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詩學比較研究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裝: 31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473985
條形碼: 9787500473985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4.2 x 2 cm ; 381 g
ASIN: B001UQ5I9Q

內容簡介

《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詩學比較研究》從文藝學、美學、文化學等不同角度對兩位作家的創作與美學思想、友誼及敵對關係予以客觀的梳理與理性的評定,從一個側面洞察19—20世紀之交俄國兩大文學流派的發展脈絡。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長達20年的交往在俄羅斯文壇被傳為佳話。他們的友誼與敵對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俄國"白銀時代"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兩個文學流派之間的角力與對抗。

作者簡介

李建剛,男,1971年9月出生,山東沂水人。文學博士,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副教授。1995年參加工作,主要從事俄語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1999-2000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訪學。200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目前已出版譯著一部,學術專著一部。先後在《美文》等雜誌發表論文十餘篇。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世紀之交背景下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的交往
第一節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文學的發展
一 世紀之交俄國社會歷史與文化
二 世紀之交俄羅斯現代主義文學的發端與發展
三 世紀之交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的繼承與發展
四 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在世紀之交的碰撞
第二節 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交往簡史
一 交往前期——從摯友到分歧
二 交往後期——從分歧到敵對
第二章 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交往前期詩學比較
第一節 貌合神離的早期創作
一 對“小人物”傳統的繼承
二 對人道主義的永恆追求
三 對小市民的批判
四 朦朧的革命意識主題
第二節 不同傾向的創作追求
一 從流浪漢到“革命的海燕”——高爾基早期創作特徵
二 另一種現實?——走向心理分析的安德列耶夫
第三節 《在底層》與《意念》詩學比較
一 敘事差異探尋
二 創作主題辨析
三 哲理內涵挖掘
第三章 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交往後期詩學比較
第一節 相同題材的不同處理
一 革命題材
二 生與死題材
三 小市民題材
四 反宗教題材
第二節 分道揚鑣——不同的文學創作發展道路
一 從狂熱走向清醒——高爾基人道主義創作的回歸
二 游離於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之間——安德列耶夫的創作發展
第三節 《紅笑》與《母親》詩學比較
一 對社會現實的不同認識和展現
二 敘事異同
三 獨特各異的藝術風格
第四章 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的創作分歧與論爭
第一節 早期互動的文學批評
一 友誼遮蔽的創作分歧
二 早期互動的文學批評
第二節 從分歧走向分裂
一 分歧的擴大與論爭的升級
二 激烈交鋒
三 間接的評論與批評
第三節 創作分歧與論爭深層剖析
一 個人友誼?文學交往?
二 誤會不解?思想分歧?
三 兩大流派對抗中的個人交往
第五章 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文藝美學思想比較
第一節 《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與《撒旦日記》詩學比較
一 兩種不同的現實
二 各異的風格與主題
三 迥異的文藝美學思想
第二節 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文藝美學特徵辨析
一 題材的選擇
二 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 敘事的差異
四 多種創作手法的嘗試和運用
五 意境的營造
第三節 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文藝美學思想分歧探源
一 個性與思想形成差異探源
二 哲學思想影響差異探源
三 文藝美學思想差異探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1 高爾基與安德列耶夫交往大事年表
附錄2 安德列耶夫創作年表
後記

序言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詩人分為“客觀的詩人”和“主觀的詩人”兩類,用這種觀點看高爾基和安德列耶夫,則前者似應屬於“客觀的詩人”,而後者則非“主觀的詩人”莫屬。說高爾基是“客觀的詩人”,根據在於其作品中所表現的主要詩學、美學特徵,與這一主要特徵相比,高爾基偏重於主觀的一面,如他那富於浪漫主義氣息的《伊則吉爾老婆子》等散文詩,只是其主導創作特徵中一些非主要元素或局部而已。同此一理,說安德列耶夫主要是一位“主觀的詩人”,主要依據也是基於其創作轉型後的中晚期作品,與之相比,早期酷似於高爾基、契訶夫等的小說,也是其主導創作特徵中的局部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