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鯊之禍
鯨鯊
鯨鯊在維基百科中的解釋為:學名Rhincodon typus,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鯊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鯨鯊幾乎沒有天敵,人類進行的漁業活動是它們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生物學家仍無法掌握鯨鯊的數量,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02年把鯨鯊列為附錄二物種,鯨鯊保育已獲得全球共識。
蒲岐
蒲岐是樂清灣北岸的一個古鎮,位於樂清市區東北10.7公里,擁有7.5公里長的海岸線,現有海塗1.5萬畝,海鮮產品數不勝數,全國90%的鯊魚都在這裡加工。
嚴正聲明
2014年2月5日,總部設於香港的野生動物保護非政府組織WildLifeRisk (野生動物危機)的創辦人Alex Hofford與Paul Hilton發表聲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WildLifeRisk將一間名為“中國溫州樂清市海洋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廠作為調查目標,結果發現該工廠每年至少宰殺600多條鯨鯊。
調查發現
調查發現,鯨鯊魚鰭於加工廠被曬乾後,會轉運到廣州,再出售於當地餐廳,作為裝飾擺設之用。大塊的魚鰭通常會以紅絲帶綁著,然後被置於售賣魚翅食品的餐廳的入口、接待處、或窗旁,以吸引食客。
鯨鯊捕捉
從WildLifeRisk暗中拍攝及錄音得來的資料顯示,生活在澳大利亞海域的鯨鯊,是於遷徙期間,橫越中國南海或更遙遠的太平洋,在菲律賓、印尼,甚至遠至墨西哥水域一帶被捕捉。
鯨鯊價格
當地漁民出海捕獲後可賺取到豐厚的回報,如一條鯨鯊據稱已可賣到人民幣200,000元(31,000美元)。買賣完成後,鯊魚就會於碼頭內被馬上斬件處理,或被整條運送到第三方加工廠,蒲岐加工廠就是其中之一。
鯨鯊產品
WildLifeRisk調查人員每次到訪蒲岐加工廠時,都會看到一應俱全的鯨鯊產品,包括魚鰭、魚膚、魚肉及魚油等。鯊魚的皮可售予皮革商以製造手袋,嘴唇、胃及肉則會被當作食材賣到餐廳。魚油被提取製成護膚品及口紅等,而鯊魚的肝臟則精製成魚肝油,銷售到海外。
明察暗訪
暗訪中加工廠總經理承認,加工的鯊魚中包括姥鯊及大白鯊,這兩種鯊魚是華盛頓公約附錄II內的受保護物種。公約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可歸類成三項附錄,附錄一的物種為若再進行國際貿易會導致滅絕的動植物,明確規定禁止其國際性的交易;附錄二的物種則為暫時無滅絕危機,管制其國際貿易的物種,若仍面臨貿易壓力,族群量繼續降低,則將其升級入附錄一;附錄三是各國視其國內需要,區域性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
蒲岐加工產業
蒲岐聞名
就是這張照片,讓很多人第一次聽到了“蒲岐”這個地名。也因此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正常情況下蒲岐人不捕撈鯊魚,只從事加工,加工的主要是來自太平洋公海的青鯊、黑鯊、長尾鯊和公子鯊等資源比較豐富的鯊魚。
加工現場
樂清蒲歧鎮,工人把數以百計的鯊魚頭攤放在地面上準備加工。
加工由來
鯊魚加工最早始於上個世界80年代初,經驗豐富的漁民,用一把剖魚的巴掌大的鯗刀、一隻木桶、一袋粗鹽就可以剝下整張鯊魚皮。確切地說,蒲岐鯊魚加工業開始於鯊魚皮和鯊魚肉,而不是魚翅。
魚翅加工
魚翅加工行業的危機已經越來越嚴重,蒲岐原本有20多家企業和小作坊從事鯊魚加工業,而到2013年稍具規模的企業僅剩下東海、李發盛、海中寶等五六家。圖為家庭式工廠的工人正把魚鰭拆去表皮,製成魚翅。
鯊魚處理
樂清這家數十年歷史的加工廠,十多名員工每天不停手地把鯊魚去皮曬乾。
工廠女工正把魚翅拆成細份。
一籮籮加工後的鯊魚製成品,零售價可達兩、三萬元,相等於工人的一年工資。
工人把大塊的鯊魚皮去肉及內臟。在整條鯊魚的貿易中,鯊魚肉以及主要的副產品消化量十分龐大,主要的消費國家在歐美等地。
鯊魚骨煮熟,方便刮取魚肉。
女工把已用鹽醃好的鯊魚肉放在露天晾曬場,曬乾後的鹹鯊魚肉會轉售供煲湯及煮食。
鯊魚骨則切成細塊,加工後也可出售用以煮湯。
2004年,在浙江大學生命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幫助下,蒲岐還開發出鯊魚系列產品:鯊魚頭裡的軟骨,製成鯊魚軟骨膠囊和“鯊魚腦”;鯊魚的龍骨研磨成粉,製成鯊魚龍骨膠囊;鯊魚肉除了出口,還可做成魚鬆;鯊魚唇和鯊魚皮,則是溫州當地食客喜愛的佳肴;鯊魚的內臟,也被做成魚飼料。
市場流向
有數據顯示,中國並不是捕撈鯊魚的主要國家,不少國家的捕撈量遠大於中國。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翅消費國和貿易國。其中,全球魚翅貿易中有接近九成的貿易量涉及到中國,並且有一半以上的魚翅是從香港進口。香港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魚翅轉口貿易中心。
鯊魚製品
蒲岐將鯊魚的可利用率提高到了90%以上,是全世界對鯊魚資源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圖為各類鯊魚製品。
香港狀況
2013年1月3日,香港,大量鯊魚翅晾曬在屋頂。一塊魚翅所含有的手工藝價值已經占魚翅價值的七成至八成。以一百斤進口魚鰭為例,成本為25元人民幣,經過所有的人工加工,最後只剩下5.4斤,將租金、人力成本計算在內,標準水平魚翅的最基本價格是1700元/斤。
2010年11月23日,香港,海產店店主坐在大魚翅旁。香港在上世紀80年代進入以魚翅為首的海產貿易業,進口量一度占到全球魚翅總量一半,但自2006年以後情況直線下滑。香港海產品商會甚至在2011年底於北京召開媒體懇談會——反駁NGO對魚翅貿易的所有攻擊,而介於魚翅貿易商與NGO論戰的焦點則集中在吃魚翅會不會導致鯊魚瀕危。
2011年11月,半島酒店集團成為第一個停售魚翅的大型酒店連鎖企業。2013年8月,在全球擁有72家豪華酒店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及其旗下所有酒店餐廳停止供應魚翅產品。圖為2008年2月,泰國曼谷,廚師在準備魚翅湯。
願景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需求量導致了不分種類的捕殺,而鯨鯊作為其中直接的受害者正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威脅,“要拯救鯨鯊等瀕危物種,就必須增加市場透明度,讓違反國際保護法的個體承受法律責任及公眾壓力,從而讓消費者在購買時作出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