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綱領性檔案,2016年9月正式印發。

簡介

新華社北京2016年9月11日電,《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近日正式印發。綱要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綱領性檔案。

答問

記者就長江經濟帶發展有關問題採訪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問題1】

請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時代背景和戰略意義是什麼?
答: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科學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調研時指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強調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長江經濟帶要堅持一盤棋思想,理順體制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更好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為全國統籌發展提供新的支撐。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深刻闡述了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共同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讓長江經濟帶這條“巨龍”舞得更好,關乎當前和長遠發展的全局,要結合規劃綱要制定,依靠改革創新,實現重點突破,保護好生態環境,將生態工程建設與航道建設、產業轉移銜接起來,打造綠色生態廊道,下決心解決長江航運瓶頸問題,充分利用黃金水道航運能力,構築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帶動中上游腹地發展,引導產業由東向西梯度轉移,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張高麗副總理多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會議、專題會議,紮實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各項工作。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生態地位重要、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潛力巨大。目前,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生態環境狀況形勢嚴峻、長江水道存在瓶頸制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區域合作機制尚不健全等。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於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真正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有利於挖掘中上游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成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格局,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有利於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推動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統一融合,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有利於最佳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建設陸海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問題2】

《規劃綱要》已經印發實施,請簡要說明一下編制過程和主要內容。
答:《規劃綱要》是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基本遵循。研究編制《規劃綱要》的過程,實際上是逐步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的過程,也是深入調研、反覆論證、凝聚各方智慧和共識的過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14年12月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江11省市,啟動《規劃綱要》研究編制工作。在研究起草過程中,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入開展實地調研和專題研究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提出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總體要求、定位布局、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經反覆研究和修改完善,並先後多次徵求有關部門和沿江11省市意見,形成《規劃綱要》稿。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研究《規劃綱要》並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規劃綱要》,強調長江經濟帶發展要重點保護好生態環境,下決心解決航運瓶頸問題,推進產業有序轉移。張高麗副總理多次主持召開會議,討論完善《規劃綱要》稿。《規劃綱要》起草過程中始終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統領,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在保護生態的條件下推進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應。《規劃綱要》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綱領性檔案,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形成長江經濟帶發展強大合力的行動指南。

【問題3】

請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答: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一盤棋思想,理順體制機制,加強統籌協調,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地區與地區、產業轉移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綜合效益,著力建設沿江綠色生態廊道,著力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著力最佳化沿江城鎮和產業布局,著力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形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為全國統籌發展提供新的支撐。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遵循5條基本原則。一是江湖和諧、生態文明。建立健全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長江全流域生態修復,尊重自然規律及河流演變規律,協調處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幹流支流等關係,保護和改善流域生態服務功能。在保護生態的條件下推進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應,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二是改革引領、創新驅動。堅持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先行先試。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增強市場主體創新能力,促進創新資源綜合集成。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不搞“政策窪地”,不搞“拉郎配”。三是通道支撐、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以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為支撐,推動各類要素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和最佳化配置。建立區域聯動合作機制,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和有序轉移,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四是陸海統籌、雙向開放。深化向東開放,加快向西開放,統籌沿海內陸開放,擴大沿邊開放。更好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五是統籌規劃、整體聯動。著眼長遠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加強規劃引導,既要有“快思維”、也要有“慢思維”,既要做加法、也要做減法,統籌推進各地區各領域改革和發展。統籌好、引導好、發揮好沿江各地積極性,形成統分結合、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
戰略定位是科學有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地理三大階梯,資源、環境、交通、產業基礎等發展條件差異較大,地區間發展差距明顯。我們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依託長江黃金水道的獨特作用,發揮上中下游地區的比較優勢,用好海陸東西雙向開放的區位資源,統籌江河湖泊豐富多樣的生態要素,提出長江經濟帶的四大戰略定位: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引領全國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河湖、濕地生態功能基本恢復,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7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3%,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長江黃金水道瓶頸制約有效疏暢、功能顯著提升,基本建成銜接高效、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取得重大進展,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規模,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級的企業和產業集群,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形成陸海統籌、雙向開放,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發展的統籌度和整體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基本建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協調統一、運行高效的長江流域管理體制全面建立,統一開放的現代市場體系基本建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引領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帶。到2030年,水環境和水生態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功能顯著增強,水脈暢通、功能完備的長江全流域黃金水道全面建成,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環境更加美好、經濟發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示範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

【問題4】

長江經濟帶涉及省份多,區域面積大,上中下游間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請問長江經濟帶在空間布局上有何考慮?
答:空間布局是落實長江經濟帶功能定位及各項任務的載體,也是長江經濟帶規劃的重點,經反覆研究論證,形成了“生態優先、流域互動、集約發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格局。
“一軸”是指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鎮為節點,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突出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產業和城鎮布局最佳化、對內對外開放合作,引導人口經濟要素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集聚,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實現上中下游協調發展。
“兩翼”是指發揮長江主軸線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南北兩側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兩翼支撐力。南翼以滬瑞運輸通道為依託,北翼以滬蓉運輸通道為依託,促進交通互聯互通,加強長江重要支流保護,增強省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夯實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
“三極”是指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三大增長極。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充分發揮上海國際大都市龍頭作用,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區國際化水平,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在科技進步、制度創新、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加快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長江中游城市群。增強武漢、長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進三大城市組團之間的資源優勢互補、產業分工協作、城市互動合作,加強湖泊、濕地和耕地保護,提升城市群綜合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成渝城市群。提升重慶、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國際化水平,發揮雙引擎帶動和支撐作用,推進資源整合與一體發展,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
“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優勢產業,建設特色城市,加強與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繫與互動,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問題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請問《規劃綱要》是如何貫徹這一要求的?
答: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目前,沿江工業發展各自為政,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環境污染隱患日趨增多。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嚴重,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嚴峻挑戰,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窮水盡”。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經濟帶發展多次明確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保護的前提下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應。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而不是又鼓勵新一輪的大幹快上。這是長江經濟帶戰略區別於其他戰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規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生態功能分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強化水質跨界斷面考核,推動協同治理,嚴格保護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綠色生態廊道。重點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護和改善水環境,重點是嚴格治理工業污染、嚴格處置城鎮污水垃圾、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嚴格防控船舶污染。二是保護和修復水生態,重點是妥善處理江河湖泊關係、強化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沿江森林保護和生態修復。三是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重點是加強水源地特別是飲用水源地保護、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建設節水型社會、建立健全防洪減災體系。四是有序利用長江岸線資源,重點是合理劃分岸線功能、有序利用岸線資源。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必須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有效利用市場機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推動建立地區間、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形成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一是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建立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明確各地區環境容量,制定負面清單,強化日常監測和監管,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責制度。對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線、河段、土地和布局的產業,必須無條件退出。二是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完善長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和預警應急體系,推行環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跨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回響機制。建立環評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的區域聯動機制,研究建立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指標體系。三是建立長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通過生態補償機制等方式,激發沿江省市保護生態環境的內在動力。依託重點生態功能區開展生態補償示範區建設,實行分類分級的補償政策。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探索上中下游開發地區、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進行橫向生態補償。四是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貫徹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以制度建設為核心任務、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全面推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工作,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效模式。

【問題6】

在《規劃綱要》主要任務中,對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是如何考慮的,需要重點推進的工作有哪些?
答:交通運輸體系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先手棋。要著力推進長江水脈暢通,把長江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統籌鐵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設,率先建成網路化、標準化、智慧型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強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支撐力。
一是提升黃金水道功能。全面推進幹線航道系統化治理,重點解決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頸”問題,進一步提升幹線航道通航能力。統籌推進支線航道建設,圍繞解決支流“不暢”問題,有序推進航道整治和梯級渠化,形成與長江幹線有機銜接的支線網路。加快推進船型標準化,加大相關資金投入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加快長江船型標準化步伐。堅持安全第一,提高客船安全標準,完善危險化學品船舶技術規則和運輸管理。積極推廣套用節能環保型船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老舊船舶。健全智慧型服務和安全保障系統,加快長江水運預防預控和應急救助能力建設,增強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加強國家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和溢油應急船舶建設。最佳化整合長江幹線渡口渡線,加強渡運安全管理。
二是促進港口合理布局。強化港口分工協作,統籌港口規劃布局,優先發展樞紐港口,積極發展重點港口,適度發展一般港口,嚴格控制港口碼頭無序建設。鼓勵大型港航企業以資本為紐帶,採用商業模式整合沿江港口和航運資源。發展現代航運服務,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積極培育高端航運服務業態,大力發展江海聯運服務。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以航運中心和主要港口為重點,加快鐵路、高等級公路等與重要港區的連線線建設,提升貨物中轉能力和效率,有效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實現樞紐港與鐵路、公路運輸銜接互通。
三是完善綜合交通網路。圍繞建設長江大動脈,加快鐵路建設步伐,優先實施消除鐵路“卡脖子”工程,形成與黃金水道功能互補、銜接順暢的快速大能力鐵路通道。加快建設高等級廣覆蓋公路網,有效延伸黃金水道輻射範圍。最佳化航線網路,提高主要城市間航班密度,培育和拓展國際運輸航線,積極發展航空快遞。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油氣管網,加快建設主幹管道,配套建設輸配體系和儲備設施,提高原油、成品油管輸比例。
四是大力發展聯程聯運。按照“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要求,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有序發展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運行效率,增強對產業布局的引導和城鎮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快發展多式聯運,鼓勵發展鐵水、公水、空鐵等多式聯運,增加貨櫃和大宗散貨鐵水聯運比重,提高公水、空鐵聯運效率,提升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

【問題7】

請問在強化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哪些考慮,提出了什麼舉措?
答:創新驅動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要牢牢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後過剩產能上做“減法”,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形成集聚度高、國際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走廊。為此,《綱要》提出了一系列舉措,主要有:
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是打造創新示範高地,支持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舉措和重大政策。二是強化創新基礎平台,加強長江經濟帶現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支持建設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台,建立和完善一批創新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智慧財產權運營中心和產業專利聯盟。三是集聚人才優勢,國家各類人才計畫結合長江經濟帶人才需求予以積極支持,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建立高水平人才雙向流動機制,鼓勵地方或企業對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給予一定的薪酬補貼。四是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深入實施技術創新工程,整合優勢創新資源,打造重點領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構建服務於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高水平創新鏈,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五是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公眾尤其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力量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台。完善技術成果轉讓中介服務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執法。
二要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推動傳統產業整合升級,依託產業基礎和龍頭企業,整合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引導生產要素向更具競爭力的地區集聚。積極推動鋼鐵、石化、有色金屬、建材、船舶等產業改造升級,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堅決淘汰落後產能。二是打造產業集群,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強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技術產業化和套用示範,聯合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等世界級製造業集群。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升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四是積極發展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研發設計、金融保險、節能環保、檢驗檢測、電子商務、融資租賃、服務外包、商務諮詢、售後服務、人力資源等服務業質量和水平。大力發展教育培訓、文化體育、健康養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支持現代傳媒、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推動文化業態創新,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有鮮明特色的長江文化基地。
三要打造核心競爭優勢。一是培育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製造業創新體系,提升關鍵系統及裝備研製能力,加快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最佳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加快區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二是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寬頻中國”戰略實施,實施沿江城市寬頻提速工程,持續推進城鎮光纖到戶和農村光纖入戶,提升寬頻用戶網路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4G移動寬頻網路建設。三是促進信息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構建先進高端製造業體系,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試點。
四要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一是突出產業轉移重點,下游地區積極引導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以內需為主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加快向中上游地區轉移。中上游地區要立足當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因地制宜承接相關產業,促進產業價值鏈的整體提升。嚴格禁止污染型產業、企業向中上游地區轉移。二是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平台。推進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促進產業集中布局、集聚發展。積極利用扶貧幫扶和對口支援等區域合作機制,建立產業轉移合作平台。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承接產業轉移園區建設和管理。三是創新產業轉移方式。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產業轉移合作模式,鼓勵上海、江蘇、浙江到中上游地區共建產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共同拓展市場和發展空間,實現利益共享。

【問題8】

長江經濟帶規劃建設過程中,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
答:推進新型城鎮化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長江上中下游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差別很大,推進新型城鎮化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大中小結合、東中西聯動。《綱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這個目標,提出了最佳化城鎮化空間格局、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強新型城市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等重點內容。
一是最佳化城鎮化空間格局。首先要抓住城市群這個重點,以長江為地域紐帶和集聚軸線,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為龍頭,以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為支撐,以黔中和滇中兩個區域性城市群為補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依託,形成區域聯動、結構合理、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格局。二是要促進各類城市協調發展,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領作用,發揮合肥、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培育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小城鎮。三是要強化城市交通建設,加強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建設,形成與新型城鎮化布局相匹配的城市群交通網路,實現城市群內中心城市之間、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之間1—2小時通達。按照公共運輸優先的理念,加快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運輸,鼓勵綠色出行。
二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是要拓寬進城落戶渠道。一方面因地施策,根據上中下游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另一方面因城施策,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統籌推進外來人口落戶和控制城市人口規模,其他城市要努力實現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自由落戶。二是創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模式。堅持異地城鎮化與就地城鎮化相結合,健全有利於人口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技術擴散、產業擴散、公共服務擴散、就業擴大四個同步,促進人口流動、產業轉移。
三是加強新型城市建設。一是要提升城市特色品質,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發展,合理確定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間形態,促進城市發展與山脈水系相融合。推進人文城市建設,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注重保護民族文化風格和傳統風貌。二是要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增強城市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建設和諧宜居、充滿活力的新型城市。三是要創新城市規劃管理,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開發邊界和開發強度,有效化解各種“城市病”,促進城市發展由規模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和空間過度擴張,推動特大城市部分功能向周邊疏解、產業向中上游轉移。
四是統籌城鄉發展。一是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強農村道路、供水、垃圾、污水等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保護,做好鄉村規劃,突出建築風格,體現特色、傳承文化,扶持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旅遊村鎮。二是要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深入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設施建設,加強生態保護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扶持特色產業發展。以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為重點,加快老區開發建設步伐。加強跨區域扶貧協作,引導下游企業參與中上游貧困地區扶貧開發。三是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加強上中下游產業合作,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推動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多元化,大力改善農村公共服務條件,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問題9】

如何構建長江經濟帶東西雙向、海陸統籌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答:要立足上中下游地區對外開放的不同基礎和優勢,因地制宜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一是發揮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引領作用。加快複製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將上海自貿試驗區打造成服務貿易創新政策先行區。鼓勵上海及長三角地區重點發展高端產業、高增值環節和總部經濟,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率先打造開放型經濟升級版。推動長三角與中上游地區共同構建航運、加工貿易和金融合作鏈條。率先構建引領跨境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發展的規則體系。二是將雲南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加快推進與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及跨境運輸便利化。以昆明為中心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進出口集散網路,促進加工貿易、保稅物流、跨境電子商務等業務發展。加快雲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推進相關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三是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建設。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和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完善中上游口岸支點布局,支持在國際鐵路貨物運輸沿線主要站點和重要內河港口合理設立直接辦理貨物進出境手續的查驗場所,支持內陸航空口岸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航班。

【問題10】

請問長江經濟帶在推進一體化市場體系建設方面有哪些想法和措施?
答: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建設和完善:一是統一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簡政放權,清理阻礙要素合理流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清除市場壁壘,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和標準,推動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跨區域流動和最佳化配置。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推動上海、重慶等地率先開展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試點。加強市場監管合作,建立區域間市場準入和質量、資質互認制度。研究建立務實、高效的區域標準化協作機制。二是促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統籌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強省際之間溝通協調,做好設計方案、技術標準和建設時序銜接,打破區域分隔和行業壟斷,逐步消除區域運輸服務標準差距,構建統一開放有序的運輸市場。加快物流體制改革,推進江海聯運、鐵水聯運、公水聯運有效銜接,大力發展直達運輸,規範收費行為,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加快完善投融資體制。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建設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項目。鼓勵地方研究設立長江經濟帶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鼓勵保險等資金進入具有穩定收益的投資領域。鼓勵跨省區共同發起設立城際鐵路、環境治理等投資基金,按照市場規則規範化運作。探索創新金融產品,鼓勵開展融資租賃服務,支持長江船型標準化建設。

【問題11】

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尤其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明顯。如何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實施,補齊短板,提升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整體水平?
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合作發展,是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合作發展的關鍵,在於創新體制機制。在基本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都應考慮創新合作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規劃綱要》在這方面也有不少表述,主要精神體現在:一是加快教育合作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適應上中下游勞動力轉移流動的趨勢,加強跨區域職業教育合作,建設一批跨區域職業教育集團。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套用型轉變。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術培訓,完善統一規範的勞動用工和跨區域培訓教育等工作機制。加強高等教育跨區域合作,聯合開展協同創新,聯合推進學科建設。二是推進公共文化協同發展。加大跨地區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力度,提升公共文化發展水平。弘揚長江流域特色文化,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改造設施落後的圖書館、藝術館、博物館等,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博物館等協同開發和共享。三是加強醫療衛生聯動協作。鼓勵醫療水平發達地區醫院跨行政區劃開辦分院、合作辦醫。發展網際網路遠程醫療和各具特色的健康服務產業。建立跨區域雙向轉診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制度。建立區域互聯互通的醫療衛生信息平台。通過合作共建、對口支援、遠程醫療等措施,提升基層、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強化對傳染病、慢性病、寄生蟲病、地方病、職業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聯檢、聯防、聯控,加強計畫生育服務與管理協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發揮江蘇、安徽試點省作用,促進地區間經驗借鑑和分享。四是完善區域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的落實力度。採取積極措施,實現養老保險在省市、地區間的順暢銜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措施,推進區域醫療服務有效銜接和醫保跨省結算。建立社會保險參保信息共享機制。

【問題12】

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確保《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答: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各有關省市和部門要強化責任,積極作為,搞好配合,狠抓落實,切實把長江保護好利用好,把長江經濟帶建設好發展好,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為此,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和統籌協調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大事項,督促檢查重要工作的落實情況。沿江11省市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主體,要切實加強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找準戰略定位,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各有關部門要發揮指導和協調作用,按照職能分工,制定配套政策,完善相關規章,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做好規劃銜接。依據《規劃綱要》,加快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岸線資源利用等專項規劃,沿江11省市制定本地區的實施規劃,經領導小組審議後實施。現有涉及沿江地區發展的各類區域規劃和行業規劃要做好與本規劃綱要的銜接,對不符合要求的相關內容及時進行修改調整。三是推動重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重點任務三年滾動計畫,研究提出各領域具體任務,協調推進重點任務落實。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每年開工建設一批事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項目,率先在保護沿江生態環境、發揮黃金水道優勢、促進產業有序轉移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四是統籌加強流域管理。切實做好流域統籌協調、相互配合、部分職能和任務整合等工作,加強水資源、水環境、岸線、航運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違法排污、岸線亂占、“黑碼頭”、非法采砂等問題。研究論證並儘早提出長江流域統一監督管理新體制。五是強化法律保障。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規範和約束各類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使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有更嚴格的法律保障。六是抓好督查評估。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對重大事項和重點工程進行動態跟蹤,對規劃目標開展監測分析,及時總結規劃實施情況。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科學客觀評估,提出規劃實施情況的意見建議。七是加強宣傳引導。深入宣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解讀戰略定位和重點任務,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尊重基層首創精神,總結推廣各地好經驗、好做法。充分調動廣大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