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語錄新編

魯迅語錄新編

《魯迅語錄新編》是一本由林賢治編著的書籍,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魯迅出現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文藝復興時期”,也即東西方文化大交匯的一個極其奇異的歷史時期。世界上很難找到像魯迅這樣對東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的作家,襟懷博大,視野開闊,目光犀利:更難找到像他這樣以異質性的文化觀念,猛烈地抨擊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的作家。在這個意義上,他是一個天中的叛逆者,革新家,個與政治霸權和文化霸權誓不兩立、不妥協不屈服的鬥士。在人社會中,他孤身奮戰,那么勇敢而傲岸。同時,魯迅又是一個極富於同情心和道義感的平民作家。他可以放棄學者教授的頭銜,放棄世俗社會所珍視的一切,但是決不放棄作為一個寫作者的貢任。就像他筆一卜的那個復仇的黑色人那樣,他惟以兒子般的忠誠,和快十般慷慨赴難的熱忱,始終不渝地護衛著苦難的大地,廣大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人們。

在魯迅那裡,人格、思想、藝術,是一個極其健全面又充滿內在矛盾張力統一體。不但在中國,他是唯一的;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有的特異者。

“語錄”一詞,對於經歷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風雨的人們,會喚起怎樣的記憶,是不言而喻的。一個人的思想、人格,無論如何也無法通過簡單的“摘句”來體現。對於想要全面了解的讀者來說,對原著的閱讀是惟一的途徑。只是原著的閱讀實在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尤其在當下,尤其當我們面對的是魯迅。從這一角度看,一本能夠基本客觀的“語錄”選摘,能夠為有需要的閱讀做一些有益的引導,總還是件不壞的事情。

作為選編者,林賢治先生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他在前言中所言:“力求顯示魯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實質性和豐富性,確是著手的初衷。”

編輯推薦

魯迅的著作中,充滿著戰鬥精神,創造精神,以及為勞苦大眾請命的精神。

——許壽裳

如問中國自有新文學運動以來,誰最偉大?誰最能代表這個時代?我將毫不躊躇的回答:是魯迅。……當我們見到局部時,他見到的卻是全面;當我們熱衷去掌握現實時,他已把握了古今與未來。要了解中國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

——郁達夫

他的存在比起高爾基的存在更為清潔。

——(日)山本實彥

伏爾泰是高喊反抗而切恨寬容的,是他燃起了法國革命。同樣的,魯迅是更努力的在激發中國大眾的情緒來反抗一切精神上物質上不可忍受的痛苦,拿魯迅與伏爾泰相比擬,真是再恰當不過。對於專制制度的反抗,他們處於不同的國度,卻同是一員猛將。

——(美)埃德加·斯諾

他體現著新與舊的衝突,同時也體現著另一些超越歷史的更深刻的衝突。他從不曾得到他的同時代人胡適和周作人所曾享有的那種寧靜的心境,但他卻是比我們中間任何一個都更具偉大的天才。

——(美)夏濟安

西方文化研究忽略了魯迅的作品實為一種恥辱,任何無知的藉口都無法彌補這個缺陷。

——(美)詹姆遜

目錄

一 中國人

二 中國社會

三 中國歷史

四 權務者

五 奴隸與奴才

六 文人,學者,知識分子

七 論啟蒙

八 論民眾

九 論流氓

十 論青年

十一 書報審查制度

十二 傳統與改革

十三 論革命

十四 論鬥爭

十五 論寬容

十六 論道德

十七 論人生

十八 論友誼

十九 性愛、婚姻與家庭

二十 文化教育

二十一 文學藝術

二十二 關天現代人物

二十三 關於自己

附錄一 魯迅論

附錄二 魯迅年表

書摘

如果內容的充實,不與技巧並進,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裡去的。

《致李樺/1 935年2月4日》,《全集13》P45

所以我的意見,以為一個藝術家,只要表現他所經驗的就好了,當然,書齋外面是應該走出去的,倘不在什麼旋渦中,那么,只表現些所見的平常的社會狀態也好。日本的浮世繪,何嘗有什麼大題目,但它的藝術價值卻在的。

《致李樺/1935年2月4日》,《全集13》P45

如果是戰鬥的無產者,只要所寫的是可以成為藝術品的東西,那就無論他所描寫的是什麼事情,所使用的是什麼材料,對於現代以及將來一定是有貢獻的意義的。為什麼呢?因為作者本身便是一個戰鬥者。

《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二心集》,《全集4》P367

總之,我的意思是:現在能寫什麼,就寫什麼,不必趨時,自然更不必硬造一個突變式的革命英雄,自稱“革命文學”;但也不可苟安於這一點,沒有改革,以致沉沒了自己——也就是消滅了對於時代的助力和貢獻。

《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二心集》,《全集4》P369

生在有階級的社會裡而要做超階級的作家,生在戰鬥的時代而要離開戰鬥而獨立,生在現在而要做給與將來的作品,這樣的人,實在也是一個心造的幻影,在現實世界上是沒有的。要做這樣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著頭髮,要離開地球一樣,他離不開,焦躁著,然而並非因為有人搖了搖頭,使他不敢拔了的緣故。

《論“第三種人”》,《南腔北調集》,《全集4》P44O

中國文學從我看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廊廟文學,這就是已經走進主人家中,非幫主人的忙,就得幫主人的閒;與這相對的是(二)山林文學。唐詩即有此二種。如果用現代話講起來,是“在朝”和“下野”。後面這一種雖然暫時無忙可幫,無閒可幫,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闕”。

《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集外集拾遺》,《全集7》P383

中國是隱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時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謂之徵君;開當鋪,賣糖葫蘆是不會被征的。我曾經聽說有人做世界文學史,稱中國文學為官僚文學。看起來實在也不錯。一方面固然由於文字難,一般人受教育少,不能做文章,但在另一方面看起來,中國文學和官僚也實在接近。

《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集外集拾遺》,《全集7》P383P150-151

(1)「中國人沒記性,因為沒記性,所以昨天聽過的話,今天忘記了,明天再聽到

,還是覺得很新鮮。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壞了的事,今天忘記了,明天做起來

,也還不是「仍舊貫」的老調子。」《老調子已經唱完》一九二七年

(2)「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

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無聲的中國》一九二七年

(3)「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

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

淡紅的血色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

維持著似人非人的生活。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記念劉和珍

君》一九二六年

(4)「二十多年前,都說朱元璋(明太祖)是民族的革命者,其實是並不然的,他

做了皇帝以後,稱蒙古為「大元」,殺漢人比蒙古人還厲害。」《上海文藝之一

瞥》一九三一年

(5)「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

里轉,轉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轉,同他們的父親一樣,或者還不如。」《

隨感錄二十五》一九一八年

(6)「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

加進甚么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

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於『現在』

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

將來』的就是。」《兩地書》一九二五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