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附體[漢語成語]

魂不附體[漢語成語]

魂不附體,漢語成語。 拼音:hún bù fù tǐ 解釋 魂:靈魂,魂魄。靈魂離開了身體。形容極端驚慌,為情所感,不能自主。也指人死亡。

基本信息

詞目

魂不附體

拼音

hún bù fù tǐ

引證解釋

魂:靈魂,魂魄。靈魂離開了身體。形容極端驚慌。形容為情所感,不能自主。也指人死亡。

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不多時,侍從將一紅盤,托張溫頭入獻。百官魂不附體。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承驚覺,不見詔書,魂不附體,手腳慌亂。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萊駒嚇得魂不附體,想道:‘牙將且如此英雄,不知孟明還是如何?’”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猛見他抬起頭來,東山仔細一看,嚇得魂不附體,只叫得苦。”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鳳姐嚇的魂不附體,不覺失聲的'咳'了一聲,卻是一隻大狗。”

清 李伯元 《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三回:瞿耐庵本來是個沒有志氣的,又加太太威風一倒,沒了仗腰的人,聽了巡捕的話,早嚇得魂不附體。只得諾諾連聲,退回官廳子上靜等,那知等到半夜。裡邊還沒有傳見。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二回:“這納林布祿嚇得魂不附體,忙轉身向寨後逃走,各部兵見主寨已破,尚有何心再與抵敵,人人喪魄,個個逃生。”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態。

近義詞

喪魂失魄、六神無主、魂飛魄散

反義詞

無動於衷、悠閒自得、神態自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