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詞目:魚塘
拼音:yútáng
英文:【fish pound】
釋義:捕魚或養魚的地方,特指魚圍塘的內部間格或圈住魚的圍網
竹基魚塘
利用魚池的基面種竹是我國一種傳統的庭院式生產方式。所謂“養魚種竹千倍利”的農諺道出了竹基魚塘的效益不錯。其環境效益也很好。
在我國具備養魚和種竹環境的地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養魚基面種竹的習慣。由於歷史的原因竹基魚塘也曾一度消失過。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竹子的綜合利用、竹筍又是深受民眾歡迎的食品,竹製工藝品和竹筍又可換取外匯,經濟效益提高,竹基魚塘在珠江三角洲及有的丘林山區就有恢復並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新鮮的嫩筍殼對直接投餵草食性魚類,而老的部分也可用於漚制發酵肥料養魚。
根據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科研人員的調查,在廣東省佛山市一帶種竹周期為8年,其間第4-6年間為竹筍產量高峰期。每畝基面最高產筍量為2000千克,最低也在1500千克以上。竹筍一項可得淨利潤800-1000元。把竹筍進一步加工成罐頭,利潤還會上升。
基面種竹除收穫竹筍外,每年每畝基面尚可收竹竿3500-4500千克。竹竿除可加工製成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藝品外,還可為養魚服務。除可用作扦插捆箱外,還可用做綜合養魚系統里畜、禽飼養棚、圍欄等建築材料。
特別是建造成庭院式竹基魚塘,還可美化家庭生活環境。
環境要求
一般理想的池塘,要求面積較大,池水較深,光照充分,水源暢通,水質肥沃,交通方便,以利於魚類的生長和產量的提高,並利於生產管理。具體來說,應具備如下的幾方面的條件: 1、面積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淺,與魚產量的高低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生產實踐證明,成魚塘的面積以4—10畝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魚種塘的面積則可在5畝以下,水深1.5米左右。
2、土質和底質。魚塘多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質對水質的影響極大。池塘的土質以黑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
池塘經過一段時間養魚後,塘底逐漸形成一層厚的淤泥,這是殘剩的飼料、肥料、魚糞和死亡的生物體等不斷沉積,與池底的泥砂混合而成。池塘中有一定的淤泥,塘水容易變肥,有利於養魚和高產。但淤泥過多會使水質惡化,影響魚類的生長,甚至引起魚的死亡。因此,淤泥過多必須及時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質。
3、水源和水質。良好的水質,要求溶氧充足,酸鹼適中(PH值7—8.5),水溫較好(最好25—30℃),營養鹽豐富,水質較肥(水色為綠豆色、黃綠色、黃褐色和淡醬油色,透明度為25—30cm),不含有毒物質。
4、池塘的形狀和方向。池塘的形狀以長方形為好。長寬之比為2—3∶1,寬邊長度為30—50米,以便於管理和拉網捕魚。池塘的方向為東西向為宜,這樣有利於延長日照時間,對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增加溶氧都有好處。池塘周圍不宜有高山和高大的樹木遮光擋風。
5、布局與配套。塘基不應太窄,一般應有2米以上的基面,要建築配套的禽畜欄舍時,要求應更寬些。同時,要建設完善的排灌系統,使每口魚塘都能獨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塘底應由灌水的一邊向排水的一邊傾斜,以利排乾塘水。同時應考慮電源問題,以便使用增氧機。
施肥十忌
一忌雨天施肥雨天水體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強,對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較差;雨天水量較大,施肥的有效濃度會降低;溢洪時,肥料流失性大。
二忌悶熱天施肥天氣悶熱時,水中溶氧較低,施肥後水中有機物耗氧量增加,極易造成魚類因缺氧而浮頭泛塘。
三忌渾水施肥水體過分渾濁,說明水體中黏土礦粒過多,肥料的部分離子易被黏土粒子吸附固定、沉澱,遲遲不能釋放肥效,造成肥效損失。
四忌化肥單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魚類易消化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吸收營養一般要求氮、磷、鉀的比例為4:4:2,如果單施某種化肥,會制約肥效的充分發揮。
五忌盲目混施並不是每種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的。如施放生石灰後,最好等十天半月後再施過磷酸鈣,以免肥效喪失。
六忌高溫季節施肥魚塘施肥宜在每年4-10月,水溫在25-30℃的晴天中午進行。水溫超過30℃時應停施、少施肥料。
七忌固態化肥乾施乾施的氮、磷肥呈顆粒狀,在水面停留時間較短,易沉入水底,影響肥效。一般在施用固態氮、磷肥時,應將其溶解後兌水全池潑灑。
八忌魚攝食不旺或暴發魚病時施肥在魚攝食不旺時施肥,由肥料培育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被魚及時利用,易敗壞水質;暴發魚病時,魚體抵抗力減弱,若銨態氮肥施用較多,易使魚中毒。
九忌一次施肥過量過量施用銨態氮肥,會使水體中氨積累過多,造成魚中毒;施有機肥過量,則會使水體中有機物耗氧量增大,容易造成魚類缺氧泛塘。所以施肥時,千萬不能一次將肥料施足,一般要求3-5天施追肥一次。
十忌施肥後放走表層水肥料施入水體後,經過一系列的理化反應,一般3天后才能被浮游生物充分利用,浮游生物的種群一般均勻分布在水體表面的1-2米深處。如果施肥後放走表層水,易造成肥效下降。
五要點
起捕成魚
隨著水溫的降低,魚類攝食強度大大下降,生長速度也隨之減緩,大部分魚類達到了起捕規格。這時,養魚戶要注意做好網具修補、運輸工具檢修、市場銷售情況調查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對鱅魚、鯉魚、鰱魚、鯽魚、草魚、青魚等常規魚類要適時起捕,抓緊時間上市銷售。
清淤修塘
冬季由於池塘水位較低,大部分池塘空池無魚,正是對老化池塘進行清淤、修整、改造的好時機。清淤方法是:先排乾池水,進行人工或機械清淤後再凍土曬塘。條件較好的池塘也必須進行修整、改造,可以放乾池水,挖去過厚的淤泥,讓太陽曝曬池底,這樣既可以殺滅淤泥中的病原體和野雜魚類,又能夠促進池塘底質的改良。同時要剷除雜草,加高、加固塘埂。池塘經過改造後既能增加池塘的容水量,又能改善池塘的生產條件,大大提高池塘的生產潛力。
池塘消毒
修整、改造好的池塘要用藥物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消毒藥物有漂白粉、清塘靈、生石灰等,其中生石灰的消毒效果最好。池塘消毒應選擇在晴天進行,池塘的水深要保持在10厘米左右,每畝用生石灰50~80公斤化水後全池潑灑。
並塘越冬
為了便於冬季的日常管理,對常規魚類苗種要進行並塘。魚種並塘一般選擇水溫在8℃~10℃時進行。在並塘前要對魚種拉網鍛鍊1~2次,拉網動作要輕快,避免魚類受傷,防止魚種下塘後感染各種體表傳染病。一般情況下,每畝水面可放養體長規格在10~12厘米的魚種2萬~3萬尾。
日常管理
當池塘的水溫降低到8℃以下時,魚類便進入了越冬期。在越冬期內魚類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活動量明顯減少,新陳代謝水平降低,生長速度減緩。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魚類進入了越冬期而放鬆日常管理。由於越冬期內魚類抗病力明顯下降,因此,認真做好池塘越冬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觀察池塘水色及魚類活動情況的變化
綜合管理
進入梅雨季節後,梅雨這段時間天氣變化無常,陰雨天氣較多。而此時正值水產養殖生產的關鍵時期,隨著氣溫、水溫的持續升高,光照條件差,光合作用能力弱,養殖投入品及各種雜物等腐敗變質,易發生魚病和缺氧浮頭,對水產養殖造成較大影響,廣大養殖戶要加強養殖管理。
科學投餵
投餌量應根據天氣、水質及魚類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溶氧條件差,魚類進食有所減少,適當少投;天氣略晴好、水質清新時可適當多投;在悶熱天氣時,進一步減少投餵量,或適當停食。投餵以配合飼料為主,青飼料為輔,要求營養全面,避免投餵霉變餌料。投餌次數也需少量多次,一般精飼料每天投餵3次~5次,在溶氧較高的時段進行投喂,並儘量使用自動投餌機。
水質調控
1、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在水質惡化時應換水。水色應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為30厘米~40厘米。也可用生石灰定期調節水質,一般每半月按每畝用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化水全池潑灑一次。
2、加強增氧措施:精養池塘應配備專門的增氧機,在晴天的下午2時~3時開機增氧,另外在有浮頭危險時也可適時開機增氧,也可選用增氧劑等相關藥物予以增氧。
3、使用微生物製劑:及時清除殘餌、污物,防止水質污染。底泥較多的水體應當使用微生物製劑,以改良底質,抑制各種厭氧菌及病毒的繁殖,防止魚病和缺氧的發生。
綜合防病
1、加強預防:前期在天氣晴好時,可使用殺蟲藥潑灑一次,以殺滅水體及魚體的寄生蟲,隔2天再使用消毒藥殺菌。並在飼料中添加藥物投喂,預防病害發生。同時注重定期防病,每月用生石灰、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藥物潑灑。
2、綜合治療:梅雨季魚類主要病害為暴發性出血病、赤皮病、爛鰓病、肝膽綜合症、指環蟲、孢子蟲病等。通常情況下,發生魚病時,首先應殺蟲。同時進行水體消毒,並採取內服抗菌藥餌進行防治。病情穩定後用生石灰將池水調成弱鹼性,以利魚類生長。
日常管理
1、加強巡塘:密切注意觀察魚類的吃食情況和活動行為。尤其是在雷陣雨或悶熱天氣,要避免泛池死魚情況發生。
2、控制密度:應做好輪捕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以免進入梅雨期漁塘載魚量過多誘發各種病害。
3、管好投入品:梅雨季節飼料、漁藥、肥料等投入品極易發生霉變,這些投入品應保存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不可使用過期的配合飼料或藥物。
4、其他管理工作:做好養殖日誌,完善三項記錄。還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確保各環節萬無一失。
垂釣管理
供休閒垂釣的魚塘,日常的飼養管理與普通魚塘有所不同,特別是在垂釣期間更需特殊管理。其具體管理方法如下:
增加品種
垂釣魚塘內的魚類應做到品種、規格多樣化,既要考慮容易上鉤,又要考慮充分利用水面。一般要放養在水體的上、中、下層棲息活動的多種魚類,規格應特大、大、中、小搭配。品種包括鰱、鱅、青、草、鯉和卿等常規魚,還可放養一些黃顙魚、鯰魚、黑魚等肉食性魚。鱗、鱅魚雖不易上鉤,但可起到利用上層水體、淨化水質的作用;肉食魚和特大規格的魚可消滅水體中爭食、爭氧的低質小野雜魚,還可提高垂釣者的興趣。
合理投餵
供垂釣的魚塘在投餌問題上,往往存在著垂釣者與飼養者之間的矛盾。其實,正常合理地投餵飼料,不僅可保證魚體不減膘失重,還可使其增重,使垂釣者和飼養者都得益。經常有垂釣者光顧的魚塘,在餌料品種上一般應投餵營養全面的配合餌料,日投餵量較普通魚塘適當減少(占存魚體重的3%-5%),投餌時間以下午4-5時為好,魚吃食八成飽後再經過一夜的消化次日早晨便處於半飢餓狀態,不會影響上鉤。
加強管理
垂釣魚塘一般飼養密度較高,高溫悶熱天氣池水容易缺氧而出現“浮頭”現象,從而影響上鉤率。因此,應注意加強日常特別足垂釣期間的飼養管理。可以在魚塘中移植一些水花生、通菜灼水生植物,也可以使用光合細菌或者於夜間加注新水,改善水質了,條件的應配置增氧機,每天中午(避開垂釣時間)開機增氧2—3小時。垂釣期間,還要注意搞好池塘的清潔衛生和池水的消毒工作,堅持早、中、晚巡塘,發現異常情況隨時妥善處理。要及時撈除垂釣者丟棄的廢棄物和被鉤傷而死亡的魚屍等,以免污染池水。同時,要掌握池塘存魚的密度,及時補充缺魚量,投放成魚時應將載魚量控制在每畝(1畝一667平方米)500千克之內。
防治魚病
垂釣魚塘中的魚有一部分因脫鉤而受傷,進食和抗病能力減弱,經常補充外購魚也容易帶進病原體,所以更需高度重視魚病的防治。垂釣期間發現魚病,套用綠色環保魚藥(如生物製劑、中草藥、食鹽、大蒜素等)進行防治,切勿使用毒性強、藥效長、殘留量大的魚藥,以免造成中毒。從鄰塘移人的成魚,在捕撈、分揀、運輸時要謹慎操作,避免魚體受傷。外購魚一定要經嚴格檢疫,避免帶病入塘。此外,垂釣池塘發生嚴重病害時,要進行徹底清塘,排乾池水、清除淤泥、曬塘數日,並用生石灰等藥物消毒,待藥物毒性消失後方可投放成魚。專門用於垂釣的魚塘,即使當年未有嚴重病害發生,冬閒時也要進行1次徹底清塘消毒。
防寒技巧
一旦寒潮影響,專家提醒一定要做好防寒準備:
加強培育:無論是魚苗還是成魚,都必須在入冬前(水溫18℃以上時)強化培育,以增強魚體體質,防禦寒潮襲擊。一般池塘水溫18℃以上時,魚需投餵花生麩、谷芽、顆粒飼料等含粗蛋白較高的飼料,日投料量占魚體重的2—3%。
堵塞池塘漏洞:塘堤滲漏,首先用水泥加黃泥攪拌成板狀,在塘堤內側堵塞洞眼,若難以發現裂縫或洞口,可用牛糞攪拌成糊狀,倒入漏水處(塘堤內側)附近,可有效堵塞漏水。
池塘注滿水:若池塘條件許可,塘堤基礎牢固的魚塘,在11月下旬以前應儘量注滿水,池水位離堤面20厘米即可。有條件的地方可引入地熱水(溫泉水)或工廠餘熱水,一方面可防止池塘水質惡化,另一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