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背景
高鐵經濟帶2012年,中國高速鐵路新增通車裡程3500公里,高鐵運營總里程將突破1萬公里,京滬、京廣、京哈、沿海高鐵“四縱”幹線將全部貫通,是歷史上新線投產最多的一年。高鐵開通帶來的不僅僅是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帶來奔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人才流動、產業轉移、城市提質、區域合作,對推進沿線地區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區域一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微觀層面看,高鐵沿線城市均在積極行動,大打“高鐵牌”,但大部分還是立足當地謀劃、單一發展,大部分停留在建設高鐵新區、發展文化旅遊、加大招商引資等層面,在促進區域合作、加速人才流動、推進產業升級方面還未能實現質的突破。
從巨觀層面看,近些年來,國家大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劃定了一些重點區域、出台了一系列規劃,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2012年以前重點發展區域基本上一省一個,“區”又變成了“點”,同時,各區競相發展,產業同構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因此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德州市委書記吳翠雲建議將打造高鐵經濟帶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一種創新形式,串“點”成“線”、拓“線”為“帶”,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經濟一體化發展。
推行措施
一是將高鐵經濟帶納入全國重要戰略布局。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高鐵經濟帶發展戰略規劃》,科學部署產業布局、重大項目、市場體系、生態保護等,支持沿線城市加快發展高鐵經濟,共同打造京滬高鐵經濟隆起帶。
二是建立協調推進機制。沿線相關各省設立高鐵經濟協調推進機構,建立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定期舉辦高鐵經濟論壇和企業家經貿聯誼會,促進沿線城市在產業定位、重大投資、旅遊合作、物流發展等領域加強交流合作,實現錯位融合發展。
三是實現出台政策支持高鐵經濟發展。以更加靈活、更加開放的政策,支持高鐵沿線城市之間、與沿線其他省市之間的產業轉移、勞動力流動等;對沿線城市完善基礎設施發展高鐵經濟提供項目、資金、政策支持;策劃包裝、組織實施區域合作重大項目,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建設意義
高鐵經濟帶高鐵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承載諸多經濟概念的辭彙。高鐵發展對促進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提升沿線城市區位優勢、擴大出口對外開放和區域協作、帶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鐵絕不僅僅是‘增加了一條鐵路、設了一個車站’,也不能過分地誇大‘虹吸效應’,認為車速快了反而會抽離要素。它是助力經濟騰飛、推動跨越發展的新引擎;是拓展區域合作、承接要素轉移的助推器;是最佳化產業結構、助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加速器;是提升城市功能、促進城鄉統籌的支撐點。
高鐵的“乘數效應”和“酵母效應”能否最大化,不僅是高鐵沿線人民應當認真對待的時代命題,關鍵還要站在全局高度進行頂層設計、統籌推進,在更大範圍內促進資源整合、加強區域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效應,促進經濟統籌協調發展。
各地高鐵經濟帶
粵桂黔高鐵經濟帶
高鐵經濟帶2014年12月26日,貴廣、南廣高鐵同步全線開通運行,打通了西南中南地區東聯南下、出海通邊最快捷的大通道,粵桂黔三省區形成了4小時經濟生活圈。在此基礎上建設貴廣、南廣高鐵經濟帶,有利於加快區域發展一體化、促進東西部協調發展,對三省區都是重大利好。粵桂黔三省區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近年來依託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平台,交流合作日益緊密。貴廣、南廣高鐵的開通,為深化三省區合作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將進一步密切西南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的人員往來和經濟聯繫,推動三省區合作進入高鐵時代。要共同謀劃深化互利合作,把貴廣、南廣高鐵作為推動西南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實現互動發展重要戰略通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高鐵時代。要共同謀劃深化互利合作,把貴廣、南廣高鐵作為推動西南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實現互動發展重要戰略通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湘黔高鐵經濟帶
2015年8月1日,湘黔兩省在湖南懷化召開建設高鐵經濟帶座談會,並舉行湘黔兩省建設高鐵經濟帶簽約儀式。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陳肇雄,貴州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秦如培共同簽署《湖南省人民政府、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湘黔高鐵經濟帶合作框架協定》。
滬昆高鐵是國家“四縱四橫”快速客運通道中,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經過省份最多的高鐵,其中貫穿湘黔兩省共952公里、24個站點。2015年,滬昆客專懷化(新晃)至貴陽段已開通,長沙和貴陽鐵路運行時間由12小時縮短至3小時,兩省沿途10多個市州將形成緊密的“高鐵經濟帶”。滬昆高鐵貴陽至長沙段開通運營,打通了貴州通往全國主要城市的通道,讓貴州真正融入了全國高鐵網,為該省在新的起點上深化與湖南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機遇。貴州希望以簽署“建設湘黔高鐵經濟帶合作框架協定”為契機,不斷深化與湖南合作,進一步加強產業、旅遊、扶貧、交通和生態合作,把滬昆高鐵貴陽至長沙段打造成連結兩省的黃金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