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鬼飲食”這個名詞,最早見於寫《死水微瀾》的本土作家李劼人的筆下。在舊時代,成都及周邊的許多名小吃,都是起早貪黑、走街串巷的小販發明的,例如夫妻肺片、麻辣燙、賴湯圓、龍抄手、葉兒粑、蓮子羹等等。一挑擔,一風燈,再爆起一吆喝,匆匆往來的夜遊神們,不得不剎步,安撫一番蠢蠢欲動的口胃。當然也包括歸來遊子的鄉愁。
特點
1、主要為夜間經營;
2、經營時間較晚的飲食攤一般不能稱為鬼飲食;
3、平民化很強,主要經營特色小吃,價格低廉;
隱患
以“鬼飲食”為代表的夜販游商以及由之而產生的占道經營行為,是成都由來已久卻又整治不斷的一道怪異景象,它在為部分市民提供額外的“口福”時,更滋生出與文明城市不相配搭的病症:占道、擾民、造堵、“傷”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