基地示範縣)建設,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推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等工程建設。加強禽畜養殖污染防治,大力發展“豬—沼—茶(果、蔬)”生產模式,因地制宜開展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實現養殖場污染物資源化利用。防止污染向外轉移。到2010年,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達到60%,飲用水合格率達到70%,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40%,農戶室外道路硬化率達到30%。
8.以放射源監管為重點,加強輻射環境管理。強化輻射環境安全責任,加強放射源與射線裝置、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的監督管理,認真執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制度,強化放射性廢物的監管和處置,強制收貯廢棄放射源。加強對大型電磁輻射設施的監管,對造成周圍電磁輻射環境污染的項目要限期整治。在2007年底前健全完善安全監管體系和應急處理機制。
(二)轉變增長方式,大力推行環境友好型生產生活方式
9、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各級各部門要把環境保護擺在綜合決策的重要位置,建立完善環境與經濟綜合決策機制,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提高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能力。要把區域發展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結合起來,形成分工合理、重點突出、生態環境協調、比較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的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根據資源條件和環境容量確定不同區域的發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在環境容量有限的鄉鎮實行最佳化開發,重點在龍泉、何壩等鄉鎮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節能環保型產業;在環境容量較為充裕、資源比較豐富的鄉鎮實行重點開發,依法合理利用環境容量,重點推進資源循環型經濟建設;在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鄉鎮實行限制開發,選擇對環境危害小、有利於生態功能恢復的開發方式,重點推進生態型經濟建設;在環境敏感區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區實行禁止開發,依法實施強制性保護,重點推進飲用水源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治理。
10.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推動、互利互惠、多方共贏,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合理延長產業鏈,協調解決好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編制各項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綜合運用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經濟手段,形成有利於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污、可循環的政策環境和體制機制。以清潔生產為重點,推動企業內部循環,依法加大企業清潔生產強制審核力度,支持企業通過改進設計、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方案,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實現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的資源利用和生態影響最小化。以產業鏈建設為重點,推進園區內部循環,加強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的循環鏈建設,引導不同產業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耦合,建立資源再利用和再循環的循環經濟機制。以生產和消費為重點,推進全社會的經濟循環,搞好產業結構調整,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樹立綠色消費理念,推行政府綠色採購,倡導環境友好消費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循環經濟體系。
11.嚴格源頭污染控制。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所有新、改、擴建項目都要嚴格履行環境影響評價手續,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未經批准的,規劃、建設、安全監管等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手續,國土資源和金融部門不得提供土地和貸款,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的新設企業,工商部門不予登記註冊。對重點流域區域和環境敏感區內的建設項目,提高環境準入條件。在組織編制區域、流域開發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工業、交通、能源、水利、縣城建設等專項規劃時,必須依法組織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上把好環保關。
12.強力推進污染物總量控制。按照“管住總量、嚴控增量、用好存量”的原則,把結構調整、產業布局與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結合起來,認真落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任務,並把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建立主要污染物減排監督考核制度。按照區域流域總量控制要求,進一步強化排污許可證的發放和管理工作,所有排污單位必須按照規定的污染物種類、數量、濃度等持證排污,禁止無證排污或超證排污。
13.建立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嚴格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公示制度,定期公布城鎮空氣品質、噪聲、飲用水源水質、流域水質和生態狀況評價等環境信息,及時發布污染事故信息,增加公眾環境知情權。從2007年起,縣發改局、縣經貿局、縣統計局每半年通報一次各地區GDP能耗、電耗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等指標情況,縣環保局每季度公布一次各地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和總量控制情況。充分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檢舉和揭發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環境公益訴訟。
(三)保護生態環境,努力構建可持續的生態支撐體系
14.強化資源監督管理。堅持以資源定規劃、以規劃定項目,切實抓好土地、水體、礦產、森林等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規劃,形成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有序開發、集約利用、有效保護的資源管理局面。健全節水管理機制,加快推進重點企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工作。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強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準入條件、資格認證和許可管理。建立礦山生態恢復補償制度,促進資源節約利用、生態恢復和污染治理。大力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嚴厲打擊無證勘查、非法轉讓探礦權和採礦權等違法行為。加強資源節約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浪費資源等違法行為。
15.大力實施生態保障工程。以生態恢復治理和建設工程為重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和封山育林工程,著力推進沿河(庫)、沿路等生態林網、經濟林網建設。加快推進重點礦區、荒山植被恢復工程,實施縣城兩山及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周圍荒山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工程項目。加強城鎮綠化建設,提高居住區綠化水平。加大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建設力度,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平衡。到2010年,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比例提高到20%,森林覆蓋率達到60%。
16.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嚴格執行有關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規定,清理整頓現有自然保護區內各種破壞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開發建設活動。實行最嚴格的環境準入標準,對涉及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必須從嚴把關。鞏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成果,大力開展生態示範鎮(村)建設,注重發揮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功能。
(四)完善投入機制,注重運用市場規律推進環境保護
17.完善環保投入機制。堅持政府投入引導、企業投入主導、社會投入補充,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環保投入機制。按照“排污者付費,治理者賺錢”的原則,開放、搞活和最佳化環境資源市場,鼓勵社會各類投資主體以多種形式參與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大力推行環保設施運營社會化和污水、垃圾、廢棄物處理產業化,全面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的收費政策,促進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的和諧共進。採取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建立完善企業污染治理的激勵機制,運用經濟槓桿促進排污者節約資源、治理污染和改善環境。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把環保投入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之一,逐年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認真落實財政對環保支出的增幅高於經濟成長速度的要求。排污費要全額繳入國庫,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不得坐收坐支、擠占、挪用,不得用於平衡財政預算,確保排污費全部用於污染防治。整合各項環保專項資金,集中財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18.大力發展環境科技和產業。“十一五”期間,縣級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重大環境科研項目及其推廣套用。經貿、環保、科技部門要制定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名錄,加強政策扶持和市場監管,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鼓勵社會資本及外資參與環保科技和產業發展,落實優惠政策,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技術能力強、能夠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優勢環保企業。加強與外界環保科技產業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外資、先進環保技術與管理經驗。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推進環境諮詢、環境評估市場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
(五)增強監管能力,提高依法保護環境的水平
19.加強環保隊伍建設。選派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強的領導幹部充實環保部門。各鄉鎮要設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員。
20.提高環境監控能力。按照機構標準化、隊伍專業化、裝備現代化、信息網路化要求,加快推進“數字環保”建設。政府每年從環保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環境監察、監測能力建設,增加環境監察、監測標準化建設投入,建立較為完善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和環境監控體系。著力抓好跨境斷面水質線上監測、城鎮空氣自動監測、環境應急監測、重點污染源線上監測和生態監測。開展生態災害監測評價,強化環境信息資源共享,實現環境監控中心、環境應急中心、環境信息中心聯網運行。
21.提高環境應急管理能力。建立環境預警、環境應急回響、環境修復等區域環境安全危機防範體系。排污單位要加強自身環境應急能力建設,防止發生環境安全事故。縣鄉政府都要保證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所需的人力、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制定完善相關預案,建立健全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屬地為主、分級回響的環境應急工作體系。
三、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
22.落實環境保護領導責任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增強環境憂患意識,認真落實抓制約環境保護的難點和本系統影響民眾健康的重點問題,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各級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和本系統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要提高認識,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縣人民政府將定期聽取匯報,研究部署環境保護工作,制訂並組織實施環保規劃,及時解決相關問題。縣人民政府要定期向人大報告、政協通報環保工作,並接受監督。
23.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要把環境保護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並將考核情況作為幹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主要依據之一。堅持環境目標責任制,對環境保護主要任務和指標實行年度目標管理,定期進行考核,並公布考核結果。對環保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對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環境事故、嚴重干擾正常環境執法的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要從嚴追究責任。
24、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要加大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環境法制的宣傳力度,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環保政策措施,宣傳環保工作中的經驗,努力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要加強對領導幹部、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環保培訓,強化青少年環境教育,開展全民環保科普活動,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25、健全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建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保護協調機制。縣環保局是環境保護的執法主體,要會同有關部門健全縣環境監測網路,規範環境信息的發布。財政、稅收、金融、物價、科技、建設、國土、水務、農業、林業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共同做好各自領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為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和努力。
相關詞條
-
鳳岡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
1、堅持“城鄉統籌規劃,先規劃後建設,強化規劃監督,落實職責責任”等原則。 5、加大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規劃和建設,建立城市綠地系統,提高綠地率。 (四...
-
鳳岡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3.各建制鎮要在總規的指導下,認真做好土地利用規劃修編與城鎮建設規劃的銜接。 4.縣國土資源局要加強用地指標報批工作,保障建設用地需要。 將城鄉一體化建...
-
遵義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年)修改工作方案
發布信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 遵義市總體規劃(2008...舊城有機更新,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風貌。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實施地下...人民政府縣長陳釗習水縣人民政府縣長李勰湄潭縣人民政府縣長王繼松鳳岡縣人民政府...
發布信息 政策全文 內容解讀 -
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8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制訂了工作方案...學徒制試點”。《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開展校企聯合...《關於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對以企業為主導開展的學徒制進行了...
建設歷程 試點名錄 驗收結果 試點意義 試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