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鎮位於大幕山北麓,鎮內村級公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二級公路東臨大幕黃沙,西接107國道,架起了內聯千家萬戶,外接五湖四海的橋樑。高橋全鎮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轄高橋、澄水洞、白水、黃鐵、高橋、王旭、劉英、洪港、白岩泉、劉楨、石溪10個村,169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6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1萬畝;山林總面積8.1萬畝,森林覆蓋率42%,楠竹3萬畝;林場2萬畝;水面面積2.2萬畝,大型水庫3座,1萬方以上塘堰47座,精養魚場6個。
2004年,工農業生產總值9030萬元,其中工業6498萬元,農業2532萬元,實現財政收入45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2478元。全鎮糧食作物總量13643噸,油料1424噸。近年來,高橋鎮共投入資金260萬元,實現了高橋街道的硬化、綠化、亮化;15萬伏輸變電站和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已經完工;建起了5座聯通、移動手機通訊基站;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2000門;四通八達的有線電視傳輸網給高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為高橋經濟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平台。
作為農業大鎮,農業資源豐富。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板塊式開發,集約化經營,規模式種養的發展思路,實行產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培育了一批基地,扶持了一批專業戶,培訓了一批經濟能人,構建了一批產業,興起了一股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熱潮。2004年,高橋鎮先後建起了以劉英香菇基地、禮興養殖廠、堰頭綠化苗木基地、白水畈蘿蔔基地為代表的龍頭產業,湧現出了一大批種養專業大戶。在鎮黨委、鎮政府富民政策的鼓勵下,在專業戶的帶動下,目前全鎮有500餘人加入到辦基地和生產專業產品的隊伍中來,成為高橋鎮農業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注重農業特色化、產業化發展格局的同時,該鎮還注重深化產品的加工,實施農業產品品牌發展戰略。2004年初,政府出資,鎮農業技術服務公司負責開發高橋鎮乾蘿蔔、乾蘑菇、乾豆角等山鮮菜特產,成功註冊了高橋“碧水青山”乾鮮菜的商標品牌,使高橋鄉土產品在國內市場從此擁有一席之地。與此同時,高橋白水畈的蘿蔔、劉英香菇、肉兔品牌運作計畫已付諸實施,高橋鎮的農業正向產業化、集約化道路穩步邁進。
在工業發展上,黨委、政府始終遵循區委、區政府“化風險、打基礎、求發展”的九字方針,依託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和改革搭建的良好平台,緊緊咬住招商引資發展工業不放鬆,牢固樹立“興工強鎮,引資富民”招商觀念,大打“鄉情”牌,巧念“回歸”經,從而使該鎮的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工業企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04年,該鎮共引進項目7個,協定總投資4900萬元,到位資金1120萬元。該鎮立足資源優勢,揚長避短,打好資源招商牌。引進了武漢江夏區老闆投資300萬元,成立高坪礦產開發公司,開發石灰石、白雲石,區供銷社下崗職工自籌資金280萬元,成立興隆採礦廠,開發石灰石,使高橋成為武鋼集團最大的煉鋼輔助材料基地。高塘村風化石資源豐富,利用這一優勢,引進重慶市老闆,投資興辦新型強力頁岩磚廠,做到物盡其用。2004年,光礦石開發一塊,全鎮年產值突破3000萬元,利稅30萬元。立足資產優勢,盤活存量資產,引水活源。不但注重開發新項目,也注重盤活原有的閒置資產。高橋紙廠,因經營管理不善,三年多已沒有生產,該鎮從福建引來老闆投資80萬元,改造設備和工藝流程,及時轉產,使老廠重新煥發生機。鎮機械廠破產後,廠房閒置多年,他們聯繫當地美籍華僑劉平炎支助家鄉創業,投資1200萬美元創辦雙佳竹木(鹹寧)有限公司,從事生產出口仿古家具,為高橋工業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立足生態優勢,大力抓好旅遊綜合開發項目。鎮黨委、鎮政府以著名的軍事工程“131”旅遊開發為契機,規劃開發一條由“131”——龍泉寺——黃永勝故居環狀旅遊帶,藉以推動全鎮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