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滅蜀漢之戰

中國古代出奇兵制勝的經典戰役。

簡介

三國後期,吳、蜀國勢日衰。魏景元三年(公元 262年) ,魏國獨攬朝政的大將軍司馬昭見蜀邊境無備,決心先滅蜀,再順江而下滅吳,於是在各地大造戰船,揚言攻吳,以麻痹蜀國。次年八月,魏兵分三路攻蜀:鄧艾率 3萬人從狄道(今臨挑)進軍,牽制駐守沓中(今舟曲西北)的蜀軍主力姜維部; 諸葛緒率 3萬人進攻武都(今成縣西北) 斷姜維後路;鍾會率 10萬主力攻取漢中,繼指成都。急命廖化率軍增援姜維,張翼守陽安關口 (即古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 ,並令放棄漢中外圍據點,集中兵力退守漢城(今陝西勉縣東)、樂城(今城固東)。鍾會進至漢中,以一部兵力牽制漢、樂二城,主力直下陽安關口,繼破關城(今陝西陽平關),得大量積穀補充軍用,爾後長驅南下。姜維聞漢中失守,擺脫魏軍追堵,從陰平 (今首肅文縣西北) 南撤,過橋頭(陰平東南),與廖化會合,據守劍閣。諸葛緒至陰平,不願與鄧艾從小道進攻成都,遂向鍾會靠攏,與其合軍。鍾會怕分兵權,誣其畏敵,押回魏國,隨後率大軍南下,被姜維阻於劍閣。魏軍因缺糧,鍾會想退兵。這時,鄧艾上書建議改變原來計畫,以奇兵出陰平小道,經江油 (今四川江油北) 、涪縣(今綿陽東)襲擊成都,如果姜維退守涪縣,鍾會即可過劍閣南下,姜維不退,也可以奇兵取勝。同年冬,鄧艾按批准的計畫自陰平南下,越過 700里沒有人煙的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出敵不意,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攻克綿竹(今德陽北),斬蜀將諸葛瞻,乘勝進取雒(洛)縣(今廣漢),逼近成都。蜀廷一片混亂,主降、投吳、遷都意見紛爭。後主劉禪見大勢已去,向鄧艾請降,蜀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