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家境貧寒,7歲時隨母逃荒至長安,10歲入鹹陽新興社學藝,拜師黃德潭,半年後即能演出《黃鶴樓》、《回荊州》。13歲時又進入益民社,技藝得到進一步提高。出科後輾轉陝西、甘肅、河南等地演出。1952年參加西北秦腔實驗劇團,1955年隨團併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代表劇目有《鳳儀亭》、《法門寺》、《打虎計》、《殷桃娘》、《蛟龍駒》、《春秋配》、《拷寇》、《回荊州》、《截江救主》、《二度梅》、《伐子都》、《折桂斧》等。唱念做打俱佳,尤其工架戲最為出色,腰腿工夫深厚,表演矯健瀟灑,風流倜儻。有“風流呂布”、“活周瑜”的讚譽,在渭北地區演出時,給觀眾稱為“鞭子生”,長安、周至、戶縣的觀眾則叫他“鐵桿生”,從這些讚譽中,也可以看出他藝術功夫的紮實嫻熟。他演戲認真細膩,練功刻苦,晚年又積極收集整理了大量秦腔臉譜,為秦腔藝術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誕辰:1921年,農曆辛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