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
讀四遍書
第一遍,不分主次地通讀全書,了解全書的知識框架結構,在看不懂的地方做標記。
第二遍,要精讀細讀,徹底理解課本上的每句話,準確記憶概念、原理。把做過標記的看不懂的知識弄懂,將其消化吸收。即使不能靈活套用,也一定要清楚原理。同時,要結合《考試大綱》,知道高考對不同知識的要求層次,知道哪些知識是常考點,進行重點記憶。讀第二遍時,一定要邊讀邊思考,可以在課本上寫批註、反思。
第三遍,只看課本的目錄,能把所有知識點都正確地列出來,並能畫出整體知識構架。
第四遍,不看課本,能夠把知識信手拈來,可以從任一知識點發散開去,進行縱向、橫向聯繫,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當回憶某些知識卡殼時,及時翻閱課本,對知識不能模稜兩可。
溫馨提醒
課本才是複習的“寶典”。
考試前最好不要做太多難題,但必須做適量難題來幫助自己打開思維,否則考試時很難進入狀態;應適當看看以前的錯題。
科學方法
應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的心理過程。其中,記憶活動在整個應試活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講,記憶是獲得高考成功的前提條件,甚至看作“核心因素”也不過分。一個人的記憶庫能夠提供的信息越豐富,提取過程越迅速,提取內容越精確,他的思維就越流暢,考試成績也越理想。另外,高考的題目類型中,依靠再認和回憶直接作出反應的題目仍占很大比例,當然裡面也存在知識的靈活運用問題,但知識的累積無疑是提取和套用的前提條件。因此如何提高記憶效率就成為高考複習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記憶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靈活掌握和運用記憶方法能使考前複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請看下面解釋。
及時複習
記憶的遺忘規律說明,學習後的遺忘過程是不均衡的,最初一段時間忘得很快,以後就逐漸變慢。也就是說,如果不及時複習,所記內容在很短時間內就會遺忘很多,以後隨著時間的延長,遺忘量逐漸增加,但遺忘增加的速度卻漸漸慢下來。所以說,以往在考生中盛行的"車輪戰"或"突擊式"的複習方法是違背遺忘規律的。實際上,這兩種方法都是在以往學習內容差不多完全遺忘的情況下進行複習的。所以這樣的複習既不經濟又無效率。如果在學校或首次複習之後的最短時間內重新投人複習,則可省去許多寶貴時間。但是需注意一點,及時複習的時間間隔不是越短越好,要因人而異,另外,及時複習的方法較適合於文字材料的背誦,如單詞、文章段落、大論述題等。
多通道記
心理學研究發現,單靠視覺只能記住學習內容的25%,單靠聽覺只能記住15%。宋代學者朱熹曾經提出,讀書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說的就是要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協同記憶、理解記憶。研究表明,這種多通道協同記憶的方法比單純用眼看或口念要有效得多。此外,此過程中動覺的參與也很重要。開始使用多通道記憶法時可能不太習慣,但貴在持之以恆,長期堅持就會發現它的優勢和價值。此法尤適於背誦外語、政治、歷史、語文這類一記憶性較強的學科內容。
嘗試反饋
背誦在複習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學研究發現,背誦中的反饋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極大地提高記憶效果,節省時間。複習過程中可以利用的反饋方式包括:閱讀、回想和提示等。
研究表明,單純閱讀或單純背誦的效果一般,邊背邊讀可以增加記憶量,節省記憶時間。具體做法是,先將材料讀上幾遍,然後嘗試著背誦一遍,記不住的地方再讀幾遍,然後再背,直到徹底記住為止。這種方法利用的原理就是及時反饋。第二種反饋方式是回想,一段複習材料背誦之後,間隔一段時間或在從事其它活動過程中。回想一下剛才的記億內容,並將其中的重點內容(如標題和關鍵字)背出聲來。其中遺忘的內容作為下次背誦的重點。第三種反饋方式是提示,將學習材料背過幾遍之後,交給幫助你背誦的人,由對方任選其中應背的內容向你提問。背誦過程中遺忘的地方可以由提問者加以提示,並作為下次背誦的重點。 這種方法適合於長常內容的背誦,若能與及時複習法結合,效果更佳。
重點記憶
高考來臨之際,許多同學仍採用口面俱到的複習方法。其實,高考涉及的內容再廣,面再寬,也不會把整本書都包括;進去,考試也有個重點;另外,從知識體系來講,把握重點也是把握全局的關鍵,只有對重點內容重點複習,才能對細節問題產生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最後,從記憶過程講,重點記憶有利於把握整體格局。需要指出的是,重點記憶必須以全面複習為前提。記憶內容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一般來講,複習或記憶重點包括下列內容。
①考試大綱所要求的內容;
②考前老師著重複習的內容,
③考試和作業中出現的薄弱環節;
④每段章節中的難點和關鍵點。
具體做法是,首先列出每章內容的重點,及時複習、反覆強化;然後解決本章內容中的難點和自己的弱點;第三步是針對重點內容的重點題型多做練習反覆強化;最後將自己複習的重點內容與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作比較,以大綱為指導,力求全面。
此法特別適合於篇幅較長文章的背誦,如大型論述題、問答題。
過度學習
在背誦複習材料時,許多同學以為只要能大致記住就行了。其實,所謂記憶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剛剛達到背誦的基礎上,再繼續追加背誦幾遍,這時記憶效果會明顯提升。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學習的次數和時間保持在飽和學習的50%~100%之間較為適宜,且過度學習對任何材料都適合的。一般成年人或記憶力稍差的同學需要接近100%的過度學習,年輕人或記憶力較好的考生可安排20%~60%的過度學習。
分散複習
分散複習與集中複習是針對兩個方面而言的,一是時間,二是內容。
心理學實驗表明,從時間上講,分散注意的效果優於集中複習。尤其是難度大的學習材料更適合於分散複習。注意以下三點可以更好地發揮分散複習的長處:①分散複習要有一定的前提。時間有限,不能將時間分得太細,間隔太長,最好將分散與集中結合起來;"②時間不可過於分散,注意貫徹及時複習的原則I③一般來講,純記憶性材料分散法效果較好,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採用此法較為適宜。
另外,從內容上講,集中相當於整體,分散相當於分段,這兩種方法的優劣與所記材料的長度、難度有關。系統性較強的材料。如論述題,適於整體記憶;而記憶性較強又比較零散的內容則適於分段記憶,如英文單詞、人名地名、時間年代等。
可以將分散--集中與分段--整體交叉組合,採用"時間集中--內容分段"或"時間分散--內容整體"的匹配方式。此外還有一種分段與整體相結合的記憶方法,稱為"漸進分段記憶法",在分段的同時進行區域集中,幾小段合成一大段。這種方法既便於分段記憶,各個擊破,又利於加強各段材料間的聯繫,融匯貫通;同時既適合於集中學習,也適合於分散學習。
排除抑制
複習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所背誦材料的記憶效果並不均衡,往往表現為材料的兩端較易回憶,中間最難提取。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群為"材料間的相互抑制"。抑制可分為倒攝抑制(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材料的干擾)和前攝抑制(先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材料的干擾)兩種。中間材料既受前攝,抑制又受倒攝抑制,肯定效果最不好,因此"照顧兩側,強化中間"的策略的套用就極為重要了。
研究表明,內容的相似性越大,相互間的干擾也就越一大。即便材料不同,也存在相互干擾。因此,複習時可採用文理交叉方式安排複習內容,以減少材料間的相似程度,也可以打亂材料的先後順序進行複習以改善記憶效果不均衡的現象;另外,複習中間安排適當的休息和調整也有利於排除。一壓抑、化解抑制。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複習的內容在第二天早上一般都能得到清晰的回憶。
背水一戰
我們這裡所說的背水一戰,不是指在高考兵臨城下的時候,臨時突擊,因為面對高考,靠幾天的突擊複習是無法僥倖過關的。我們指的是一種背水一戰的心態,這種心態很有價值。當一個人遇到時間限制時,大腦會空前興奮,全身心都投入到當前的活動。如果我們人為將高考"提前",將複習時間縮短,就可以調動全部潛能,進入高強度、高密度的記憶狀態,由此大大提高單位時間的記憶量。
事實表明,這種人為製造緊張空氣的方法很有成效,尤適於那些平時抓不緊、意志較薄弱的同學。
學習安排
對於學習來講,除了要對高考複習的時間要統籌安排外,合理安排每日時間,最大效率得提高複習效果尤為重要。以下每日學習計畫安排,考生可以參考進行。
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於晨,對一般人來說,疲勞已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複習。
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於最佳狀態,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事半功倍。
正午13點-14點:飯後人易疲勞,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調整一下,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最好休息,也可聽輕音樂。但午休切莫過長。
下午15點-16點:調整後精神又振,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東西。
傍晚17點-18點:試驗顯示這是完成複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間。這段時間適宜做複雜計算和費勁作業。
晚飯後:應根據各人情況妥善安排。可分兩三段來學習,語、數、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難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高考優秀考生的每日作息時間表,可供參考:
每天6:00起床, 6:30-7:30複習英語,7:40-9:40複習數學,9:50-11:50機動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複習化學,4: 10 -6:10複習物理;晚上2個小時複習語文;其餘時間機動。在每一門課的複習中,不同階段以不同內容為主,多看課本或多做習題,要掌握好。
總之,在總體計畫的基礎上,注意小塊的時間安排,既要抓緊時間,又該有張有弛,這樣才能以一個較好、較正常的心態去參加高考,才能考好!
複習誤區
複習誤區案例以及避免和走出誤區的方法:
期中考試作為高三全年“四大考”的首次考試,期中考試歷來都受到考生和父母的格外關注。京翰高考網心理老師表示,期中考前,無論考生還是父母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儘量排除心中的各類雜念,靜心備考。
考生小王的首次月考成績名列全班前十名,他的媽媽卻越來越擔心孩子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她向老師表示,孩子剛升入高三時,一直都能做到12點前準時休息,但月考後,孩子就沒有早於凌晨2點鐘睡過覺。看著小王天天這樣熬夜,父母都勸他要注意身體。
小王不但聽不進去勸,還抱怨父母擾亂了自己備考期中考試的情緒。持續熬夜導致小王的精神越來越差,家裡人都擔心孩子的身體出現問題,影響後續的複習。班主任分析,小王情緒異常,是因為他將自己的期中考試目標定得過高,導致考前高度緊張和焦慮。找到“病因”後,心理老師給小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減壓疏導。疏導後,小王已經逐漸放鬆下來,恢復了正常的複習節奏。
教育提醒考生和父母,雖然期中考試比較重要,但考生和父母都無需過度關注考試結果。無論月考以及學習成績如何,考生都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冷靜看待即將到來的期中考試。複習備考過程中,考生要注意總結過往考試中的經驗,吸取教訓,及時總結、消化,但情緒和思想不要一直陷在過往的成功或失敗中。考生要將每次考試當作一次查缺補漏的機會,排除雜念,力爭有所收穫。
注意事項
高考複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就像任意門趕考網總結的那樣它不像國中的課程,可以憑藉小聰明在考試前突擊一下就把成績提上去,對於難度更大、覆蓋面更廣的高中內容來說,預習、聽課、複習、作業、筆記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不但這樣,還有一些習慣性的做法需要培養,高中生應當儘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部就班地跟著課程進度學習。
1、以學為先。
在他們心目中,學習是正事,理應先於娛樂,一心向學,氣定神閒,心無旁騖,全力以赴,忘我備戰。
2、隨處學習。
善用零碎時間,每天在晨跑中、吃飯時、課間、課前、休息前等零碎時間裡記憶詞語,背誦公式,破解疑難,調整情緒。無論怎樣各具特色,有一點他們是一致的:保證學習時間,學會見縫插針利用好空餘時間,經過日積月累,效果很可觀。
3、講究條理。
將重要的學習用品和資料用書立或指向裝好,分類存放,避免用時東翻西找。每天有天計畫,每周有周計畫,按計畫有條不紊地做事,不一暴十寒。
4、學會閱讀。
學會速讀和精讀,提高單位閱讀量。學會讀一本書或者一個單元的目錄、圖解和插圖,提前了解內容,獲取更有效的信息。當積極的閱讀者,不斷的提問,直到弄懂字裡行間的全部信息為止,特別要弄懂知識的起點和終點,梳理好知識要點。
5、合理安排。
該做啥時就做啥,在合理的時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馳。比如抓課堂效率,當堂聽,當堂記,當堂理解,不理解的話課下或者當天找時間主動找老師請教,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時間,勉勵自己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夠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動靜相宜。比如堅持緊跟老師步伐複習,不誤入歧途。比如堅持勤睜眼常開口,對課本上的東西多看,對未懂的內容能多問。
6、善做筆記。
尖子生往往一邊聽課一邊記重點,不是事無巨細全盤記錄,特別善於記下老師補充的東西,課本上沒有的東西特別是思維方法更是認真記錄。能及時整理筆記,對老師強調的重要知識點格外注意,特別注意讓知識系統化,積極思考能解決什麽問題。
7、作業規範。
認真審題,冷靜應答,把每次作業當作高考,作業工整,步驟齊全,術語規範,表述嚴謹。規範不僅訓練仔細認真品質,更能養成細心用心習慣,從而激發學習潛能。
8、勤于思考,善於思考。
這一條是重中之重,應貫穿於聽課、做作業、複習等各個階段。比如:做完一道題後,要對答案,這裡應有一個反思的過程,要弄清這道題考的是什麼,用了哪些方法,為什麼用這樣的方法,怎樣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9、學習互助。
與同學開心地相處,遇事不斤斤計較,寬容豁達;珍視同學間的友誼,在學習中互相支持和幫助,經常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並相互交流心得。有了這種和諧的同學關係,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10、自我調整。
不迴避問題,遇到問題能通過找老師或者同學或者自我反思進行自我調節,摒棄外界和自身的壓力,自覺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壓力為動力,不管是課業繁重還是輕鬆順利時,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在這樣不斷的積極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斷上升,從一點信心都沒有逐漸到有了堅強的不可動搖的信心,通過努力,去想了、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