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戰國初期,魏國很強大,曾強占了秦、楚、鄭、宋等國的土地。至魏惠王時,奏在商鞅變法之後,日益強盛。魏惠王即對秦取守勢,轉而向東,全力經營中原地區。公元前354年,魏伐趙,圍邯鄲,趙請救於齊,齊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出兵未去趙國,而是西向攻魏。當時魏雖已攻下邯鄲,可是本國內空虛,不得不急以主力回救本國。魏軍行至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遭齊軍截擊,魏軍大敗,主將龐涓被擒。這就是以“圍魏救趙”的戰法著名於世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42年,魏又伐韓,韓亦請救於齊,次年,齊再以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師,出兵未去韓而直趨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將龐涓急忙引兵自韓回魏。歷史
魏以太子申為上將軍,與龐涓以十萬士卒迎擊齊軍。齊軍詐敗,魏軍緊追。至馬陵(今山東范縣西南),天黑道狹,齊軍以伏兵包圍了魏軍。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死者無數。龐涓自殺,太子申被虜。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孫臏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所著《孫臏兵法》大約在東漢後期已亡佚。直到公元1972年才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被發現。
魏在馬陵失敗不久,又為秦擊敗,並被秦奪回河西之地。此時魏“兵三折於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當時秦對魏的威脅最嚴重。魏為了安全,於公元前339年(魏惠王三十一年)將國都自安邑東遷大梁,並與關東各國議和。關東各國也畏於秦的東侵,就互相結盟,迅速形成了關東各國與秦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