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硯石
魯硯石是分布於山樂省境內的一切天然硯石的總稱。用它們製成的硯台統稱“魯石硯”或“魯硯”而不是單一的硯種。古代魯硯造型優美,琢工精湛。常見的硯有方形硯、長方形硯、圓形硯及橢圓形硯,具有自然形狀和天然溶蝕邊的蕉葉硯、荷葉硯、琴硯、澄泥硯等。硯面細膩、柔潤,細中有鋒,柔中有剛,滑不拒筆,澀不滯等,發墨益毫,經久耐用,深得文人學土常識。根據物質成分、工藝美術特徵、成因、產地的不同,可將魯硯石分為17種。
基本信息
學科:其他實用礦物與岩石
詞目:魯硯石
英文:Lu(Shandong)ink-stone
釋文:泛指山東省境內出產的多種硯石。包括臨朐(古青州)老崖崮奧陶系馬家溝組灰岩的紅絲硯石(red silk ink-stone,一種紫紅色有微細花紋的微晶灰岩)、曲阜尼山硯石、泰安大汶口的燕子硯石等。還包括岩性未鑑別的紫金石、淄石、砣礬石、徐公石、溫石、田橫石、薛南山石、浮萊山石、龜石等硯石。種類
淄石
淄石以產於古淄州而得名,現今的產地為淄博市的淄川、博山一帶。
基本特徵 按淄石的形成原因和產出狀況方面的並異,可分為“仔石”型淄石和“原石”型淄石兩類。仔石包括紫雲、沉綠、天青、柑黃諸品,其中柑黃堅而不頑、發墨如油,為淄石中之上品,惟十分少見。原石分布於虞望山一帶,有紫、紅、黃、青、翠、綠等品種,其中重紫、荷葉綠石質細膩,發墨如漆,經久不乾,為最佳品種。另外,煤井出產的黑石名叫“墨玉”,其石質堅,下墨爽利。但因其斷面有自然銅雲紋,故稱“墨玉金雲”。龜石
龜石為含生物碎屑的泥質石灰岩,產於臨朐縣辛寨鄉劉家莊南山。用它製成的硯台稱“龜石硯”或“龜硯”。在地質構造上,龜石蘊藏於魯西近沂沐斷裂的北西西向冶源斷裂北側的第四紀殘積坡積物中。從岩性而化,硯石為以橢圓形為主、具有各種形狀的含生物碎屑的土黃色泥質石灰岩。但硯石的形成還經歷了風化作用,由中寒武世徐莊組頁岩層所夾的薄層狀或透鏡體狀和其它形狀的泥質石灰岩或石灰岩,經風化再沉積的結果。因其外貌足似龜形,故名“龜石”。常見於冶源斷裂北側的殘積坡積層中,且分布有限,一般要在雨季才能找到為數極少的龜形硯石。清《臨朐縣誌》有用此石硯的記載:“龜石產辛寨龍巖寺石洞中。天然龜莆,磕之底蓋自分。質細而潤,蓄墨數日不柘。”加工時,從腹背鑿出平面即可。由於硯面質細而潤,不吸水,不滲水,蓄墨不涸,理細不滑,發墨益毫,故為優良硯材,可制隨形硯等。紅絲石
紅絲石是一種呈肝紫或磚紅色、具有絲狀彎曲紋理的薄層狀微晶石灰岩,因產於古青州黑山紅絲洞而得名,為中國歷史上的上大著名硯石之一。用它製成的硯台稱“紅絲硯”或“紅絲硯”。
基本特徵 紅絲石賦存於中奧承包制統馬家溝組第一岩段的頂部與第二岩段的接觸部位。礦層厚幾厘米至1米,沿走向斷續延長一、二百米。硯石主要由方解石組成,另含有鐵質物及極少量的石英、雲母。具隱晶微粒結物,作壁上觀層理構造。方解石呈他形粒狀,粒徑0.01毫米。鐵質物參與構成彎曲、不規則的波狀或波紋狀,寬0.02-0.04毫米,色紫紅、灰黃,變幻無窮的紋理,這就是著名的“紅絲”。由於其外觀如刷絲一般,故谷稱“刷絲紋”。其形成是岩石在沉積過程中,由於沉積環境變化的影響,如流水本智周萬物或其它動力的作用,使沉積物質發生頻繁交替,或使尚處於可塑狀態的具有微紋理的碳酸鹽岩層發出拖動變形的結果。上述黑山產的紅絲石以豬肝色為底色,亦分布著灰黃色刷絲紋。兩種刷絲紋均迴旋變幻,縈迴石面,次第不亂,異常美麗。比重約2.65-2.75,硬度約3-3.5。砣磯石
砣磯石以產於長山列島的砣磯島西海岸而得名,其地今屬長島縣砣磯鄉所轄。用它製成的硯台稱“砣磯石石硯”或“砣磯硯”。
基本特徵 砣磯石及其硯台黑澤如漆,群昨閃閃,宛如無月星空;又似地上雪浪滾滾,驚濤拍岸;紋彩深似龍潭秋水,碧波粼粼,映日泛光,故又稱“雪浪金星硯”。溫石
溫石,以用其石硯磨墨在隆冬季節不凍而得名。經試驗,在攝氏零下三、四度時,用溫硯磨墨確實不凍,而其他魯硯中的墨汁則出現冰棱。相傳用溫石制硯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多屬自製自用,未作商品出售。有人認為溫石制硯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多屬自製自用,未作商品出售。。有人認為溫石頗像端石,以具有石眼等花紋為特點。從岩性而論,溫石為含粉砂質的泥岩,產於即墨縣馬山洪陽河底的溫泉下,在地層上屬於早白堊世青山組第一岩段。洪陽河底為一套灰色砂岩夾暗紫色粉砂質泥岩,後者即硯層,其厚度僅10厘米左右。溫石含黏土質物60%-80%,粉砂級長石、石英20%-40%;具粉砂泥質結構,塊狀構造,微層理髮育。其外觀呈紫褐、灰紫色,含有豆綠色石眼,其石眼暈可達4-5層,實為含方解石及鐵質物的橢圓狀結核。其它紋彩還有青花、胭脂暈、朱斑、朱線、翠斑等。溫硯質堅而潤,發墨益毫,極類端石。但溫石中常有砂石夾層,如果用其制硯,常廢墨損毫,用者無原則多注意。無砂石夾層的上品一般都是小料。大料雖有,但極難得。田橫石
田橫石以產於秦末至西漢初田橫五百壯士殉難處---田橫島而得名,其地今屬即墨縣管轄。此硯石為黑色粉砂質泥岩,用它製成的硯台稱“田橫石硯”或“田橫硯”。明嘉靖《即墨縣誌》有“田橫石,可琢硯”的記載。清《即墨縣誌》稱:“田橫石質堅,色黑如墨,少有文彩,偶見金星。以其制硯,下墨頗利。”清末民間製成的田橫石硯有梅、蓮等浮雕,也有無雕飾的“墨海”,常銷售於膠東一帶。薛南山石
薛南山石為具有自然溶蝕邊的泥質石灰岩夾岩顯微晶質石灰岩,用它製成的硯台稱“薛南山石硯”或“薛南山硯”。其產地,一說為蒼山縣大促鄉薛南村東薛南山西坡,另一說為臨沂城西40公里之薛南山。據《臨沂縣雲》載:“薛南山產石,皆天成硯材。若馬蹄,若龜殼,四周若竹節狀。小者尤佳。”在地質構造上,薛南山石賦存於魯西尼山穹窿東緣禹王山--蒼山南北向斷裂東側中寒武世張夏組黃綠色頁岩夾泥岩、泥灰岩岩層中。硯材為黃綠色頁岩中所夾的泥灰岩岩塊,此岩塊的上下兩側為含 泥質的石灰岩,中夾黃灰色顯微晶質石灰岩。由於泥質石灰岩表面往往發育有龜裂紋,故岩塊的自然溶蝕邊即沿龜裂紋分布。其外形呈石餅狀,直徑約10厘米,最大不超過15厘米。工藝美術家認為薛南山石色澤柔和、沉綠,有彩紋如塵,時隱時現,質地細膩,溫潤如玉,硬度適中,堅而不載金碳,研墨無聲,發墨有光。如姜書璞創作的雙魚潭薛南山硯就為當今這種石硯的佳作之一。其長22厘米、寬14厘米、高2.5厘米,呈隨形。猶如崢嶸崖,景自天成。硯堂像靜穆深潭,潭中巧出雙魚,使整個硯作靜中有動,從而體現出了“天人合一”的藝術觀。徐公石
徐公石為薄層狀、多具自然溶蝕邊、含少許粉砂質的微晶石灰岩,產於沂南縣青砣鄉徐公店硯台溝。用它製成的硯台稱“徐公石硯”或“徐公硯”。其含礦地層為震旦紀土門群佟家莊組上部,岩性為薄層狀或薄板狀、含少許粉砂質的泥灰岩,地層產狀平緩。徐公石呈石餅狀,直徑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約三、四雨。其顏色多種多樣,有蟹蓋青、鱔魚黃、沉綠、生褐、紺青、橘紅、茶葉末色等。硯材周邊有呈石乳狀、縱橫交錯和垂直、變幻無窮的石紋。浮萊山石
浮萊山石為含 粉砂質的微晶石灰岩,產於莒縣城西約10公里的浮萊山西南的硯疃村北。用它製成的硯台稱“浮萊山石硯”或“浮來山硯”。相傳此地在歷史上盛產硯石,故稱“硯疃”。在地質構造方面,浮萊山石產於郯廬斷裂帶白芬子--浮萊山斷裂旁側的震旦紀土門群佟家莊組下部。其岩性為暗綠色薄層狀或透鏡體狀含粉砂質的微晶石灰岩,石色紺青、褐黃、沉綠,由於多具有自然溶蝕邊及制硯工藝中所稱的“冰紋”,因而大放異彩。這種“冰紋”是沿岩層的不規則裂隙進行充填的褐色含鐵質的方解石脈。硯石不僅質潤理細,加工性能良好,而且與墨相親,發墨有光。加上其“冰紋”和周邊風化紋的存在,有時不無原則雕琢,就別有風趣。羲之石
羲之石為含微古生物碎屑和黃鐵礦的石磁岩,產於費縣與臨沂縣交界處的箕山澗洗耳河畔。因臨沂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鄉,故名“羲之石”。用它製成的硯台稱“羲之石硯”或“羲之硯”。又因王羲之在當時曾官至“右軍將軍”,有“王右軍”之稱,於是“羲之硯”及他所用的其它硯台均稱“右軍硯”。米芾《硯史》載:“今有收得右軍硯,其制與晉圖畫同。頭狹四寸許,下闊六寸許,頂兩純皆綽慢下不勒成痕,外如內制。”這實際上是一種箕形硯。但因臨沂為古榔琊郡,故羲之硯又被稱為“榔琊硯”。由於硯石中含有星點狀黃鐵礦,似金光閃爍,以致羲之硯又被稱為“金星石硯”或“金星硯”。無疑,王羲之本人特別酪愛金星石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出任平原太守時,亦曾搜尋這種石硯。寧蘇軾曾在信札中贊之:“金星遍布,叩之有聲,制硯上品也。”燕子石
燕子石又樂“蝙蝠石”,為含大量三葉蟲化石的薄層石灰岩,產於仄安縣大汶口南汶河河床、萊鞭縣顏莊、費縣等地。用它製成的硯台稱“燕子石硯”或“燕子硯”。含礦地層為晚寒武世崮山組上部頁岩夾薄層石灰岩,硯石層厚1.5厘米左右,大於1.5厘米者少見。硯石因含完整的三葉蟲或蝴蝶蟲尾刺,顏色微黃,凸出石面,似燕子或蝙蝠,故以“燕子石”或蝙蝠石“名之。早在東晉時代,郭璞在注釋《爾雅.蝙蝠服翼》時稱:“齊人呼為 ‘ ’因又銘之‘ ’。公門人劉文正理順,馬文忠世奇,夏考功允彝,諸公皆為銘贊,亦奇物也。”明末清初王士禎《池北偶談》稱:“張華東公延登崇禎丁丑三月游泰山,宿大汶口。偶行飲至河濱,見水中光芒甚異。出之,則一石可尺許。背負二小蝠、一蠶,腹下蝠近百,飛者伏者,肉羽如生。蠶右天然有小凹,可以受水,下方正受墨。公制為硯,名曰‘多蝠硯’。”清盛二《淄硯錄》稱:“此石萊往往有之。其背有如蝙蝠者,如蜂、蝶、蜻蜓者,文皆凸出。制硯名‘鴻福硯’,為讀《易》研朱妙品。”上述“多蝠硯”、“鴻福硯”均批“燕子石硯”。鶴山石
鶴山石是根據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九九硯譜》所提供的線索,於近30年來發現的山東硯石新品種。用它製成的硯台稱“鶴山石硯”或“鶴山硯”。按岩性,它是磚紅色含粉鐵質泥質的微晶石灰岩,產於寧陽縣西北鶴山、龜山一帶。由於寧陽緊鄰曲阜,相傳歷史上制硯者曾在“聖人府前賣過硯”,故人們以此耀窯主山硯之好。窯主山石產地地勢平坦,含礦地層為早式世饅頭組,作為硯石的含粉砂鐵質泥質的微晶石灰岩即產於其中。組成鶴山石的礦物主要是方解石,另含少量粉砂、鐵質、泥質物微晶結構。硯材質地細嫩,堅而不頑,發墨而不滯筆,已用來雕制隨形硯等。尼山石
尼山石為呈藍灰、土黃、薑黃色的泥質石灰岩,因產於曲阜城東南約30公里的孔子誕生地“尼山”文德林而行名。其原有的具體產地在尼山孔廟北的硯台溝,惟此地的硯石已極不易得。用訪石製成的硯台稱“尼山石硯”或“尼山硯”。據《清一統志》記載:“尼山石硯,出曲阜縣尼山,文理精膩,亦稱雅品。”又據清乾隆年間候船訂的《曲阜縣誌》記載:“尼山之石,文理精膩,質堅色黃,可以為硯。得之不易,近無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