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昭藜

魏昭藜,字向明,號南軒,漢族,乾隆二十年進士。其父冉為拔貢生,其子贊垣亦為拔貢生,故人稱“頭頂拔貢,腳蹬拔貢”,祖孫三代均有功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魏昭黎初任四川夔州府開縣知縣,後署理奉節縣,他為官一身正氣,鐵面無私。當時四川境內有段文經和馬朝桂為首的一股土匪,經常四處騷擾,攪得雞犬不寧。有道是“官匪一家”。附近郡縣的官令或裝聾作啞,視而不見,或與土匪同流合污,從中謀利。但魏公卻嫉惡如仇,與土匪不共戴天。他督促官兵和民團加強防禦,隨時擊退土匪的進犯,使段文經和馬朝桂這兩個匪首聞風喪膽,不敢越雷池半步。據祖譜載:公令開縣時,相傳(土匪)不入開境,及署理奉節時又相傳不入奉節境。故轄區內百姓安居樂業,一派昇平景象,宛如世外桃源。

魏昭藜初任開縣知縣,得知百姓賦稅沉重,怨聲載道,發出了“苛政猛於虎也”的感慨。他下決心要革除此地多年遺留下來的弊政。有的同僚曾勸他:大人只要依舊例行事,清正為官就行,何必自找麻煩,惹火燒身呢?魏公慨然作答:“明知百姓陷於水火而不起而拯之,可謂父母官耶?”於是他不顧非議,減免百姓的苛捐雜稅歲不下數千金。開縣百姓奔走相告,無不感激他的大恩大德,但也因此觸怒了那些習慣於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們。祖譜載:因其清正廉潔,“故事上官無饋問,上官不悅也”。他沒有錢也不願向上司行賄,曾一度影響到他官位的升遷,然而他對此毫不介意,只要讓老百姓得到利益,個人的進退榮辱又算得了什麼呢?

主要經歷

魏昭藜對上司無半點媚骨,剛正不阿,對下屬更是嚴加管束。他曾約法三章:一不拘私枉法;二對犯人不能輕易用刑;三如有作奸犯科者與庶民同罪。以上三條倘有觸即嚴懲不貸。族人相傳公令奉節時,官府抓獲一名小毛賊,幾個衙役想藉此機會敲犯人的竹槓,誰知這小毛賊卻不肯就範。他們便背著魏大人暗地裡對其濫施刑罰,將犯人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魏大人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將這幾個無法無天的衙役傳到大堂之上,當眾各打五十大板,直打得他們個個皮開肉綻,呼爹叫娘,並將其投入大牢戴罪服刑。此舉有效地煞住了徇私枉法的不正之風。當地民眾對魏大人的執法嚴明交口稱讚,欽佩不已。

魏昭黎因政績卓異,後升任直隸州知州。殊料正當他躊躇滿志,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候,竟不幸病殂,享年僅四十多歲,對他的英年早逝,迄今族人皆為之扼腕嘆息……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一門三進士”的傳奇早已成了歷史,但三位先賢的高風亮節卻給後世子孫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