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王詡著作古籍]

鬼谷子[王詡著作古籍]

《鬼谷子》,戰國著名道家,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王詡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闔策》。據傳是由鬼谷先生後學者根據先生言論整理而成。該書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轉丸、胠亂)失傳。(一說二十一篇,一說十七篇)縱橫家(以《鬼谷子》為代表)的哲學觀,深受《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哲學的影響。縱橫家的道家思想體現在其縱橫“裨闔”的社會活動之中;縱橫策士們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鬼谷子》作為縱橫家遊說經驗的總結,它融會了鬼谷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該書作為縱橫家的代表著作,為後世了解縱橫家與道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參考。明正統《道藏.太玄部》收錄《鬼谷子》一書,不錄注者姓名。然其注多避唐諱,蓋唐尹知章所注。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鬼谷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周朝衰微,無實際控制能力,中原各國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各國間戰爭日益加劇。根據許倬雲編寫的統計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沒有戰爭。各國之間的競爭,也間接帶動了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於是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應運出現了,這就是士。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地位雖然較低,但很多是有學問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曉天文、歷算、地理等方面知識的學者,有的是政治、軍事的傑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許行、陳相、蘇秦、張儀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或科學家。
由於士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不同。他們著書立說,爭辯不休,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許多學派。鬼谷子是當時的縱橫家,也是活躍於外交舞台上的名士張儀、蘇秦的老師,俗稱“鬼谷先生”。《史記》的《蘇秦列傳》和《張儀列傳》都說他們“習之於鬼谷先生”,“俱事鬼谷先生學術”。鬼谷子因隱居於鬼谷,以地得名。在戰國時代頻繁的外交活動和熱烈的“百家爭鳴”的激勵下,他曾經東行遊學於齊、魏等國,在那裡授徒講學。並在齊國留下其寶貴的講稿。據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約與燕昭王處於同時代,而張儀則與秦惠文王處於同時代,蘇秦的活動年代要比張儀晚二三十年。他們先後在鬼谷先生處學習遊說技術,後來都成為著名的外交活動家,在合縱連橫的兼併戰爭中建過功業,這些都先後為《鬼谷子》的成書創造了條件。

哲學思想

《鬼谷子》思想學說之所以能在百家爭鳴戰國時期獨樹一幟,不僅在於他的與眾不同的縱橫理論,更在於他以“道”為理論依託,將其思想學說提升到哲學的高度。在書中鬼谷子的哲學思想對老子道家思想進行了吸收並有進一步的突破發展,運用到實踐領域,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道”是宇宙的本源
鬼谷子鬼谷子
先秦時代的文獻中常有提及“天道”、“人道”等概念,而首先將“道”提到一個哲學範疇高度的是老子,將“道”視為宇宙之本,將陰陽作為化生萬物之因。“道者萬物之奧”(六十二章),這裡的“奧”,有蔭蔽,隱藏的意思,即道是萬物藏身之所,是萬物生長的庇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四十二章)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產生原始混沛的氣,再產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又產生中和之氣,陰陽二氣與其作用產生的中和之氣產生萬物。萬物都有陰陽二氣,互相衝擊滲透成為和氣。之後的《莊子》也繼承了這一思想:“夫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知北游》)天無“道”則不高,地無“道”則不廣,日月無“道”則不行,萬物無“道”則不能昌盛,世間萬物都由“道”來決定。
從本體論的進路來看,《老子》和《莊子〉〉的“道”皆是是萬物之所以為萬物的形而上的根據,《鬼谷子》也是如此,《本經陰符七術》雲:“道者,天地之始也,一其紀也”首先就說道是天地宇宙的本源。紀,綱紀,“一其紀”就是一是道的綱紀,是由道產生的萬物的總原理。接著又說:“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一其化端”,一是化萬物的開端,認為“道生一”並非常重視“一”的作用,這點與老莊的“道”相合,《老子》的“道”有時也用一表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三十九章)。《莊子》中也有相同論述:“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天地》)。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鬼谷子》的宇宙生成模式,即道生一,一化氣,氣生天地而後有萬物,這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即道生成一,一生成陰陽二氣,陰陽互動生成天地萬物的宇宙生成模式也是十分相近的。
“道”無形無名、周密貴微
上段引文提到道是“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的,陶弘景注曰:“言天道混成,陰陽陶鑄,萬物以之造化,天地以之生成,包容宏厚,莫見其形,至於化育之氣,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狀貌詰,不可以名字尋,妙萬物而為言,是以謂之神靈”因此《鬼谷子》的道無形無名,不可被感知,《本經陰符經》篇又雲“神道混純為一,以變論萬,說義無窮”是說道神妙混純莫測,在《反應》篇中也有相關描述“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這些說到底都是對老子道論思想的吸收和利用。《老子》雲:“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名之曰大。”(二十五章)又“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是為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為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十四章)。道不是現象,具有無形無名,不可感知,不可言說的特點。
在《鬼谷子》中,道的另一特點是周密貴微,“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闔篇》)。捭貴在周詳,闔貴在隱密。周詳隱秘,與道相合。又“故謀必欲周密”(《摩篇》)。將“道”的範疇引入遊說縱橫的謀略中,自然也必須周詳隱秘。注重細節,從微觀的角度,關注事物最細小的變化,以免招致禍患。上文介紹《鬼谷子?抵戲》篇提到“戲”有縫隙的意思,《抵戲》整篇所言都是對微小事物的防範,“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這也是老莊思想所主張的,《老子》有:“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十五章)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比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六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始於累土”(六十四章)。《莊子?齊物論》有:“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與上面的"經“經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的說法非常相似。
“道”之“無為”與"不爭”
《老子》認為"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四十八章)。真正的修道工夫,須用減法,一步步否定減損固有的偏見思維和外部紛紛擾。老子的“無為”並非不為,什麼都不去做,而是不妄為,要依照事物的自然屬性,順其自然地作為,因此又是無不為。
《鬼谷子》繼承了老子“為道日損”乃至“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在《本經陰符經》“損兌”一段中有雲:"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兌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辭也。”有關損兌的含義,陶弘景有注:"《老子》曰:‘塞其兌。’河上公曰:'兌,目也’《莊子》曰:‘心有眼’然則,兌者謂之以心眼察理也;損者謂減損他慮,專以心察也。”
故這裡的意思是指聖人用自然無為應對所得,言辭觀察與具體事情相符合。專心觀察,是為了了解事物;減少雜念,是為了堅持行動。減少雜念專心觀察之後,事情如果還是不行,聖人是不會加強辯解的。這裡既提到了“為道日損”的體道工夫,又與《老子》的“聖人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事”(二章)的思想相契合。而對“無為”之強調,《鬼谷子》中也時有體現,認為謀略“無為而貴智”(《謀篇》),真人“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聖人“以無為待有德”“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養志“無為而求,安靜五臟,和通六腑”(《本經陰符經》);“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捭闔》)。
在道之“無為”的基礎上,《鬼谷子》與《老子》都有著‘‘不爭”的思想。《老子》認為水與道相似的原因在於“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第八章);《鬼谷子》則是將“不爭”的思想運用到為政治國、軍事戰略之中,這一點在《摩》篇中有著最集中的體現:“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於不爭不費,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主持政事總有成績的人,積累德政,人們安居樂業,不知道是誰給了他們利益;積累善政,人們都去做,不知道是為什麼。指揮戰爭常常勝利的人,通常不爭取什麼,不耗費資材,老百姓不知道為什麼歸服他,為什麼害怕他。所以天下的人都把他比作明。《老子》在行軍作戰方面中也有“不爭”的論斷:“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六十八章)
道法自然
《老子》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人們效法大地勞作繁衍,大地效法上天孕育萬物,上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即尊重事物的自然規律,順其自然,順應天地四時之變化。《鬼谷子?持樞篇》雖然殘存簡賅,但寥寥數句,也表達出順應天地四時的觀點。“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乾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復不別乾而逆之。逆之,雖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⑷這體現的是中國古代“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春天生髮、夏天茂盛、秋天收穫,冬天蔽藏,這是自然的運行之道,自然界的都要遵循這一根本法則,違背他就會自取滅亡。
上面的“正”字,陶弘景注曰:“言春夏秋冬四時運用,不為而自然也。不為而自然,所以為正也”《莊子?德充符》言:“受命於天,惟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眾生”,正生即正性,"正”是標準或法則。這裡都是告誡世人做一切事都要要依循自然規律,效法自然。

作者簡介

鬼谷子,名王詡,又名王禪,道號鬼谷子。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相傳祖籍朝歌(今淇縣)城南。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是縱橫家的鼻祖,被譽為千古奇人。鬼谷子精通數學星緯、兵學韜略、遊學勢理、養性捨身及縱橫術,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週遊四方,廣交朋友。曾到過扶風池陽(今陝西省涇陽)、潁川陽城(今河南登封告成)、太白山(今寧波縣東)等地,後到雲夢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簾洞隱居講學,創建中國古代第一座軍事學校——“戰國軍庠”。他的弟子有兵家:孫臏、龐涓、尉繚子;縱橫家:蘇秦、張儀、毛遂;被譽為商聖的范蠡等。

鑑賞評價

中心思想

《鬼谷子》主要內容是一部研究社會政治鬥爭謀略權術的書,它的中心思想就是指導縱橫家如何通過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等技巧,實現既定的目標。《鬼谷子》亦是先秦時期以縱橫思想為主的縱橫家、兵家、道家、陰陽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它與各家既有共同性,又有自己創特殊性。
《鬼谷子》與縱橫家的關係。學者公認鬼谷子是縱橫家。但作為一部思想著作,《鬼谷子》和縱橫家代表蘇秦、張儀思想的還是有些區別的。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倡導的合縱、連橫的外交鬥爭和言論技術源於《鬼谷子》中的《捭闔》、《飛箝》《許合》、《揣》、《摩》等篇自理論,因而蘇、張兩人是鬼谷思想在戰國政治中的具體套用者,在戰國時頻頻左右局勢現轄飾消結里達到了強秦弱齊的結果。
《鬼谷子》與兵家的關係。鬼谷子不僅是縱橫家之祖,也是戰國兵家之祖。他的學生孫臏既是一名軍事家。他的另一學生張儀創造了連橫的學說,到戰國晚年成為秦推行“遠交近攻”的軍事謀略。《鬼谷子》不少論述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原則性,可用以言談、亦可用於軍事。如《揣篇》:“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財貨之有無,料人民之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軌短,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知睿孰多彩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親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去就變化,孰安孰知。”這正是軍事家做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基本條件。所以《鬼谷子》的理論與《孫子兵法》在基本理論體系上是共同的,講的都是根據自然和事物變化的規律來保存自己,克敵制勝之術,其不同之處在於《鬼谷子》講的是以言取勝,《孫子兵法》講的是以戰取勝。
《鬼谷子》與道家的關係。後世多把鬼谷子作為道家的祖師之一,也有學者著文認為老子曾在今新疆和田傳道,其傳授的三大弟子之一王方平便是鬼谷子,鬼谷子東返中原時在今漢水上游,即石泉地區傳道講學。此說雖頗神奇,但確有一定的歷史依據,是有價值的創見。《老子》和《鬼谷子》在思想上的異同作些比較,有極相似的共同處。他們的理論都主張順應自然和人世規律來處世,都有超脫、抽象的特點,不具體地涉及人世間的人和事,可以為所有國家、所有人士所用;他們的理論都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老子》書中有“禍者福所倚,福者禍所伏”,提出很多對立的名詞,認為對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鬼谷子》書中也提出了開合、行止、背向、先後、短長、智愚、勇怯、進退、賤貴、虛實、同異、離合、始終、安危、親蔬、難易、好惡、動靜、益損等對立的觀點。

分歧爭議

中國古代文獻書籍對《鬼谷子》一書的評價存在很大的分歧,有讚賞肯定的評價,也有否定性評價,還有既褒又貶地進行評析的。
肯定評價:如大史學家司馬遷所持的態度,他在《史記》中,為先秦諸子列傳,其中縱橫家的比例最大,有《蘇秦列傳》、《張儀列傳》、《范睢蔡澤列傳》、《魯仲達列傳》等。司馬遷肯定蘇秦、張儀師事於鬼谷子,對蘇秦、張儀等縱橫家的評說持基本肯定的態度。再如,大文論家劉勰,也持肯定的態度,他在《文心雕龍·諸子》中,把鬼谷子和孟子、莊子、墨子、申不害、商鞅等相提並論,進行肯定性的評價:“矽谷渺渺,每環奧義”。他在《文心雕龍·論說》中,高度評價縱橫家,並對《鬼谷子》的《轉丸》和《飛鉗》作了精到的評論:“暨戰國爭雄,辯士雲涌,縱橫參謀,長短角勢。《轉丸》騁其巧辭,《飛鉗》伏其精術。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師。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隱賑而封。”(參看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劉勰對《鬼谷子》巧辭、精術的讚賞,對辯士長短縱橫謀術的肯定,對辯重九鼎、舌勝雄師的評議,都是相當高的評價。再如,大詩人陳子昂,也對鬼谷子很肯定,他在《感遇》之十一中,以詩作精彩評論:“吾愛鬼谷子,青溪無垢氛,囊括經世道,遺身在白雲。七雄方龍斗,天下亂無君。浮雲不足貴,遵養晦時文。舒之彌宇宙,卷之不盈分。豈圖山不壽,空與麋鹿群。”此外,又如,南宋學者高似孫,其評價也不低,他在《鬼谷子略》一書中說:“《鬼谷子》書,其智謀,其術數,其變譎,其辭談,蓋出於戰國諸人之表。夫一辟一闔,《易》之神也;一翕一張,老氏之幾也。鬼谷之術,往往有得於闔辟翕張之外,神而明之,益至於自放潰裂而不可御。予嘗觀諸《陰符》矣,窮天之用,賊人之私,而陰謀詭秘,有金匱韜略所不可該者。而鬼谷盡用而泄之,其亦一代之雄乎!”鬼谷子集中表現戰國的智謀權術、變譎辭談,超出易、老的闔辟翕張,神明自如,其陰謀詭秘更是兵家秘籍所不及,鬼谷子瀟灑盡用,實為一代的謀略梟雄。還有,清代的學者孫德謙的評價也相當高,他在《諸子通考》中說:“縱橫家者,古之掌交也。《鬼谷子》一書所以明交郊之道,而使於四方者,果能扼山川之險要,察士卒之強弱,識人民之多寡,辨君相之賢愚,沈機觀變,以銷禍患於無形,則張儀、蘇秦,其各安中國至於十餘年之久者,不難繼其功烈矣。……蓋今之天下,一縱橫之天下也。嘗謂為使臣者,果能於口舌之間,隱消禍亂,俾國家受無形之福,則其功為重大,故特表而出之,以告世之有交鄰之責者。”(參看孫德謙《諸子通考》)顯然,孫氏充分肯定《鬼谷子》對於外交戰略的意義,認為以鬼谷所闡明的道理去從事外交活動,可以占據山川險要,明察士兵的強弱,認識民眾的多寡,分辨君王宰相的賢與愚,隨機應變,消除禍害與隱患。後來的競爭之世,猶如縱橫之世,外交家如能以雄辯的口才,消除禍害混亂,使國家免於戰亂而獲得福祉,功勞也是非常大的。
否定評價:比如,西漢末年的揚雄,他在《法言·淵騫》中說:“或問:‘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有十餘年。是夫?’曰:‘詐人也,聖人惡諸。’”他從儒家聖人的立場出發,指責鬼谷術是詐人之術。又如,唐代的柳宗元,他在《辨鬼谷子》中說:“《鬼谷子》,要為無取。漢時劉向、班固錄書,無《鬼谷子》。《鬼谷子》後出,而險盩峭薄。恐其妄言亂世,難信,學者宜其不道。……尤者,晚乃益出七術。怪謬異甚,不可考校。其言益奇,而道益陿。使人狙狂失守,而易於陷墜。”在柳宗元看來,漢史學家錄書時,沒有《鬼谷子》,《鬼谷子》是以後才有的,乖戾刻薄,如錄進史著,恐妄言會亂世,學者不宜傳說,在他看來,後來的陰符七術,更是怪謬異常,說話更怪奇,其主張更是怪異離譜,會使人狂亂、墜落。再如,明初散文家、被譽為明“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從維護儒家道統和維護王朝集權統治的立場出發,也否定《鬼谷子》,他在《鬼谷子辨》中說:“大抵其書皆捭闔、鉤鉗、揣摩之術。……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則家亡,國用之則國僨,天下用之則失天下。學士大夫宜唾去不道。”宋濂罵得很兇,視《鬼谷子》為蛇鼠的雕蟲小技,家、國、天下,用之皆會有嚴重後果,學人該唾罵而不談論。
中立評價:比如長孫無忌、紀曉嵐、阮元等人的意見。長孫無忌在《鬼谷子序》中,一方面肯定:“縱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也。漢世(可能是”漢志“,”世“避唐太宗的名諱)以為本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事而制。”另一方面又指明:“妄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亂家邦。”《四庫全書》的總編撰紀曉嵐在《鬼谷子提要》中,一方面認為高似孫對《鬼谷子》超出易、老,融會戰國諸家的評價是“成為過當”,而另一方面認為宋濂指責《鬼谷子》是“蛇鼠之智”是“抑之過甚”,柳宗元所說的“言益奇,而道益陿”,是“差得其真”。最後,紀曉嵐認為:“蓋其術雖不足道,其文之奇變詭偉,要非後世所能為也。”清朝的著名學者阮元於《鬼谷子跋》中說:“竊謂,書苟為隋唐志所著錄而今僅存者,無不精校傳世。況是篇為縱橫家獨存之子書,陶氏注又世所久佚,誠網羅古籍者所樂睹也!”阮元關於“縱橫家獨存之子書”的說法,特別值得重視,指明了《鬼谷子》在學術史上重要性,肯定它是先秦諸子的代表作之一。

後世影響

歷史價值

《鬼谷子》作為鬼谷子教徒授業的教材,培養出了蘇秦、張儀等縱橫家。春秋戰國時,縱橫家“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熄”,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感慨道:“戰國者,縱橫之世也!”縱橫家們通過精湛的遊說技巧,促進了社會的大一統和歷史的前進發展。從這層意義上講,《鬼谷子》是間接地參與了先秦政治舞台,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的統一進程,加速了社會前進的步伐。

文獻價值

《鬼谷子》成書於戰國時期,書中以黃老為主滲透出儒家、陰陽家、兵家等諸家學說的思想內涵,集諸子百家學說之大成。對《鬼谷子》的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先秦時期的百家思想,從而對各家學派能有一個全面而系統的掌握,清晰地了解春秋戰國文化史。
《鬼谷子》是研究先秦諸子文學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通篇行文風格簡要精煉,講究論說技巧,觀點鮮明,講理步步遞進,讓人由簡入繁,體味到書中的哲理精華;條條分明,清晰瞭然,使人能多角度去直觀地理解書中所蘊含的道理。

社會價值

《鬼谷子》的策略內容,對於從政治民、軍事作戰、經營管理、公關技術等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套用價值。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樸素辯證法哲理,這些哲理是鬼谷子緊密結合實際,針對現實問題而提出的解決辦法,不僅對研究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源流提供了文獻資料,而且對日常交往和現實生活也有廣泛的適用性,提供了基本的處事原則。
《鬼谷子》一書,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於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譽海內外。然而,就是這樣一本赫赫有名的書籍,因為所崇尚的是謀略,權術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思想與儒家所推崇的仁義道德大相逕庭,因此,歷來被視為洪水猛獸,更有禁而毀之者,私下卻時而習之,樂此不疲。
《鬼谷子》一書,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是亂世之學說,亂世之哲學。它的哲學是實用主義的道德論和儈同,講求名利與進取,是一種講求行動的實踐哲學,其方法論是順應時勢,知權善變。《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相輔相成。
《鬼谷子》這部兩千多年的謀略學巨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奇葩。它集中了國人心理揣摩,演說技巧,政治謀略的精華,為當代政界人士,企業界人士,商業經營者,管理人員,公關人所必讀。該書以政治、軍事鬥爭案例和商用案例為經典案例,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謀略,本著批判地繼承之的原則,去其阿諛奉承等封建糟粕,汲取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精華;去其弄權斗術等封建糟粕,汲取謀略方法的精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