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131軍事工程

131工程現正式名稱為鹹寧市澄水洞旅遊區,位於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高橋鎮澄水洞村境鹹寧131軍事工程內,北距武漢市80公里,南距湖南省岳陽市150公里,距鹹寧市政府所在地溫泉鎮僅14公里。毗鄰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京珠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公路、107國道,正在建設中的武鹹城際鐵路、武鹹快速通道、武漢城市圈外環等進一步構建了進入旅遊區的快速便捷的旅遊交通網路。

131工程簡介

131工程現正式名稱為鹹寧市澄水洞旅遊區,位於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高橋鎮澄水洞村境

鹹寧131軍事工程鹹寧131軍事工程
內,北距武漢市80公里,南距湖南省岳陽市150公里,距鹹寧市政府所在地溫泉鎮僅14公里。毗鄰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京珠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公路、107國道,正在建設中的武鹹城際鐵路、武鹹快速通道、武漢城市圈外環等進一步構建了進入旅遊區的快速便捷的旅遊交通網路。
131工程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修建的。20世紀60年代初,中蘇關係日趨緊張。特別是1969年3月的珍寶島戰爭,更令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面對戰爭威脅,毛澤東主席向全國發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和“要準備打仗”的號召。為回響毛主席號召,中央軍委決定在華中腹地修建一座長江南線作戰指揮部,以備戰時急需。時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的黃永勝親自選址,於1970年1月31日簽署施工命令,並以批示日期作為該工程的代號,故稱“131”工程。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在這樣的歷史時期,該工程由武漢軍區移交湖北省委管理,並明確產權屬中央,管理使用權交給地方。1981年7月4日,中共湖北省委辦公廳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下發了《關於將“131”工程移交鹹寧地區管理函》,並與原鹹寧地區(現鹹寧市)行政公署簽署了協定書,從此鹹寧地區開始著手接管“131”工程。為減少當年高度保密的軍事色彩,最初以所在地地名命名為“鹹寧地區澄水洞招待所”,後更名為“澄水洞賓館”,當時需憑地區行署的介紹信有限制地接待有關領導和重要客人。1986年,鹹寧地委、行署批准其正式對社會開放接待旅遊者(外賓、港、澳、台人士除外)。
由於二十多年來中央、省、市財政投入大量資金,對原有設施進行維護,增設大量旅遊服務接待配套設施,澄水洞賓館逐步成為旅遊區,現在已經開發成為獨具軍事特色的國家AAA級旅遊區。

131工程內部構造

鹹寧131軍事工程內部構造鹹寧131軍事工程內部構造
“131”工程我國地下國防工程的典型代表。按照當時中央的計畫,“131”工程計畫投資3億元人民幣(若按現價計算,大約要翻幾十倍),分為“A區”、“B區”兩個區域。
“A區”是它的司令部作戰指揮中心,亦即“131”地下工程;“B區”是它的通信中心,建在離“A區”20多公里處大幕鄉境內,負責收轉“A區”電信信號,保障“A區”與全國各地大軍區之間的聯繫;另外還有高速公路、軍用專線鐵路、直升飛機場等交通運輸配套工程。後因1971年“9.13”林彪叛逃事件而被停建,實際完成投資仍高達1億3千萬元之巨,這個數目在當時是不小的。但是,如果當時不搞這個工程,中國就沒有對核戰爭的防範力,因此也就沒有對敵對國的威懾力,中國就存在被毀於核戰爭的危險。
“131”工程分地下地面兩大部分,由甲、乙、丙三個區域構成。甲區是核心區,包括地面和地下工程。乙區和丙區則是護衛核心區的兩處營房。
甲區主體建築由地面5 6畝的四合院和地下全長768米的作戰指揮中心構成。
地面工程由彼此呼應、相映成越的多幢房舍組成,構成一個大四合院。特一號領袖樓為毛澤東、江青行宮,特二號樓為林彪元帥和葉群行宮,特三號樓為黃永勝上將行宮。此外,還有警衛部隊的宿舍和有關生活設施。建築風格都是青磚灰瓦,外觀樸實無華、淡雅莊重,內部裝璜高檔別致、工藝考究,在當時來說堪稱國內一流。
地下工程建築面積3288㎡,共有進出洞口四個,均裝有防核輻射、防毒、防衝擊波的大鉛門,由一條456米長的主道和通風、通信、供電等數條支道組成。內設各種不同規格、用途的房間131間。包括一號首長(毛澤東)室、二號首長(林彪)室、總參謀長(黃永勝)室、作戰指揮室、通信指揮室、機電設備房、發電配電房、生活服務區等。每個房間照明燈分頂燈、壁燈、地燈三種,用以區分一天當中的早、中、晚;每個房間都裝有編號的電話機插孔,裝上電話機當時可與全國各大軍區聯絡。地下工程穿牆管道內均配有兩道以上密閉活門,當外部染毒時密閉活門關閉停止進風;各主要進風、排風、送風系統上設有片式消聲器,以確保把洞內噪音降到最低;各房內均備有三種通風信號燈,以保證各種通風方式及時轉換控制。
洞內配有蓄水池、倉庫、餐廳、廚房以及供暖、除濕、通風、通信、消毒等設備設施,只要備足糧食、醫藥等,地下工程內可保證200人同時生活半年。
乙區和丙區分別處於甲區東面及北面,是作為甲區外圍警戒的兩處營房。東面營房位於相距甲區約500米的山頂上,四合院狀,在營房前設立有哨所,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核心區。北面營房相距甲區約1公里,位於進入甲區的馬路旁山溝里,兩排平房面對面分布。外來人員到了這兒,要不是被路旁設立的哨所攔下,還真不容易發現隱蔽在山溝里的這座營房。若是甲區有狀況,這處駐守官兵除了走大路,還可以穿越山間小路,悄悄又快速地到達。
傳說典故
1、國家決定建設“131”工程的秘密
1969年3月, 中蘇在烏蘇里江畔的珍寶島發生戰爭,蘇聯在中國北部邊境陳兵百萬,對中國虎視眈眈。
面對戰爭威脅,毛澤東主席考慮到一旦發生核戰爭,我國要有一個既隱蔽又堅固的防核戰爭地下指揮部。這個指揮部建在哪裡合適?做為當時統管軍事的林彪提出“如果北方失守,必須在江南修建一個固若金湯的地下指揮部”,得到毛澤東主席首肯。幾經考慮,毛澤東主席決定建在華中地區腹部。
1969年8月28日, 毛澤東主席親自簽署了密令,下達緊急戰備命令,命令緊急修建防核地下工程,以便戰爭一旦爆發,將黨、國家和軍隊的最高指揮機關轉移到遠離北京的地下防核工程中,繼續指揮全國的對蘇反侵略戰爭。做為當時的頭等大事,林彪將這個絕密浩大的工程交給了他的心腹愛將,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黃永勝。黃永勝命令總參部測繪局負責勘察選址工作。幾經勘察,一座地下防核工程建築地定奪在他的故鄉湖北省鹹寧市高橋鎮澄水洞村。這裡與黃永勝的老家僅有一山之隔,周圍群山環抱林木蔥蘢,位置十分隱蔽,即使飛機低空偵察也很難發現,確是一個修建軍事設施的好地方。
1970年1月31日,一份關於在湖北南部山區興建“長江南線作戰指揮部”的報告送到黃永勝的辦公室,黃永勝簽署命令同意興建該工程,並以簽署的批示日期作為該工程的代號。從此澄水洞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一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機關所矚目,命令從總參謀部傳到武漢軍區,並隨之下達到施工部隊,由此拉開秘密建設“131”工程的序幕。
2、人民解放軍建設“131”工程的傳奇
在澄水洞村這個地方建設“131”工程,是當時的最高國家機密,必須在絕密的情況下開展,首先要對周邊環境進行清理,保證絕對不受干擾。在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按照當時的邏輯,幹壞事的都是“地富反壞右”及其後裔們。於是當地政府將方圓幾公里內的“地富反壞右”分子一個不漏地勒令其遠遷他鄉,老百姓被告知村莊的山林田地不能耕種了,國家要徵用。當時,當地政府只知道這是上級秘密指示,卻不知道上級為什麼要這樣,誰也不敢探問究竟,連當地負責人也不知道具體情況。
在一個星稀月明的夜晚,一支精幹的武漢軍區某部神兵天將般地出現在這方圓3公里的山谷,他們在四周拉起鐵絲網,建起哨所,搭起軍用帳篷,架通軍用專線電話,豎起了大大的紅色禁示牌:“軍事禁區、嚴禁入內”。
“131”工程對外界實施最嚴格的保密措施,工地上看不到紅旗、聽不到歌聲,整個工程在絕密狀況下進行:進山施工部隊乘坐的車輛捂的嚴嚴實實,當兵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去了哪裡;附近村莊中有解放軍駐守,山頭上、山溝里、平地中的軍用帳篷里也有解放軍駐守,當地老百姓形容“漫山遍野都是解放軍”;所有進入施工區的官兵均需出示證件,施工官兵一律不許請假離隊,家屬來了一律不許進入工地,通信聯繫一律只稱“鹹寧駐軍”,官兵一律不許在工地拍照留影;從外地開車運送物資的司機也是分段轉駕,誰都不知道目的地,最後一站在4公里外就得停車卸貨,所有東西再由施工部隊運到施工區內;施工車輛進出必須經過三道哨卡,換三趟司機等。
至於當地政府和老百姓,根本進不了警戒區域。老百姓平時最大的樂趣就是遠遠地觀看車來車往及運來的各種從未見過的機械、設備。
令人稱奇的是,兩年里修造了面積巨大的山洞,而挖出來的石頭運到了哪兒了至今無人知曉,看來當時蘇美的間諜衛星和無人偵察機對此事也是沒有知覺的。當然,那時的衛星遙感技術也很幼稚。如果是今天,一顆商業衛星就能把這裡的秘密全部摸清楚的。
開挖山洞的同時,周圍山頭上也在修建明碉暗堡,澆築直升飛機停機坪。停機坪位於地下工程里的“長江南線作戰指揮部”正上方山頂,它們之間通過一個垂直的電梯井(沒有全部建成)上下。暗堡同時用來衛護停機坪,明碉在對面山頭上,可以環視整個區域。 與此同時,軍用專線鐵路的路基也在修築。
施工官兵採用當時最先進的工程機械設備,忠實地執行軍令、無私無畏、不怕犧牲、無怨無悔,經過近一年的艱苦奮鬥,“131”工程建設已成雛形,他們完成了土石方施工和鋼筋水泥澆築工程建設,又神秘地離開澄水洞,工程進入裝飾階段安裝。
“131”工程所需的設備設施,根據總參裝備部和總後物資部下發的設備調撥清單,有關軍工企業按照生產指令製造,並經過嚴格的檢測驗收後,才調往這裡的。其設備是當時國內最好最先進的軍用設備,包括電器、通訊設備、通風降濕設備、採暖設備等。僅通風設備就分為清潔式、過濾式、隔絕式三種,進排風系統採用三道懸搖式活門,並裝有片式消聲器,各進出洞口均採用“三防” 設施(防衝擊波、防炸彈、防毒氣)。
1971年春節剛過,武漢軍區工程兵某部安裝維修大隊奉命執行“131”工程設備安裝調試任務。軍令如山倒,部隊迅速進行人員篩選、政治審查等先期準備工作。某個深夜,一支200餘人組成的精良安裝部隊抵達鄂南山村澄水洞,沿途互延的鐵絲網和林立的哨所使官兵頓生驚嘆:責任重於泰山!踏進戒備深嚴的“131”工程,他們方知這是一項事關國家命運的工程。安裝維修大隊根據總參和總後的要求,嚴格遵守各種安裝程式,精細分工、縝密銜接,夜以繼日地安裝各種設備設施。
1971年“9.13”林彪叛逃事件發生,隨後黃永勝被隔離審查,此時工程尚未全面竣工,面臨著停工的命運。一時間,陰雲籠罩在建設者心頭。不久後,好訊息傳來,“131”工程的核心區(A區、B區)繼續進行後期的裝修,令人惋惜的是計畫中的高速公路、直升飛機場以及動工中的軍用專線鐵路等配套工程就此凍結停建。當時擔任工程總指揮的原武漢軍區政委劉豐,也因“林彪事件”的牽連而解職。
當年參與建設的廣東老兵,來此故地重遊時回憶說,最初的施工地點是在離此一公里外的山溝里,施工部隊在山體裡挖出了一條幾十米長的山洞,由於土質太疏鬆,時刻塌方,故此放棄此處,易地到今天的這個地方施工,工程的後期建設直到1973年才徹底完工。
興建、安裝完畢後的“131”地下工程,即使在戰時封閉的狀況下,也能確保同時容納200多人的地下作戰指揮運轉一年之久,由此可以看出毛澤東主席要準備打仗,反侵略戰爭的決心。最終此工程在用掉了1.3億元後,沒有發揮效用,由武漢軍區某部警衛連駐守“131”工程數年。一直到1981年7月以後,才逐漸有限制的對外開放。
3、昔日軍事禁區演變成今日旅遊區
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央決定把“131”工程移交給地方管理。1981年7月,鹹寧地區接手管理。此時,該工程的設備設施閒置了多年,且在移交中一部分設備設施被部隊拆除運走。要重新啟用這些設備設施,一方面需要掌握、熟悉其性能,另一方面由於洞內濕度大、通風差等原因,所有設備設施均需維修、調試。原鹹寧地委、行署從電力、郵電等部門抽調技術精湛的工程技術人員,開始對“131”工程所有設備設施進行為期半年的維修檢測。
為充分保護好國防工程,並有效發揮其效用,在經過設備設施維修、調試等先期工作後,原鹹寧地委、行署通過爭取中央、省有關部門撥入專用經費,添置了大量的旅遊服務設備設施將其開發成旅遊服務視窗。現在,澄水洞賓館已經開發成為獨具軍事特色的國家AAA級旅遊區。這個特色旅遊景點,多年來在媒體上仍沒有公開報導,對外稱為澄水洞旅遊區,本地人仍習慣稱為“131”工程。
宏偉壯觀的地下絕密工程,由於它的神秘感和知名度,不少人慕名來此參觀考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汪東興、胡啟立、王任重、葉選平、回良玉、錢運錄和軍隊首長楊得志上將、王平上將、劉精鬆上將、喻林祥武警上將、歐金谷中將、張鈺鍾武警中將以及省部級領導黃鎮、關廣富、賈志傑、郭樹言、王茂林、熊清泉、胡立教、金鑒、趙寶江等先後來此視察,並要求地方要管理好、利用好、保護好工程。毛主席次子毛岸青和兒媳邵華少將及眾多著名導演、影視歌明星也到此一游。
131工程導遊攻略
澄水洞旅遊區景點以“131”地下工程、地面特一號別墅為主,以新開發的毛主席像章展覽廳、盆景花卉觀賞園、黃永勝將軍陵園、將軍山等為輔,融歷史、人文景觀和生態自然景觀與一體,獨具旅遊魅力。
“131”地下工程分上、中、下三層,上層是通風、排風道和電纜等設備,下層有進排水管、暖氣管道等,遊客平時參觀的是中層。
【地下工程洞口】整個工程傳統說法有四個洞口,即兩個進口兩個出口。主洞口面向北方,據說含有面向首都北京的意思,裝有兩扇各重達6噸、厚達50多厘米的鉛門,由液壓控制。其中兩個出口是“Y”形,什麼意思呢?就是洞口向前延伸為左右兩個洞口,不知道當初這樣設計是處於什麼考慮。為了便於管理,現將這兩個出口封閉,所以遊客一般只能原路返回。其實整個工程的洞口還有幾個,不過不宜在此大做文章。
【汽車調頭轉盤】從主洞口進去50米左右的地面,裝有一個巨大的圓形鐵轉盤,直徑約有6米。人們只要用腳輕輕一撥就會鏇轉。這個轉盤是供汽車調頭之用,當運送物資的汽車進洞後停在轉盤上,打開電源按鈕,轉盤鏇轉180度便可開出洞外,不過現在電源已切斷了。兩邊洞壁上書有“深挖洞,廣積糧……”幾個醒目的大紅黑體字,好像提醒著遊客進入了歷史的時光隧道。
【小鉛門】汽車調頭轉盤往前50米左右是一面牆,上書 “長江南線指揮部”幾個大字,通過一扇重達數噸、厚度約30厘米的鉛門,則進入一條通道。左走,可以出到地面特一號別墅,右走又看到一扇小鉛門,整個工程象這樣的鉛門有四扇,在門的前方都有一個腳踏板控制的升降器,門右邊的是一個排毒氣的房間,門左邊是一個檢查身份的通道,簡稱“三防區”。穿過此門,便是一個燈火輝煌、令人眼花繚亂的“地下長廊”。
【地下長廊】是進入地下工程的主要通道,整個長廊以中央作戰室為中心,略呈“V”型擺開,呈水平坡度下降,利於排水。兩邊的牆壁裝有暖氣及消防設備,左側大都是工作起居室,右側大都是設備運行室。地面中間鋪著紅地毯,專供首長通行,兩邊採用當時國內還不多見的彩色水磨石鋪成,明亮光滑,倒映著頭頂的電燈,顯得富麗堂皇。
機械設備房】在進入地下長廊百米處右邊有機械設備房,它控制著洞內的溫度和濕度,一年四季都保持在18—20度之間。機房內有進排風機、送風機、降濕機和空調機組等設備,可將洞內所有房間的廢氣排除,將外界的新鮮空氣經過濾消毒後送到各個房間內。洞內共有兩處機械設備房,另一處在另一個進洞口附近。
蓄水池】長廊右邊有個小門,拾階而上,盡頭是一面牆,牆上還有扶梯,很多人以為順梯可以再上一層。其實它是一個蓄水池,只要把水蓄滿、備足糧食可供洞內200多人同時生活。
【地下會議室】這裡原設計為中央軍委高級將領及高參在此研究戰略戰術的場所,建築面積為66平方米,設有主席台,並配有衛生間。會議室內顯示器、報警器、防潮降濕、溫度濕度、暖氣、進排空氣裝置一應懼全。窗外有一條緊急通道,可通往作戰指揮室。會議室窗戶下的暖氣箱是一個隱蔽的應急通道,發生緊急情況時,打開它就可進入緊急通道。地下會議室大門是用東北松經過乾燥處理精緻而成,其裡面裝有隔音材料,其外層門邊緣用隔音減震材料包制。地板也是用東北松經過特殊處理的,雖然過去40多年,但沒有一點變形。房間的門鎖、拉手、窗扇的合頁和插銷都是黃銅製成,只要輕輕擦拭,仍光亮如新。整個地下工程其他房間的大門、地板、門窗配件也都是採用同樣的標準。
【門牌號以66開頭的房間】門牌號以66開頭的房間原設計為毛澤東主席配餐、醫療、工作、起居等使用。66-8是一號首長室,原設計為毛澤東主席的居住場所,建築面積176平方米,其中包括會議室、辦公室、臥室、兩個衛生間及警衛室。會議室是毛主席接見軍委其他高級將領匯報情況的場所;辦公室是毛主席運籌、策劃戰略戰術的處所;臥室是毛主席和江青休息的居所;右側的大衛生間是毛主席專用的,其浴缸是用大理石磨製而成,它比常見的浴盆要大三分之一。整容鏡是用高級水銀玻璃製成,照人不變形,遇熱氣不起霧;臥室左側衛生間供江青之用。進大門左側房間是毛主席貼身警衛人員的哨所。一號首長室內各種燈光、供暖、降濕、空氣調節、通訊等設施完備。
【作戰指揮室】是整個工程的核心樞紐區,建築面積為60平方米,原設計為中央軍委高級將領及其高參指揮長江以南作戰的區域。作戰室內有幾塊滑輪式地圖板是用於懸掛巨幅軍用地圖,兩側通道分別與“一號首長室”、“二號首長室”、“總參謀長室”相連,其作用是應急疏散。室內的視窗是用於安裝監控顯示屏,以便觀察洞外的戰爭局勢。作戰室內還設有報警裝置、濕度和溫度裝置等,實為一個功能齊全的作戰指揮系統。可以想見,一旦戰爭爆發,毛澤東主席將在這裡,運籌帷幄統帥三軍,指揮反侵略戰爭。
【指揮室大門崗哨】在作戰指揮室門口,可以看到長廊在此處有一個弧度,而指揮室大門兩側呈“V”形設計,在門的兩側各產生一個60度的角,這個角是供警衛員站崗用的,各站一側便於觀察兩側通道情況。右邊的警衛員只能看到左邊的通道,左邊的警衛員只能看到右邊的通道,從兩邊入口進來的人始終只能看到一個警衛員在站崗和洞內的一半長,這是一個互為隱蔽崗哨的設計。
【二號首長室】65-8這是二號首長室。原設計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林彪的居住場所,建築面積176平方米,其內設與一號首長室完全相同,只是房屋結構方向相反。其中會議室是林彪接見總參高級將領匯報情況的場所;辦公室是林彪運籌、策劃、制訂作戰芳案的場所;臥室是林彪和葉群(時任軍委委員兼林彪辦公室主任)的休息居所。二號首長衛生間建築面積比一號首長衛生間小得多,這是從兩人的身材和職務不同考慮的。進大門右側為林彪貼身警衛人員的哨所。二號首長室各種設施與一號首長室一樣完備。
【總參謀長室】原設計為總參謀長黃永勝的房間。黃永勝是一個傳奇人物,1910年出生於湖北鹹寧高橋鎮黃鐵村,少年時曾經常在“131”這個地方放牛,因好賭而輸錢才報名參軍,1927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戰爭年代屢立戰功,升至第四野戰軍十三兵團司令員。建國後歷任華南軍區、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修建“131”工程時,他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解放軍總參謀長。“文革”期間因參入林彪反黨集團,1971年被撤職,1973年被開除黨籍,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判刑18年,1983年在青島病逝,終年73歲,其骨灰一直安放在鹹寧殯儀館,直到2005年1月才安葬於澄水洞旅遊區內,即“將軍陵園”。無論黃永勝功過是非如何,但其終究落葉歸根、魂歸故里。
【通信支道】地下長廊右邊有一條通信支道,內有電報房和總機房,當時可與全國各地聯絡,至今各個房間都留有電話機的插孔,通信支道內配電房和發電房還在正常使用。地面建築現占地面積5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600平方米。共有客房60間(套),標準床位150個,大小會議室5個。配套服務設施有餐廳、商品部等。供遊客參觀的景點有特一號毛主席別墅、毛主席像章展覽廳、盆景花卉觀賞園、將軍陵園、將軍山等。
【特一號領袖樓】特一號領袖樓原設計為毛澤東江青別墅,共有各種不同規格和用途的房屋18間(套),其中包括大廳、會議廳、會客廳、毛主席江青臥室、書房、浴光室、餐廳、警衛室等。
【毛主席像章展覽廳】展廳設在特一號領袖樓內,陳列著各個時期的毛澤東主席紀念章,達百多種千餘枚 。
【盆景花卉觀賞園】園區面積3.5畝,該園擁有各種大小盆景100餘種、500餘盆。高景古樁5種,100餘棵,各種花卉100餘種、1000餘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被選為“中華之最”的七色古梅,中國著名梅花專家陳景瑜曾專程來此考察,讚不絕口。該梅樁有1500餘年的歷史,由七個不同品種、花色的梅枝嫁接而成,經過多年培育,於上世紀80年代初首次綻放,一樹同開七種顏色的梅花,為當時中國之最,以後每年春節期間開放。此外園內還有千年紫薇、三角楓、紅檵木、對節白蠟、五針松等珍稀植物。
【將軍山】將軍山是當年黃永勝將軍童年放牛之山。山上奇石林立,動植物種類繁多,尤為令人驚奇之處是:山中有“母子石”(似將軍之母懷抱兒子)、“放牛石”(似將軍放牛狀)、“夫妻石”(似將軍前妻,後妻擁抱之形)以及“練兵石”、“授銜石”、“軍刀石”、“安息石”等等,眾多奇石濃縮將軍一生之軌跡。是一巧合還是命定?不得而知!道,路也,方法也,行此將軍(官)之道,仕途順暢,上將軍之山取經,得為官之道也。要想當將軍,須上將軍山!
【將軍陵園】將軍陵園是“131”軍事工程的最高策劃者和選址人黃永勝上將和夫人項輝方將軍的合葬陵墓,占地面積500餘平方米,是2004年10月由他的兒子投資40餘萬元開始興建的,分別採用大理石、花崗岩的材料建成。陵墓蓋板上鑲有四枚勳章,分別是紅星勳章、八一勳章、解放勳章,自由勳章,濃縮了黃永勝上將戎馬生涯蔞建戰功所獲得的最高榮譽;陵墓的正前方三個五角星,是黃永勝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標誌;墓墩上的青銅像,是按照黃永勝上將生前照片精製而成,重量達到兩噸多。陵墓上面的平房是將軍陳列館,陳列黃永勝、項輝方生前照片、書法、部分遺物等。黃永勝從一個背景離鄉的17歲放牛娃成長為共和國開國上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再到落葉歸根、與伴侶長眠一起。戎馬一生,功過是非引人長嘆。
“131”工程把對中國革命事業作過巨大貢獻的毛澤東、林彪、黃永勝三位風雲人物緊密聯繫在了一起。有人說,黃永勝將軍在家鄉觀念的支配下有意選擇了“131”,當然具體原因恐怕只有將軍自己知道。當時耗費這么多的資金建築這么浩大的軍事工程卻從未真正有過一次軍戰,且1、2、3號首長又沒有在此真正生活過一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上的奇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