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格米勒運動

鮑格米勒運動是10~14世紀發生在巴爾幹半島的基督教異端運動。

鮑格米勒運動

正文

10~14世紀發生在巴爾幹半島基督教異端運動。就其實質而言,是一場貧苦農民和城市貧民反抗封建壓迫的運動。鮑格米勒一詞原意為“上帝所愛者”。相傳運動發起者為鮑格米勒神父。10世紀上半葉興起於保加利亞,11世紀初傳播到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和拜占廷等地;12~13世紀又擴大到義大利北部和法國南部。參加者主要為貧苦農民和城市貧民。運動信徒為二元論者,他們相信世界上存在著善與惡兩種本原,天國和人的靈魂是善原,塵世以及人的肉體則是惡原,這兩種本原相互鬥爭著,最終善一定能戰勝惡。他們反對正統基督教的教階制和偶像崇拜。反對繁文縟節,拒絕履行各種宗教儀式和聖禮,如洗禮、聖餐、大祭和宗教十字架、聖像、聖物等。認為,洗禮用水是普通的液體,聖餐食物並非耶穌的血肉。他們反對奢華享樂的生活方式,反對教會占有財產,要求建立宗教公社,過節制的生活,宣揚禁慾主義,企圖恢復早期基督教公社所實行的普遍平等。許多信徒積極參加反對本國封建統治階級和外來壓迫者的鬥爭,得到貧苦人民的回響和支持。該運動一直被教會、封建政權宣布為“異端”,慘遭迫害。這場民眾性運動存在5個世紀後,14世紀土耳其人入侵巴爾幹半島,才逐漸消逝。17世紀後成為一種基督教教派。這一中世紀早期的宗教和社會運動,對保加利亞的社會、文化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其主張對西歐的某些異端如純潔派,也有一定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